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船舶特定的工作环境,分析了船舶燃油辅锅炉受热管发生熔化烧毁的事故原因,提出了事故主要内因是积灰,硫酸低温腐蚀和水垢;分析了产生积灰,硫酸低温腐蚀和水垢的条件和机理,提出了在管理上防止事故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湖南金叶肥料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于末然……未雨绸缪,公司在今年五月的生产淡季里组织全体员工对公司的火灾事故、液氨泄漏事故、硫酸泄漏事故三大应急预案进行专项演练,使公司员工在处置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发生意外事故时,不但不会惊慌失措,而且然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逃生,怎么处置事故,怎么配合抢险救援人员开展工作,为安全事故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3.
湖南金叶肥料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公司在今年五月的生产淡季里组织全体员工对公司的火灾事故、液氨泄漏事故、硫酸泄漏事故三大应急预案进行专项演练,使公司员工在处置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发生意外事故时,不但不会惊慌失措,而且基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逃生,怎么处置事故,怎么配合抢险救援人员开展工作,为安全事故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取硫酸氯钾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原料硫酸和氯化钾摩尔配比、硫酸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推导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碘硫循环制氢是高温气冷堆的工艺热利用的重要途径,可实现大规模、近零碳排放制氢,契合中国的双碳战略目标。碘硫循环工艺中的硫酸分解环节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且需要在高温和腐蚀环境下进行,保障该环节的分解效率对提高工艺整体制氢效率十分关键,因此建立硫酸分解全过程的耦合计算模型对研究硫酸分解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硫酸相变与两步分解反应的耦合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碘硫循环制氢中硫酸分解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并重点分析了刺刀管式换热器内的催化剂颗粒尺寸对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刀管式换热器内部的催化反应区域温度满足硫酸核心反应需求,内外管的明显温差促进了热量回收。硫酸相变过程虽较为短暂,但可以强化局部换热,此外两相段长度随流量增大而增大。硫酸的第1步分解与相变几乎同步进行,反应较为彻底,转化率较高。硫酸的第2步分解贯穿催化反应区域全程,该区域前半段的转化率较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催化剂颗粒比表面积较大时,硫酸的综合分解率明显提升,最高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5日,我校有两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由董风芝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硫酸渣杂质元素赋存状态及其资源化研究”项目。对不同类型硫酸渣进行了性质研究,探明了硫、砷杂质的赋存状态,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硫酸渣确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分选工艺。  相似文献   

7.
从硫酸渣本身特点出发,对硫酸渣制备氧化球团的特点及润磨在球团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润磨的硫酸渣生球强度极差,水分较高,润磨可改善硫酸渣的粒度组成、比表面积,降低生球的孔隙率,从而有效降低膨润土用量,大幅提高生球的强度及降低生球的水分;润磨也能提高硫酸渣颗粒活性,增加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点,使质点利于扩散,从而改善硫酸渣球团的焙烧性能,润磨后的球团在焙烧温度为1150℃、焙烧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便可获得抗压强度大于3 kN/个的球团,大大降低了球团的焙烧温度。使用硫酸渣能生产出优质的球团供高炉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节能路线处理含钛高炉渣,即低温硫酸固化,低浓度硫酸溶液浸出的方法同时提取钛、铝、镁。系统地研究了硫酸固化–浸出含钛高炉渣的工艺参数,在最佳条件下钛、铝、镁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5.96%、81.17%、93.82%。采用快速浸出模型,限制硅的溶解和聚合,硅的溶出率仅3.18%。研究了硫酸固化-浸出的机理。在硫酸固化过程中反应快速发生并急剧放热,在氢离子的进攻下,渣的结构被破坏,硅酸盐解聚形成可滤性二氧化硅,钛、铝、镁、钙离子被置换形成硫酸盐包裹在无定型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浸出液中钛、铝、镁得到回收,浸出残渣中富集硫酸钙和二氧化硅。该方法有效避免浸出过程硅溶胶的形成,固液分离得到加速。  相似文献   

9.
海带硫酸多糖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硫酸多糖是一种高分子量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介绍了降解海带硫酸多糖的有关方法及其功能.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本实验室的工作,海带硫酸多糖的降解可分为酸解法、碱解法、酶解法、盐解法、氧化降解以及超声波、γ-射线、自由基降解法.自由基降解海带硫酸多糖是一种可行的可用于大量制备低分子量多糖的新技术.降解之后的海带硫酸多糖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多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硫酸软骨素钠为原料,将其溶液进行离子交换,生成硫酸软骨素酸,然后用氯化钙溶液洗脱,无水乙醇沉淀,即生成硫酸软骨素钙,同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利用过量硫酸及发烟硫酸为反应介质,对邻硝基苯胺的磺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较佳工艺条件下,磺化反应转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hydrolysis of cellulosic wastes by cellulas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ulfuric acid pretreatment were sulfuric acid consistency 0.3M,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100℃, pretreatment time 4hours. After sulfuric acid pretreatmen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hydrolysis by cellulase were enzymatic temperature 50℃ ,enzymatic time 48hours,pH4.8,the charge of cellulase 100IU/g and the substraste consistency 60g/l. Meanwhile this paper studies that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cellulose during sulfuric acid pretreatment and cellulase hydrolysis by analyzing the infrared spectra.  相似文献   

13.
用硫酸渣研制永磁铁氧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用硫酸渣研制永磁铁氧体的设计思想、制备方法和工艺的特点。所研制的同性钡、锶铁氧体的磁性能达到部标YlO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定床动态吸附法研究赤泥对硫酸雾的吸附效果,探讨了赤泥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填料孔隙率对硫酸雾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硫酸雾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煅烧温度为750 ℃、煅烧时间为5 h、孔隙率为26%时,赤泥对硫酸雾的去除率最高,能达到95%以上.运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分析了赤泥的结构特征和成分组成,证明赤泥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准级数和开始反应速率方法进行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碘离子动力学研究。实验发现:在反应控制的条件下,磷酸水溶液中碘离子的氧化反应总体表现为一级反应;磷酸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碘离子的氧化反应总体表现呈现零级反应。分析了硫酸对该氧化反应的催化机理,以及氢离子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 ,乙酸正丁酯以浓硫酸作催化剂 ,由冰乙酸和正丁醇加热回流制得。由于浓硫酸易导致较多的副反应和安全性较差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用有机酸或无机盐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 ,但大多是工艺研究。现以FeCl3 作催化剂 ,应用于乙酸正丁酯实验制备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以浓硫酸为磺化剂,二苯胺为原料一步磺化合成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实验方法,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磺化产物的影响,研究了磺化产物的游离酸的处理及产物最佳pH范围的控制,采用干柱层析法及盐析法对产品提纯,获得纯度大于99.12%的产品,提供了简便、快速、可行的二苯胺磺酸钠的制备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稀土精矿酸法冶炼中含氟废气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精矿浓硫酸高温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氟、硫的废气,经喷淋后生成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氟、硫等有用的化学物质,但不易分离,回收困难,至今仍未实现有效的回收利用或合理处置,因而基本上全部排入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制约着稀土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结合包头稀土精矿硫酸高温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尾气污染现状、现有治理方法及效果,以回收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包头稀土精矿硫酸高温焙烧产生的尾气中氟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CP-150萃取剂萃取碱性蚀刻废液中的铜,并利用硫酸进行反萃取。考察不同因素对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萃取实验表明,铜的萃取率随着萃取剂浓度和相比增大而增大,随着料液铜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反萃实验表明,反萃速率随着硫酸反萃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把固体超强酸(一种环境友好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有机合成实验教学中,并与传统乙酸正丁酯实验(硫酸催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