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中厂”作为创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通过对“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形成背景、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校中厂”校企双方在开展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入职培训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带薪实习”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带薪实习”的教育模式,必须坚持平等、自愿、择优、公正四大原则,完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互补系统”、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互动系统”、学校与社会融合的“互融系统”。  相似文献   

3.
董德明 《科技信息》2009,(29):I0299-I030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将“工”与“学”,“校”与“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本文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的三种形式及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4.
赵玮  金鸿  郭萍 《科技信息》2010,(32):I0189-I018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根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归纳出企业的“专业性”、“技术性”、“社会责任感”和“地域性”等几条工学结合企业选择准则。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炜  屠立 《科技信息》2008,(1):289-290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一阐述,并对高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出建议。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的研究,找到问题、分析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新路径,从而为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找到新思路,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目前运行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来看,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实习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应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的力量并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定相关制度,优化相关保证机制,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继盛 《华东科技》2023,(12):140-143
<正>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由校企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育人的现状,并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1+1+N”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介绍了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外应形势变化,内接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与融合问题,以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培养德技并修,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探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模式,基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333”模式和“双导向、三融入、四对接”的建设路径,实现产教研融合互促,课岗证多维赋能综合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主要校企合作模式有:全面合作、校企互动、工学结合、“2+1”培养、订单培养等。任何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学校需立足自身特色和企业实际,科学设计合作层次,认真选择合作行业企业和合作模式,提高学校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开展高效的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开展已有百年,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校企合作工作存在的认识、政策、使命、安全、服务、动力等问题,应构建政府监管、行业介入、企业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职业院校主体、学生积极、家长认同、社会引导等“八方结合”策略,共同促进我国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提出政校企、行校企协同融合的“双三元”办学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政校企”三元合作,与以行业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行校企”三元合作,同时就“双三元”中各要素的作用与职责以及该办学模式的制度创新配套进行分析,以求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困扰广大高职院校的难题。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实践形成了适合本院的“5321”校企合作机制,利用行业资源,有效破除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障碍,实现了激励兼容,校企合作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本校“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总结经验和成效,认为:“校中厂,厂中校”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际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模式的中国化通用标准,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优势,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实验实践教学,采用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横向项目合作的模式,通过总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操作形式,实施方案,对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黎明 《科技信息》2012,(32):229-22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也逐渐发展壮大。根据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成功经验,其中校企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校企合作”经验的介绍和对我国“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使我们找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职业教育的差异所在。现在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此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志明  马广 《科技资讯》2009,(18):168-169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削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基于引企八校的“互挟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实践成效。该模式主要在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八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校企双赢长效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集中,毕业生在地方大量聚集的优势,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途径,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0.
王振云  钱逸秋 《科技信息》2010,(8):I0199-I0200
“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实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多方位、全要素、深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模式。采用这一模式,解决了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下的具体教学问题,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服务产业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企业、学校‘三赢’机制”上有较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