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获得超细晶粒铁素体的形变诱导相变技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从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实验证实、相变原理、产物性能、影响因素和相变机制等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以及该技术在低碳钢板材轧制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相变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含ZrC粒子的低碳锰(铌)钢在形变诱导相变过程中的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C粒子使试验用钢奥氏体晶界的形核率明显增加,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态、分布及晶粒细化效果;高温变形时由于形变诱导的作用,铁素体转变量随应变的增大不断增加,而铁素体晶粒的细化主要是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试验用钢在形变诱导相变的变形温度TAe3~TAr3之间的低温区进行变形(TAe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开始温度,TAr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终止温度),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同时,一定粒径和体积分数(0.6%)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不仅阻碍位错的运动,而且造成位错密度增大,因而提高α-Fe形核率。在温度为900℃、应变速率为1s-1的条件下,试验用钢获得超细组织对应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为0.6%。  相似文献   

3.
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可以获得超细晶粒,从而具有优良的性能.本文研究了以低合金钢20CrMnTi为材料,快速获得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工艺,通过控制压缩比为3.0左右,控制弛豫时间限制为40s,流动水中冷却可以得到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组织,晶粒度大小在5um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膨胀法对X70HD(抗大变形)管线钢在特定条件下铁素体的静态相变点以及动态相变点进行测定。以测得的相变点为依据,制定两阶段累积变形量高达80%的热模拟实验。通过固定第一阶段变形参数,变化第二阶段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温度以及应变速率,随后马上淬火,分析第二阶段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这2个因素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生成量以及铁素体晶粒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形变诱导铁素体为等轴铁素体,并且该等轴铁素体晶粒细小;第二阶段变形在奥氏体低温区时,应变速率越低越有利于形变诱导铁素体的生成;在奥氏体非再结晶区的较高温度范围内,应变速率越高越有利于形变诱导铁素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热模拟实验考察了低碳钢在略高于Ar3温度变形时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变形后连续冷却以及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对DIFT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DIFT组织含量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多,但在较大的变形量下仍然有部分奥氏体没有发生DIFT;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未转变奥氏体通过静态相变形成粗大的铁素体,与形变诱导铁素体组织一起形成混晶组织·DIFT铁素体晶粒在形变后冷却过程中发生长大现象·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结果都表明,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形变诱导组织存在晶粒长大终止温度,当温度低于该温度时DIFT晶粒停止长大;在不同温度等温时,也存在DIFT晶粒稳定的温度上限,在低于该温度保...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含铌钢和相应成分的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强化相变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铌在析出状态时对形变强化相变的影响,进行了转变动力学曲线的分析. 结果表明:形变强化相变之前有Nb(CN)析出可以显著促进铁素体形核. 含铌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3~Ar3之间变形,可以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1.9 μm的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 其转变动力学与低碳钢相类似,以形变强化相变为主;在铁素体转变基本完成时,含铌钢的铁素体晶粒较细小.  相似文献   

7.
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钢碳氮化物的形变析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考察了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锰钢在860~740℃范围内多道次变形时的组织演变和碳氮化物析出规律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含V钢中添加少量的N促进了变形奥氏体中V的碳氮化物(尤其是氮化物)的析出和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V的碳氮化物析出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的V,从而减弱了固溶V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抑制作用.碳氮化物析出在奥氏体的局部区域造成贫碳区,也促进了铁素体形核.在相同处理工艺下与V钢相比,V-N钢中铁素体内碳氮化物开始析出的时间短,析出相的数量多,长大速度慢,分布弥散.  相似文献   

