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出一个新型的有源隔振系统,它采用了光电子、计算机、机械与材料学科的新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这个系统以较为简单的机械结构实现了全频域内的最佳阻尼与无谐振峰运行,显著地改善了传统无源减振器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2.
无谐振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典的隔振传递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到隔拓与共振的临界频率点处系统的运动牲特征,利用库仑阻尼与激振频率无关的特性,导出了系统在规定的振级下不出现谐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为电子设备所期望的“无谐振”振动隔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使“无谐振”隔振原理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系统固有频率以及不同激励方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措施以及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有源隔振系统传递率数值计算的一般方法,克服了传统解析法适用范围小的缺点,对于各各复杂的源隔振系统,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同系统的传递率,这不仅可为引力 波 隔振的研究提供指导,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隔振实验。  相似文献   

4.
双级隔振器系统参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双级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双级隔振器的隔振率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比较和理论分析确定了两种情况下隔振率与系统特征参数的关系,并对积极隔振的各种情形提出了特征参数的选取原则和物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得出了频率比在各种情况下与隔振率的关系。为隔振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强迫振动理论出发,建立了隔振系统的物理模型,分析了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6.
单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动力反共振原理DAVI应用于振动机械,提出一种新型反共振隔振振动机械,即单质体反共振隔振振动机.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该振动机械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传递率的表达式,并给出了配重对筛机振幅的影响及该种振动机动力学参数的选择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型试验证明了这种振动机的隔振效果优于一次隔振,接近二次隔振.通过合理选择动力学参数,振幅减小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振幅的减小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激振力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7.
研究履带车辆动力传动装置摇架式隔振系统的隔振特性。应用动力学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摇架式隔振系统的试验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试验表明,摇架式单层隔振系统的传递率下降斜率为12dB/oct,双层隔振系统的传递下降斜率为24dB/oct。  相似文献   

8.
用复模态分析法求出了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隔振系统的运动解和振幅传递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隔振系统第一级参数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系统的隔振性能,然后用由本方法计算得出的三维和二维图象分析STM隔振系统,在悬挂弹簧加磁阻尼系统和金属块中夹橡圈系统的比较中,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隔振系统一单层隔振和多层隔振的混合式系统的求解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深度优先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隔振系统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和软件设计中的OO(面向对象)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复杂柔性隔振系统面向对象的功率流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KZ–28型可控震源隔振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被动隔振系统的物理模型,对可控震源被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基于单片机的反馈控制混合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实验表明,实验平台在2~6Hz低频干扰下的主动隔振效率大于80%.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验研究可为可控震源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根据在工程实践中车载电子设备的振动环境,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给出了系统在各坐标方向的响应及隔振系数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居民小区中室内变压器的隔振降噪问题,以双层隔振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设计了一款用于室内变压器的双层隔振装置。结合干式变压器特点,给出了质量比、刚度比以及阻尼比等影响隔振效果的参数的参考取值范围,引入了隔振效果折减系数用来描述基础非刚性等因素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对此装置隔振效果的预测范围。在实验室内用不同的上层质量对装置的隔振效果进行测试,测试所得的传递率曲线基本处于预测效果范围内,初步验证了此种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小区配变电站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笼形机座隔振系统是大功率发电机定子机座隔振系统的一种新型结构。对ASTHOM330MW发电机笼形隔振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给出了这种机座隔振系数的定义以及隔振系数、机座振动形态的测试和结果,并介绍了试验用激振器的研制和使用。本研究对发电机定子的隔振研究和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船用设备循环泵的隔振和抗冲击性能,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含循环泵隔振器的回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有无隔振情况下循环泵的模态,分析了隔振器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发现隔振器刚度越小,隔振效果越好,增加隔振器阻尼能在共振区减小共振峰。循环泵隔振对循环泵和回路系统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循环泵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隔振器降低了回路系统的响应加速度。在现有的管道布置下,加入隔振器以后,在垂直冲击载荷作用下回路系统的应力响应增大,但仍能满足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电路摸拟分析机械隔振系统的优越性,这种方法用于分析更复杂的机械振动问题或其它动力学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旋转机械的超谐波共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立方非线性描述隔振材料的非线性刚度特征 ,将旋转机械和隔振器归结为一个二自由度非线性动力系统 ,建立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在存在内共振和不存在内共振两种情形下 ,用多尺度法分析了当激励频率接近于系统线性化固有频率的 1/3倍时旋转机械的超谐波共振 ,导出了超谐波振动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的分析表达式 分析方法和结论对于旋转机械的隔振设计与隔振效果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参 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有源隔振系统传递率数值计算的一般方法,克服了传统解析法适用范围小的缺点.对于各种复杂的有源隔振系统,利用它可以方便地求出系统的传递率.这不仅可为引力波探测中隔振的研究提供指导,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的隔振实验.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浮筏隔振系统的弹性筏架上附加动力吸振器以提高系统的隔振性能.以功率流为指标,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有、无动力吸振器的弹性浮筏隔振系统模型;通过考察功率流传递特性,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比较了相应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通过算例探讨了吸振器的类型、安装位置和结构参数等因素对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声纳在军工和民用上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声纳的工作性能,必须在声阵模块前、后插入性能优良的隔振模块,而隔振模块的性能参数又严重影响了其隔振性能。因此在建立隔振模块数学模型,准确计算和预报其隔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优化,对于设计和制造性能优良的声纳隔振模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隔振模块的参数分析文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了充油密度、护套弹性模量、隔振组件弹性模量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主动隔振装置及其隔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电磁式动态力发生器,作为执行机构与被动隔振器组合形成电磁式主动隔振装置.通过对控制系统的仿真计算,对在不同状态参数反馈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及隔振性能的分析,建立了柴油机主动隔振模拟实验台及控制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主动隔振装置具有良好的振动隔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