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严重腹腔感染病人低白蛋白血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影响腹腔感染病人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因素,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收集693 例肠外瘘病人入院后72h 内第一次的临床资料,将血清白蛋白浓度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并比较262 例感染组和431 例非感染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和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容量因素、感染因素、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及营养因素是影响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感染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92 .4 % )明显高于非感染病人(39 .0 % ) ,其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31 ±6)g/L) 明显低于非感染组((35 ±6)g/L,P< 0 .01) .腹腔感染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死亡率显著相关(r =0 .36 ,P< 0 .01) .感染是影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腹腔感染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预后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猝灭法,在生理pH值7.43,20℃时,研究了Fe(Ⅲ)-血清白蛋白-Zn(Ⅱ)双金属体系中Fe(Ⅲ)、Zn(Ⅱ)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得出Fe(Ⅲ)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比Zn(Ⅱ)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强,并且在HSA体系中,Zn(Ⅱ)能够促进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猝灭法,在生理pH值7.43,20℃时,研究了Fe(Ⅲ)-血清白蛋白-Zn(Ⅱ)双金属体系中Fe(Ⅲ)、Zn(Ⅱ)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得出Fe(Ⅲ)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比Zn(Ⅱ)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强,并且在HSA体系中,Zn(Ⅱ)能够促进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猝灭法,在生理pH值7.43,20℃时,研究了Fe(Ⅲ)-血清白蛋白-Zn(Ⅱ)双金属体系中Fe(Ⅲ)、Zn(Ⅱ)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得出Fe(Ⅲ)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比Zn(Ⅱ)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强,并且在HSA体系中,Zn(Ⅱ)能够促进Fe(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叶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与叶酸共存时会发生相互作用;叶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且在发生荧光淬灭的同时生成了蛋白质与药物的复合物;人血清白蛋白是通过疏水性作用力与叶酸发生相互作用的,叶酸在血清白蛋白中仅有一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白蛋白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分子量为67 kDa.成熟的人血清白蛋白是一个心形分子,由3个结构相似的α-螺旋结构域组成.不同来源的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空间结构非常保守,它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蟾蜍血清白蛋白可能与其皮肤呼吸有关.人血清白蛋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抗凝血药物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初步确定华法灵钠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并计算了二者形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了华发灵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现华法灵钠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并讨论了华发灵钠使人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毕赤酵母系统的分泌表达产物除了完整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外,还存在一约45 ku大小的主要降解片段,直接影响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和后续的纯化研究.为了减少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降解,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使毕赤酵母中蛋白酶基因YPS1失活,构建获得蛋白酶缺陷型菌株,研究YPS1基因失活后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毕赤酵母YPS1基因的失活有效地减少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降解,完整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总蛋白中的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88%,降解片段由原先的40%降低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金(Ⅲ)与血清白蛋白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普通荧光分光光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激发和发射通带宽度,利用Rayleigh共振散射技术,研究了生理pH值(7.43士0.02),25℃下,金(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首次观测到金(Ⅲ)对血清白蛋白的共振散射强度随着金(Ⅲ)浓度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金(Ⅲ)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会破坏血清白蛋白分子聚集,而且使血清白蛋白中的二硫桥键断裂,导致白蛋白分子趋于松散,散射截面积减小,表现为共振散射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及包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银纳米粒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效应,透射电镜观测到血清白蛋白对银纳米粒子的包覆,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研究表明,静电力和亲水力是血清白蛋白与银纳米粒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血清白蛋白对锒纳米粒子最低包覆比在10^-5~10^-6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红素、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组、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脂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联系,其差别的显著性受到低水平血清总胆红素的影响而增高.结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与低水平血清总胆红素和高水平血脂呈正相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影响高血脂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兔血清,用于兔来源细胞的培养。方法通过兔股动脉采血,4℃冷藏过夜后析出血清。分别比较含10%兔血清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细胞形态和增殖性能及冻存存活率。结果使用兔血清培养细胞分裂指数约为1%~2%,冻存存活率为90%;使用胎牛血清细胞分裂指数约为0.5%;细胞冻存存活率为85%。结论兔血清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所获兔血清对兔来源的细胞在增殖性能和冻存存活率方面均优于胎牛血清,适宜兔源组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变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NO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分别在第 2、7、12周 3个时期取血清 ,葡萄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1)血糖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糖值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组大鼠各时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血清NO浓度变化 对照组各时期血清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糖尿病组大鼠 2周时血清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周、12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血清NO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 ,但可能与血糖的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14.
牛血清在细胞培养中的作用与质量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血清是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保证牛血清质量是提高生物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牛血清作为细胞培养基因的主要功能、牛血清的主要成分及牛血清的有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于1986年4—6月测定了58尾团头鲂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比容、血清中葡萄糖、总脂、胆固醇、非蛋白氮、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铁及血浆中肌酐、肌酸等十五项血液学常数。与体重相近的白鲢对应值相比,其总蛋白、血糖、胆固醇均高于白鲢。雌雄团头鲂的比容、血糖、钙、铁有显著性差异。在繁殖期间,雌雄团头鲂的血钙含量出现极明显的变化,说明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对血钙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椆根调节高糖高脂大鼠肝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8只.A组仅饲喂基础饲料,连续6周;其余5组则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糖高脂大鼠模型,其后B组采血检验,C组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D、E、F组则分别饲喂含铁椆根水煮液437、583、875g/kg的高糖高脂饲料3周.6周后以摘眼球取血法采血检测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高糖高脂模型大鼠肝功能主要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饲喂铁桐根3周后,D、E、F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铁椆根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竹签接触血清样品时间对钾离子浓度影响的程度,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对竹签在血清中浸泡不同时间的样品钾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以配对t检验对不同浸泡时间的血清钾离子浓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钾离子浓度随竹签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增高趋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提示竹签含钾是导致与其接触的样品钾离子浓度增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有氧运动对大鼠血清瘦素(1eptin)的时相性影响及与脂蛋白代谢的关系.将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C)和有氧运动后即刻组(T0)2、4h组(T1)、48h组(T2)、72h组(T3)进行比较.与C组相比,有氧运动后,血清瘦素含量在T1、T2、T3组显著下降,血清HDL-C均显著升高,血清LDL-C均显著下降;通过对各组中的Leptin与HDL-C、LDL-C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C、T0、T1和T3无显著相关性,而T2组Leptin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引起大鼠血清瘦素发生时相性下降,同时使脂蛋白代谢向有益方向改变,且可持续数天,是预防代谢综合症的较佳方案;血清瘦素与血清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有氧与无氧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随机选取游泳队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后血清ALB和钠离子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和钠离子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清ALB、LYM和钠离子显著上升,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ALB、LYM、LYM和钠离子呈高度正相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NEUT呈高度负相关;无氧训练后血钾浓度下降,与运动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