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圆二色谱对分子基团的空间取向非常敏感,能够提供手性分子的三维结构信息,已成为探索手性分子空间绝对构型的有力工具.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R双螺旋铰链环芳烃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用TD-B3LYP/6-31G方法计算了它的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电子圆二色谱(ECD),从微观角度对产生UV-Vis、ECD谱吸收的分子轨道电子跃迁进行了归属指认,解释了分子电子结构与光学活性的关系.计算的R型双螺旋铰链环芳烃的UV-Vis、ECD谱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ECD谱具有一个强的正性Cotton效应及2个较强的负性Cotton效应.预测了S型双螺旋铰链环芳烃的ECD谱.得出结论,ECD谱的吸收峰起源于在R型双螺旋铰链环芳烃分子的电子非对称转移跃迁,是电子跃迁的不对称性的光谱响应.  相似文献   

2.
以2,5-二羟基-1,4-二噻烷为起始原料,经立体有择反应和利用保护试剂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合成得到(2R,5R)-5-羟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I)、(2R,5R)-5-乙酰氧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Ⅱ)和(2R,5S)-5-(6-氨基-嘌呤-9-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羧酸-(1R,2S,5R)-2-异丙基-5-甲基环己酯(Ⅲ).经过1H NMR和质谱及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Ⅱ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533 O(1)nm,b=1.453 5(1)nm,c=2.354 7(1)nm,Z=4,V=1.824 2(4)nm3,Dc=1.174 g/cm3.最终可靠因子R1=0.072,wR2=0.063.分子中共有两个环,5个手性中心,六元环呈椅式构象,五元环呈信封式构象.  相似文献   

3.
角蒿中的环己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民族植物角蒿(Incarvillea dissectifoliolaQ.S. Zhao)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了11个环己乙醇类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rengyolone(1), (3aS, 6R) 2,3,3a,6,7,7a-hexahydrobenzofuran-3a,6-diol (2),(3aR)-hexahydro-3ahydroxybenzofuran-6(2H)-one(3),(3aR,6R)-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4),(3aR,6S)-octahydrobenzofuran-3a,6-diol (5),4-hydroxy-4-(2-hydroxyethyl) cyclohexanone (6),(3aS,4S)-hexahydro-3a,4-dihydroxybenzofuran-6(2H)-one (7),(3aR,4S)-hexahydro-3a,4-dihydroxy benzofuran-6(2H)-one (8),rengyol (9),isorengyol (10)和rengyoside B (11)。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7,8,9,10的细胞毒活性未见报道,对它们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HL-60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02,44.7,24.6,98.0,47.8,25.3,92.3和47.2 μmol/L。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三个来源于高等真菌的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这三个新化合物的电子圆二色谱(ECD)并与实验所测ECD谱图作比较,最终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红树林真菌Alternaria sp.R6固相培养代谢产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手段从甲醇提取物分离单体,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到(4R,5R)-4,5-二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1),(4R,5S,6R)-4,5,6-三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2),xylariacyclone B(3),(4S,5S,6S)-5,6-环氧-4-羟基-3-甲氧基-5-甲基-环己-2-烯-1-酮(4),LL-C10037α(5),1-羟基-8-(羟甲基)-6-甲氧基-3-甲基-9H-呫吨-9-酮(6),6-甲基-1-甲氧羰基-8-羟基呫吨-9-酮(7),6-羧基-1-甲氧羰基-2,8-二羟基呫吨-9-酮(8),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共10个化合物。化合物1,2,3,4,5,6和8为首次从Alternaria属分离到。化合物6和8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化合物2对香蕉炭疽显示良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方形(S,S,S,S)手性环芳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电子圆二色谱(ECD),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产生UV-Vis、ECD谱吸收的分子轨道电子跃迁情况,解释了分子结构与光学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园二色谱(cD)对七个倍半萜内酯中B、c环的稠合方式、及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梯度校正的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木榄醇A~C光学异构体的旋光度、红外振动光谱和振动圆二色谱,证实了实验报道的天然木榄醇A~C的绝对构型是(+)-1S,3R,归属了红外振动光谱,指出了圆二色谱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圆二色谱中,天然木榄醇A具有一个强的正Cotton效应,天然木榄醇B~C具有一个强的负Cotton效应和一个强的正Cotton效应,但木榄醇C的两个Cotton效应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81.23 ± 2.83、39.55 ± 3.75和72.63 ± 2.87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琥珀酸索利那新是选择性毒蕈碱M3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载入《欧洲药典(9.0版)》,并规定3种光学异构体杂质(杂质F、杂质G、杂质H)均不超过0.15%.以N-苯甲酰基-β-苯乙胺为起始原料,Bischler-Napieralski环合成1-苯基-3,4-二氢异喹啉,Na BH4还原制备外消旋体(R,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D/L-酒石酸拆分出R和S异构体,4步反应制备(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总收率34.6%;另外,以奎宁环酮盐酸盐为原料经Na BH4还原、乙酰化、酒石酸拆分制备(R)-3-奎宁环醇和(S)-3-奎宁环醇,5步反应制备(R)-3-奎宁环醇的总收率17.8%;最后,以二(对硝基苯)碳酸酯为缩合剂在室温下合成索利那新及其3个光学异构体,以(R)-3-奎宁环醇为起始物计算合成索利那新的反应收率为91.0%,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1.
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N-叔丁基-1,2,3,4四-氢异喹啉-3(S)甲-酰胺(T ICC),后者经铑/氧化铝催化加氢制备N-叔丁基(4aS,8aS)十-氢异喹啉-3(S)甲-酰胺(DH IQ)。1H-NMR、M S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GC-M S分析产物中的异构体;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DH IQ的绝对构型;旋光度的测定表明DH IQ产物的光学纯度达到了98%。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测定了N,N’-烷撑双脂肪酰胺系列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和电 子轰击源质谱,对其质谱断裂途径进行总结,并用环状离子解释了谱图中主 要碎片离子的来源。结果表明,N,N-烷撑双脂肪酞胺具有仲酰胺的红外吸 收光谱特征;当烷撑和脂肪酸链长不同时,具有相似质谱断裂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两相体系(H2O/CHCl3)中,利用二氯二茂钛与5-磺基水杨酸形成的水溶液和N-(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反应,简便全盛了三种二茂钛氨基酸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及^1H NM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羧基以单齿氧原子与钛配位,形成了双分子取代的二茂钛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在H2 O/CHCl3 体系中 ,由 5 磺基水杨酸的存在与否分别合成了茜素红二茂钛配合物 .结果发现 ,5 磺基水杨酸对两相法合成茜素红二茂钛配合物有明显催化作用 .所得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X衍射及热重分析等确定了结构 .在配合物结构中 ,茜素红配体中的两个羟基氧均与钛键合 ,形成五元环状二茂钛配合物 ,且化合物中还存在两个结晶水  相似文献   

