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增加通信距离、提高通信效果、改善接收信噪比,作为基站天线应具有较高的增益,因此,如何提高天线的增益是该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该方案采用了同轴共线天线(Coaxial Collinear Anternas,coco)的辐射原理,并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天线S参数、方向图等参量随不同电尺寸的变化规律。该天线完成实体设计后进行了增益测试,试验证明该基站天线具有很高的增益,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杨程 《科技信息》2008,(23):81-82
基站天线如同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触角,在通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WCDMA基站天线的选择做了个浅议,以期对未来3G基站建设作出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恒  吴启宗 《科技信息》2012,(1):192-192,148
移动通信基站是保证移动通信用户进行正常通信的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完成移动通信用户问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然而,很多通信基站设立在条件较差的民用建筑、郊区和山地上,其天线一般架设较高并由钢铁支架支撑,容易成为雷电八地的通道,致使基站容易遭受雷击,造成通信网中断,给用户及运营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雷电形式以及雷电入侵基站途径入手,综合分析现有移动通信基站在防雷接地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近场效应,推导出该效应的修正因子公式,并通过计算几种常见类型天线的近场效应修正因子,得出修正因子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对近场效应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常见天线近场效应在距天线5m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天线可以有效的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 ,克服共信道干扰等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圆形阵列的接收天线 ,所以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 ,给出了相应的基于 ESPRIT的 DOA估计和波束赋形算法并根据该算法在衰落信道模型中的性能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有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天线可以有效的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克服共信道干扰等日益严惩的问题.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圆形阵列的接收天线,所以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给出了相应的基于ESPRIT的DOA估计和波束赋形算法并根据该算法在衰落信道模型中的性能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款1×2双极化微基站天线来解决传统宏基站在信道补盲和信道容量提升上遇到的瓶颈。该双极化微基站天线单元通过采用叠层技术和角馈技术,并结合加载短路金属铜柱的方法来提高单元端口间的隔离度;此外,通过在天线单元间加载由频率选择性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构成的隔离墙结构以减小双极化天线单元间的耦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1×2双极化微基站天线各单元在工作频段2.5~2.7 GHz内驻波比小于1.5,端口间隔离度大于30 dB,且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在微基站有限的空间内所设计的双极化微基站天线,具有结构紧凑和隔离度高的特性,且天线单元间相互独立工作。  相似文献   

8.
黄华 《科技信息》2007,(10):100-101
本文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天线的主要参数及对如何选择电器性能优异且坚固的天线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MIMO技术通过增加基站天线数大幅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是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文中在大规模MIMO系统模型下,对多种信号检测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其性能,对大规模MIMO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当基站天线数远远大于用户数时,简单的线性信号检测算法也能达到很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移动通信公司被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环境绝大多数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限值。个别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超过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中的管理限值8μW/cm^2。指出通过调整天线主射方向、降低发射功率或更换天线、增加天线架高等手段,完全可以避免对公众造成电磁辐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室外移动机器人的遥控系统由移动指挥站、移动机器人站、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在临场感遥控系统中,需要将移动机器人站摄像头得到的图像经过发射机和天线传送给移动指挥站.为了使得图像的接收效果更好,使用定向天线增强天线增益.定向天线只有在某一个方向上增益最强,定向发送天线固定在该云台上,根据位置和角度信息控制云台转动使得接收天线始终对准目标点.为了增强定向天线的接收效果,设计了自动对中天线云台系统和遥控器.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近年来,GIS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文探讨了GIS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基于GIS的通信网络管理、GIS支持下的移动通信服务、GIS辅助通信光缆维护、GIS支持下的无线通信基站天线高度增益计算、基于GIS的无线通信基站选址及基于遥感和GIS的通信光缆选线辅助决策分析等.  相似文献   

13.
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基站天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LTE基站天线系统的宽频带±45°双极化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采用微带巴伦结构,用双倒L形微带馈线进行耦合馈电,并对该微带馈线进行切角、增加横向枝节、改变开路枝节宽度有效地扩展了天线的带宽。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在1.7~2.7 GHz频带内,该辐射单元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小于1.4,隔离度大于25dB,相对带宽超过45.4%。利用该辐射单元组成八单元阵列天线后辐射参数良好,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稳定在65°±5°,主极化前后比大于25 dB,轴向交叉极化比大于18 dB,基本能满足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综合建立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的方案,分析了山区公路基站选址、天线应用与无线信号场强衰耗的关系,计算了山区公路中不同环境下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场强衰耗,对解决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网建设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山区公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优化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优化目标及优化过程。通过对系统的初始设计模拟、单一基站的初始优化、基站组有载条件下的网络优化数据采集、测试数据分析及优化方法的确定、系统参数的修改、检查优化效果并总结留档等问题的讨论,总结出一套基本的系统优化流程。该流程可作为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优化的一般流程或参考流程。  相似文献   

16.
使用空间和时间联合方法解决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根据基站的空一时信号模型,考虑了具体算法的结构和复杂性;通过对直扩-码分多路接入信号、多用户、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自适应天线阵接收端信号的数值分析表明理论可行性;研究表明当SNR达9dB时,误码率下降1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移动通信网中大量的、分散的基站需要采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提出了一种基站集中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案。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的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设计。通过对该系统的初步测试和运行,它能够使基站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基站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了基站的可靠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信从3G向LTE的演进,在一定时期内2G/3G网络和LTE将长期并存,数量庞大的基站使移动通信成为信息与通信行业能耗的重点。建设低功耗的绿色LTE网络,是全社会对移动通信的期望和要求。本文从网络架构规划的角度论述了LTE绿色网络规划方法。在网络规划中采用中继技术、分布式基站、微小区基站,全IP扁平化网络架构等方法和技术,能够增强网络覆盖和容量,降低移动网络对机房、空调和电源设备等配套设施的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少网络能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切割方式对移动基站自适应阵列天线进行码资源分配,可以提高系统功率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空中信号的整体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介绍了移动基站自适应阵列天线区域覆盖原理和码资源常见分配算法:固定码资源分配算法和群组码资源分配算法,分析了两种码资源分配算法的基本思路和码分配策略.通过两种分配算法的通话阻塞率仿真比较分析可知,群组码资源分配算法所产生的通话阻塞率比固定码资源分配算法所产生的通话阻塞率要低.  相似文献   

20.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移动台基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矿井调度移动通信难以满足井下生产与抢险救灾需要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小区制矿井调度移动通信系统具体的网络结构形式,按系统要求研制了移动台基站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