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何提高连作晚稻抛栽产量,是抛栽技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宁波市大多用特早熟晚粳甫粳38、丙对一3对等品种作连晚抛秧,这类品种稳型小,分美力强,往往前期生长过旺,成穗率低,不易高产。甫粳18号中熟晚粳,具有穗粒兼顾,穗型偏大的特点,一般比宁波市当家中熟晚粳宁67多14粒,比特早熟晚粳甫粳38多19粒,产量潜力大。用于抛秧,适当增加基本苗,易获得较高产量。据lop年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Zhm的宁甫粳18每667m2产460kg;4.3hm2宁67均产420kg/667m2;0.68hm2特早熟晚粳甬粳38为408kg/667m2,用雨粳18作抛秧比宁67增9.5%,比…  相似文献   

2.
“桂豫2号”和“桂豫3号”,是本文作者从法国引进的易老化矮生菜豆“HaricotGaronel”与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引进的荚粒两用型矮生菜豆“嫩荚”杂交选育而成.桂豫2号为具强金属光泽的黑色籽粒.桂豫3号为具金属光泽的肉白色籽粒.两个品种都矮生、早熟、粒大.可在我国广大地域种植.本文详细论述了两个品种的杂交选育方法和过程,生物学性状和生产性能及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指出:“一定要研究出早熟高产的品种来。”最近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又指示:“粮食品种要选育早熟高产的,光早熟不高产也不行。”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东北也为全国选育新品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要树雄心,立壮志,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从我省农业生产发展上急需解决早熟高产的作物新品种的实际出发,我们于1974年开始,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即用快中子照射早籼“大粒溪丰”作父本,与早熟品种“红梅早”杂交,从子二代起,根据选种的目标,对株型,穗型和粒型进行定向选择,仅用二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定型,并定名为“红丰早”。1976年早造进行小区品比,晚造翻秋繁种,今年早造在本省增城,从化、新丰、南海郁南等县进行试种,试种结果一般表现良好,比当地早熟及中熟当家品种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试种情况及该品种的种性摘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5.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6.
根据冀东平原地理位置,冬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冬小麦起高产育种的研究,建立了以主攻少蘖、大穗、大粒,兼顾抗病、早熟、抗旱、冬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选育工作,选育出了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的超高型优良品系,为冀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纵横》2004,(2):51-51
年度及等级:200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J-1-01)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玉福、李德华、邵国军、洪光男、张秀茹、顾义明、邱福林、韩勇、李跃东、祁亢、刘连晋项目简介:辽粳294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于1987年选用优质、矮秆、早熟的79~227为母本,用高产的理想株型品种辽粳32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辽粳294株高105cm,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cm。每穗成粒80~90粒,不实率8%左右,千粒重24.5g,颖壳黄白,有极稀短芒。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早粳中晚熟品种。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与评价”及省内…  相似文献   

8.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9.
1957—1965年,我校生物系曾经通过“南大2419”品与“台湾小麦”品种杂交,培育成了小麦新品种南大六号。新品种属ferrugincum Al.变种。茎稈中矮坚硬。纺缍形或椭园形,中长(9—10厘米),密度中等。小穗多粒(3—5粒)。籽粒大(4粒重34—36克),粉质一半角质。新品种表现早熟,高产,抗倒伏,不易落粒。其缺点为抗害性差,且中度感染各种锈病、散黑粉病及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号和铁粳4号,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物质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号显示出本身的优势,经济产量高于弯穗型品种铁粳4号,而低氮条件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机分析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1985~1987年水稻冀粳8号高产示范、试验田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X_1)、穗粒数(X_2)、空秕率(X_3)、千粒重(X_4)的关系,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y=-264.5932-0.5743X_1~2+O.5257X_1X_2+1.2553X_1X_4-0.0365X_2~2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各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冀粳8号高产应以增加亩穗数为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亩产1400斤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进而提出“主攻穗数、兼顾大穗、争取粒重”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耕作制的改变和大面积推广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对大、小麦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所革命职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打破洋框框,扩大试验面积和小区范围,大搞群众评选群众鉴定。通过试验,初步评定比矮粒多略早而抗病性能较好,增产10—15%的小麦品种有“区19”,“大秆青”,“扬麦一号”等,大麦比矮白洋早熟且增产15—20%的品种有“早熟三号”等,现介绍于后,供扩大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早熟三号”是一个二棱毛大麦。经杭州地区两年试种,表现早熟、抗病、耐肥、高产,适宜水田新三熟制的搭配,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品种的产量、基本性状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产量 1970年本所大麦品种评比,早熟3号产量居首位,2.5亩平均亩产563斤,比“浙农12”增产27.3%。1971年,全地区种植500余亩,一致反映良好。据余杭、富阳、萧山县等五个点的大麦品种评比试验结果,除萧山县大通桥农场比对照“矮白洋”减产8.5%以外,其它四个点均比当地推广品种“矮白洋”、“浙农12”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4.8~55%。  相似文献   

15.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6.
田间低磷胁迫对沈农265和辽粳294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典型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和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为试材,研究田间低磷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低磷胁迫使两个水稻品种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都下降,其中沈农265下降幅度较小.同时田间低磷使沈农265的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着粒密度下降;辽粳294则表现为穗长增加,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田间低磷使辽粳294分蘖减少较多所致;沈农265的综合耐低磷力属于一级指标,辽粳294属于二级指标,表明沈农265耐低磷力较强,辽粳294为中等耐低磷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产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系875067 该品系是山东省农科院以824177为母本,16—11—10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越冬性好,茎杆粗壮,高抗倒伏,分蘖力中等,属中早熟品种,株高90厘米,重穗型品种.单穗重高,穗呈纺锤多,长芒、白壳、白粒、角度,高抗条诱,对当前流行的一些生理小种免疫.较抗白粉病.穗粒数40,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19.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20.
“原丰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的方法,经过三年五个世代于1973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偏迟,或中熟偏早的早籼品种。经全省50个农场(所)、63个公社、大队共113个单位试种结果,“原丰早”平均亩产870.5斤,最高亩产达1250斤。可比当前推广的生育期相似的早中熟品种“二九青”、“竹莲矮”、“圭陆矮8号”平均增产1~2成,与迟熟品种“广陆矮4号”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