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中国人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中国作品水平不够.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将中国作品翻译成英语之后,西方读者,尤其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者们不能像中国读者那样去体会该作品的魅力所在,这又缘于文学翻译中难以跨越的语言审美差异、语言转换障碍以及语言地域倾向.  相似文献   

2.
贺耀萱 《科技信息》2009,(33):261-26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深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研究的行列。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汉语模糊语言美感所在,及其在英译传递q-的磨蚀,以此得出汉语模糊语言美感在英译传递中的审美遗憾.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之门,合适的标题不仅能够告诉读者作品的中心思想,还能激发读者内心的共鸣。而翻译是架起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翻译英文标题则是架起作者与世界各地的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文章就不同体裁的英文作品的标题翻译技巧进行探究分析,并阐述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深为中国读者熟悉和喜欢,她的作品选材和语言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本文从分析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语言风格入手,通过阐述她极具诗意的独特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而说明了这种文字风格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使我们对这位传奇作家的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此书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国外许多翻译者都曾翻译成不同的译本,并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获得了众多好评。赛珍珠所翻译的《水浒传》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译本。国外对她的争议则是她在翻译中使用了过多中国式的语言,直白的说是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手法改变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形象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原著的语言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阅读说到底是读者和作品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否正确理解作品。对作品的反应包括了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非语言因素指与文字信息相关的图片,表格以及通过图片所展现的人物特征,行为,动作表情等,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泛读任务设中的大量应用使阅读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阅读的目的,因此就更为实用,自然。  相似文献   

7.
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就从美学的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研究,以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中。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主要表现在风俗环境美、人性美、人情关、诗意的语言关和散文化的结构美等方面。这种和谐美产生的原因,除了从童年开始所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外,还有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所历练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以及他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真善美,一起影响着读者,给读者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具有语义不明确、内涵丰富、概括性较强等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文学表现功能:一是可创造一种意境,产生凝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二是可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扑朔迷离、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起国晚期的文献史《屈赋》当作纯文学作品来读,认为它是“浪漫主义抒情作品”。“浪漫主义抒情作品”成了人们误解屈原作品的理论基础。因此,世界上至今无一人能读通屈原作品的内容,这是中国及世界文人的悲剧。笔者运用文献考古的方法,一字一义地将屈原作品的文字逐一考释,复原成三十万字自成体系的《屈赋——屈原南征反秦复郢斗争史诗》一书,填补了中国史诗的空白。现将破译的《屈赋》全文公布,以读者。版面有限,注释部分暂无法刊载。  相似文献   

11.
在非正常状况下长大的杜拉斯,以写自身经历而登上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宝座。她的作品有着极强的画面感,主题重复使用却在不停地演变和深入,语言表述由早期的缠绵蜿蜒转型为中期的长短句交错,直到晚期的突兀断裂,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晚期作品,突兀断裂的文字露出深深的绝望。异样的亲情和不可思议的暴力让人感觉苍凉和窒息,同时把读者引入更为广阔的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国人学习油画,是在毫无传统可言的基点上从材料到画法的全盘吸收。为什么它在中国发展了近一个世纪,还被外人或自己人认为是“上油画”呢?若把我们美术馆的油画作品与欧洲博物馆及来华展览的油画作品做一对照,就会发现中国油画的基本语言层次不高,没有欧洲油画的那种精到,那种深洒,那种油画的表现力。当代旅美油画家陈丹青在国外参观了各博物馆的大量西方油画真迹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油画最突出的毛病,既不是缺乏个人风格的追求,也不尽是领域的狭窄,艺术修养的局限,而是在运用油画语言这个层次,存在着许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列子》非张谌伪作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学术界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今本《列子》:“从思想体系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42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第2版)关于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看,《列子》是先秦作品而不是魏晋作品的论证,详见另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论<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本文专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论证<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从语言使用方面,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的作品,持这种看法的人虽有一些,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只有杨伯峻的《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此文最初发表于《新建设》杂志1956年7月号,后收入杨伯峻《列子集释》附录“辨伪文字辑略”中.持从语言使用上看《列子》可能是魏晋人作品的看法的人,大抵都本自杨伯峻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祖艳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30-133
语言文字游戏是俄罗斯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形式,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大众化的语言、戏仿的语言和语言符号的拼贴打破传统语言的规则,对传统话语进行颠覆和解构,在语言游戏的过程中让读者体会苏联解体后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等各方面异化现象,从而引人深思,新时期的俄罗斯到底应该如何发展,俄罗斯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6.
依据零度偏离理论探讨了英译本《格萨尔王》的语言零度偏离现象,发现存在语言正偏离及负偏离。旨在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借鉴。尤其是在语言零度正偏离的运用方面,启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正偏离,消灭语言负偏离现象,使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如“伊玛堪”等作品的汉译英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在海外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美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戴维·辛顿的十余部中国诗歌与哲学作品的英译本,管窥他对中国文化的极力推崇与强烈的中华文化情结。解析辛顿英译中国诗歌的简洁语言,挖掘其中的山水景观与诗情画意,并剖析译诗韵律与节奏的"诗形",考察辛顿笔下中国哲学的术语英译及深层哲理解读。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辛顿用简单的现代英语语言诠释中国古代典籍,其自然、清新、通俗、朴素的翻译风格让美国大众读者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辛顿为当代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干热的九月》中“陌生化”技巧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干热的九月》是作者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简练的作品中运用了“陌生化”技巧,使小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愉悦。本文拟从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方面解析“陌生化”技巧在《干热的九月》中的运用及其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书面语言是一种不完全的语言,它难以完整的传播作者的信息.朗读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信息的传达方面,它比书面语言更为完整、丰富.朗读者的任务是把作品的精神实质传达给听众,因此,朗读的再造性,意味着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王统照是五四时期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根据当时绝大部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知之甚少的状况,对欧美重要作家作品予以简要介绍,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起到引路作用。他以西方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为榜样,反对僵死的与生活严重脱节的旧文学。他以外国批评家的理论来解决新文学运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不仅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家的小说、诗歌,而且从中汲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