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是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特色之所在 ,科研中坚之所在 ,省级重点学科之所在。 2 0 0 0年 4月 3 0日该所迎来了建所 4 5周年暨民族学专业开办 13年的喜庆日子。4月 3 0日上午 9时 ,来自各地的校友在广西民族学院国际交流处大会议厅里欢聚一堂 ,出席会议的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张声震顾问 ,广西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奉江同志 ,院长何龙群教授 ,以及学院其他党政领导 ;该所历任老领导 ,原广西民族学院院长、该所第一任所长韦章平同志 ,该所现任所长张有隽研究员 ;有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社科院…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 ,在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 ,我们迎来了首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召开。在此 ,我谨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和我们共同发起倡议举办论坛的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东华大学 (…  相似文献   

3.
封面学者: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张有隽研究员罗树杰著1987年3月的一天,在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上空,全院的广播喇叭正在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名单,其中就有当时任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张有隽同志的名字。消...  相似文献   

4.
简讯     
广西民族学院成立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为了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的需要,广西民族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于 2004 年 11 月 4 日正式成立,直属学校管理。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由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容本镇教授兼任,中心名誉主任为范宏贵教授,中心副主任有:黄兴球 (广西民族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秦红增(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人类学博士)、潘克健 (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中华 (广西民族学院副研究员)、学术秘书:卫颜雄(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老挝语讲师)、黄世杰(广西…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贷款课题:加强民族学教学与师资培养(批准号JG257)简介此颗题1996年5月立项(批准号JG257),1996年7月启动。课题负责人是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张有隽研究员。通过课题的实施。将使民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实、更新,教...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3~26日,广西民族学院在南宁举行“人类学研究”名栏建设恳谈会,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本报“人类学研究”栏目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在会上,教育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  相似文献   

7.
由广西民族学院韦茂繁教授主持的课题 :“广西濒危语言个案研究”已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 0 0 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批准号为 0 4AYY0 0 2 ,项目类别为重点项目。该项目将以广西境内的 4种濒危语言 ,即五色话、拉珈语、京语、毛南语为研究对象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这些语言濒危的原因、濒危的表现形式以及针对这些濒危语言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该项目课题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蓝庆元副研究员 (博士 )、广西民族学院韦树关副教授 (博士 )和张景霓副教授 (在读博士 )。据悉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21日,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在广西民族学院国际交流处签订了《中国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合作协议书》。何龙群院长,容本镇副院长和泰国法政大学法学院院长库差·宗加卡潘等参加了签字仪式。根据合作协议,广西民族学院与泰国法政大学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多方面交流合作,包括互派教师和研究人员、交换留学生、交换图书资料和交流教学科学信息等。两校互派教育文化代表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法政大学法学院成立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据了解,泰国法政大学成立于1934年,目前,该大学有15个学院,4个研究所,还设有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3日,“中国民族史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在北京西山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召开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由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3~ 1 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 ,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 ,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庄英章 (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 :所谓的观察员评论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这次论坛的形式与内容有所响应 ,提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乡土中国庄英章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旧友新知,济济一堂。在此,我代表中南民族大学向各位代表和各位嘉宾表示最热  相似文献   

12.
清嘉道成年间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识的出现,首先表现在域外史地学的崛起和勃兴.也表现在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开始紧密结合,还表现为边疆史地研究者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和筹划边疆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反映出此时边疆史地研究恢廓的视野。这是中国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揭开了史学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方铁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1):F0002-F0002,F0003
方铁教授1949年3月生,蒙古族,云南昆明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从事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2000年主持筹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任中心主任两届。现任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山学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4.
一套以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边疆史地丛书》最近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目前已出版了《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海南诸岛:地理、历史、主权》、《清化前期西部边政史论》、《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两汉时斯的边政与边史》、《20世纪的中国这疆研究》等20余种。《边疆史地丛书》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入选人中有一位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青年人类学家,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的罗康隆教授。罗康隆教授于1965年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苗族。他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2003年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95年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带头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民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届“百…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F0003-F0003
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室成立于1986年,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是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主要研究基地。这支队伍的专业结构合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科技史、物理学、化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