8.
利用XRD、TEM、SEM和拉伸实验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18-18-0.5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冷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形变强化规律.结果发现:18-18-0.5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冷变形过程中并未发生形变诱导相变,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变形量为43.8%附近出现转折.提出了屈服强度随应变变化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TRIP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亚临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得到了含有大量稳定残留奥氏体的一种新型高强度复相钢。该网在Ma-Md温度之间形变时,因残留奥氏体的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TRIP,延伸率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测试及其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TRIP效应提高结构钢性能的机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TRIP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形变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强韧化手段,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从组织、亚组织细化、缺陷继承和碳化物沉淀等许多侧面对形变热处理强韧化机制进行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不够深入细致。以控制轧制和低温形变淬火为例,它们均属于在γ—α(或γ—α′)相变前进行形变的形变热处理.γ—α相变前的奥氏体(γ相)的组织状态,必然对γ—α相变本身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研究了在不同应变量下 ,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态与正常退火的相似 ,而尺寸明显细化 ;在应变速率一定的条件下 ,形变诱导铁素体的量增加主要是形变诱导的作用 ,而尺寸的减小主要是再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岩体卸荷弱化效应、锚索加固和地下水等因素对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的影响及中隔墩异常变形机理.研究表明:初始地应力是影响两侧高边坡变形的控制性因素,岩体卸荷弱化效应对边坡变形也有重要影响,锚索对节理裂隙面变形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地下水对变形的影响不明显;中隔墩三面临空,卸荷充分,节理裂隙扩展引起的各向异性变形以及初始地应力引起的不对称变形是中隔墩整体向北变形的主要原因,而开挖次序不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Fe-28Mn-3Si-3Al TWIP钢变形的微观组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TWIP钢拉伸变形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TWIP钢中存在60%的退火孪晶,变形后孪晶量减少为32%. 在拉伸过程中,具有退火孪晶的晶粒内部首先发生变形,产生的变形孪晶遗传了退火孪晶的取向. 变形过程中孪晶和位错相互作用、孪晶和孪晶相互作用以及孪晶取向改变引发滑移的综合结果使TWIP钢同时获得高塑性和高强度,因此变形过程中孪生变形是TWIP钢的主要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三维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辽宁鞍山眼前山铁矿为工程依托研究了端帮开采诱发地表及岩层移动变形规律。试验结果发现岩体中控制性节理的存在对岩层移动范围及变形过程和机理有重要影响;模型试验发现采空区上方岩层移动变形表现为“井”状陷落,这与现场调查发现的塌陷坑吻合。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可以在微观上再现采矿诱发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半定量的分析岩层移动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15.
预应变对应力诱发ε马氏体正逆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阻测量方法,研究了Fe-25.39Mn-4.86Si-5.43Cr-0.049N(质量分数,%)合金预应变对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量及其逆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比其热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高,并随形变量的增加而增加;热循环处理可有效降低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选择合适的形变量,将可获得最佳的形状回复率。  相似文献   

16.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ack behaviour of 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 (TWIP) steel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with in-sit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mode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tensile test in the Fe-Mn-C TWIP steel: dislocation gliding and deformation twi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nsile deformation, secondary deformed twins are found. Inclusions have played a role in the course of ductile fracture, and microcracks initiate from inclusions and twin-twin intersections.  相似文献   

17.
An experiment study of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at differential str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study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ial stress, experiments of quartzite deformation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triaxial testing system with a Griggs type solid medium pressure vessel. Analyses on the plastically-deformed samples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and Raman spectra show that fine-grained coesite was present in the region of samples adjacent to the pistons at temperatures of 950--I000~C, confining pressure of 1.3 GPa, differential stress of 1.5--1.67 GPa, and total strain of 75%--81%. It is evident that the transition pressure of quartz-coesite at differential stress and intensely-strained conditions is far lower than the pressure for coesite stability at isostatic pressure. In other words, the stress condition of coesite occurrence is not unique. The decrease in confining pressure for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under differential stress conditions is controlled by a combined effect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that provides a high stress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ial stress that causes sample deformation. Coesite was produced in the plastically-deformed samples in this study, but it can occur in both semi-brittle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regimes as seen in previous studies. Phase transition in semi-brittle deformation regime is caused by local mechanical instability induced by shear deformat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in plastic flow regime is due to strain instability in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a high dislocation density within intensely-deformed quartz crystals.  相似文献   

18.
羊毛湾水库土坝裂缝产生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羊毛湾水库土坝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为主要是由于大坝右坝段下伏黄土层在正常高水位浸水湿陷所致。黄土结构性在排列和联结两方面具有涵盖其粒度,密度和湿度等对土性影响敏感的功能,所以浸水湿化后结构强度不断丧失产生湿陷变形,而且湿陷变形具有突变性,不连续性及不可逆性等失稳破坏特征,使湿陷性黄土的体弯与剪切变形同时发生,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正常高水位蓄水使其浸水而变形发展,累积在坝体至坝面出现隐裂缝和显裂缝,针对以上分析和勘察试验研究探讨了对坝体的除险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含亚稳奥氏体铬锰氮不锈钢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与组织变化,并对其加工硬化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0Cr13Mn9N钢的s-e曲线在塑性变形区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和后期与一般不锈钢的基本相似,中期则具有d^2s/de^2〉0这种与通常情况不同的走向;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对外加变形能量的吸收或弛豫,使其在变形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显著的加工硬化特性;该钢的加工硬化机制包括:初始马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诱发马氏体本身在后续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未转变奥氏体的加工硬化及其内部N(C)原子与运动位错相互作用产生的动态应变时效所引起的加工硬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工程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基坑开挖引起的墙后土体变形特性,再结合建筑物变形响应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紧邻基坑建筑物沉降简化算法.重点研究了土体变形空间分布规律,发现可以采用高斯函数对墙后土体变形空间效应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基坑短边处变形空间效应不明显,长边上拐角处变形明显小于中部变形.坑后土体可划分为3个区域,不同区域空间效应分布不同,而且建筑物短边刚度对土体变形空间分布影响不大.建筑物沉降简化算法以监测数据统计规律为基础,结合变形空间分布规律可以预测邻近基坑建筑物沉降,通过经验系数γ可将土层性质、周边施工情况等纳入考量,使建筑物沉降预测更为准确.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预测、分析紧邻基坑施工的建筑物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