15.
以1,2-二胺基环己烷为母体,将其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后的产物(1R,2R)-(-)-1,2-(NHSiMe3)2C6H102单锂化后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经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Me2Si[(1R,2R)-(-)-1,2-(NSiMe3)2C6H10]4,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双锂化后与二甲氨基腈在正己烷中反应得到晶形化合物(1R,2R)-(-)-1-Li[NC(NMe2)N(SiMe3)]-2-Li[NC(NMe2)NC(NMe2)N(SiMe3)]-C6H106,结果表明化合物4是一种新型的环状化合物,化合物6是一种特殊的桥联双氨基脒基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设a∈R,如果对环R元素b,满足aR+bR=R,则存在幂等元e∈R,使得a+be有左逆,那么称元素a有幂等稳定度1(记为isr(a)=1).如果对于R中的所有元素a,都有isr(a)=1,那么称环R有幂等稳定度1(记为isr(R)=1).证明了若R是半完全环,G是初等阿贝尔p-群,则isr(RG)=1.另外,若isr(R)=1,G是局部有限p-群,且p∈J(G),则isr(RG)=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含手性蒎烯基联吡啶的手性钼(0)络合物的结构对光谱(特别是CD光谱)性质的影响,合成了两个新型手性钼络合物( )CD452[Mo(CO)4(LRR)]和[Mo(CO)4(LSS)].用元素分析、IR、UV vis、CD、1HNMR和13CNMR等对其进行了充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络合物为一对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物理化学性质、配体互为对映体的光学异构体;两者在可见区的CD曲线呈现弱Cotton效应,且大致为镜象对称,说明在相应的手性络合物中,由于联吡啶上相反手性的蒎烯基通过中心金属钼对MLCT发色团产生了手性微扰作用,从而产生诱导CD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P350作为固定相,用萃取色层法从其它基体中分离微量铊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用制定的方法对铜矿、铅锌矿和电转尘中微量铊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均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则地稳定环和模的稳定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R是一个含幺结合环。如果任意两个稳定同构的有限生成投射R-模均是同构的,则称R是强Hermitian环;如果对任意正则元a,b∈R且aR bR=R,均存在y∈R使得a by可逆,则称R是正则地稳定环。本文证明了环R是强Hermitian环,当且仅当对任意自然数n有Mn(R)是正则地稳定环。还给出了正则地稳定环的一些性质和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