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对四川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育成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结合四川生产实际和以绵阳90-309为代表的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实践,探讨了四川未来主栽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品质、抗病性和商品性,并指出以白皮大粒为显著特征的商品型商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可能充当四川第六次小麦品种大更换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3.
凤豆10号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凤豆1号为母本,85—4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的大粒、高蛋白的蚕豆新品种。凤豆10号具有优质、大粒、荚性状、籽粒商品性较好.丰产稳产、生物产量较高等的特点,是优质的蚕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对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分析,将参试品种根据其性状抗旱指数的等级数值之和划分为抗旱型、中间型和不抗旱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对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增产作用和育种上有效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6.
对1997-1998年云南中北部水稻区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会9203、高粳228、合系41品种主效最大,丰产性最好,较对照种云粳九号增产14.94-20.75%,达显著水平;滇系1号、合系42、凤稻11号品种主效次之,丰产性较好,较对照种增产8.69-14.94%;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方差和互作效应的变异系数以合系41、合系42、凤稻11号最小,且回归系数小于1,属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提出了丰产稳产性好的合系41、会9203、合系42、凤稻11号推广应用及合理布局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云南省1999-2001年田麦良种区域试验资料,对临麦6号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麦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冀中北地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冀中北地区1986—1987年度区域试验中8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丰抗8号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良好,廊8301和昌农921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并发现产量与两个稳定性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证明丰产性与稳产性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9.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中粒小麦4185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大粒小麦品系在灌浆至成熟期间的光合性能、灌浆强度及最 产量。结果表明,大粒小麦的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明显高于中粒品系,是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中粒小麦4185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大粒小麦品系在灌浆至成熟期间的光合性能、灌浆强度及最终的产量.结果表明,大粒小麦的叶面积大,光合速率高,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明显高于中粒品系,是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由山东省生物研究所承担的计划课题“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中试”于1990年12月27日通过省级鉴定。其中试产品“SW—1小麦增产菌剂”以固氮解磷,刺激作物生长等作用使小麦增产。在我省试验示范18.8万亩,用于15个小麦品种,对单株茎孽、单株次生根、最大茎孽数以及叶面积、叶色均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每亩穗数,每穗粒重和千粒  相似文献   

14.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亲本,按照Grifing方法2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分别进行杂种优势分析、亲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单株籽粒产量杂种优势最强,其它4个性状依次为单穗粒重>单株粒数>单穗粒数>千粒重。(2)单穗粒数在低值亲本(LP)上亲子间呈显著正相关,其它4个性状在各亲本类型上亲子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单株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单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5.
“佳辐占”是采用自创的特大粒(千粒重36.5g)与“佳禾早占”杂交,运用一条高效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新途径,历时4年选育出的集优质、大粒、丰产、抗病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早灿稻新品种。“佳辐占”的全生育期127天,后期熟色特好,早稻米品质基本符合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米标准,其千粒重30g,粒长7mm,长宽比3.9,垩白率2%,垩白度0.1%,透明度1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麦双列杂交试验资料进行统算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六个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属于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小穗数以加性遗传为主,单株穗数的遗传只有部分上位性效应。本文并对供试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分布进行了讨论。该群体单株粒重最大潜力为20.576g/株,主穗粒数为63.07粒,单穗粒重为2.00g/穗。首次提了小麦各农艺性状适宜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MS1是高产稳产性好的优良杂交小麦品种,MS1的有效穗在每公顷282.6~504.0万穗之间,千粒重在35.3~52.4g之间,二者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性好,穗粒数在29.0~45.3粒之间,稳定性一般,随环境变化大。三要素的HSC系数均居于中间位置,自我调节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8.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冀东麦区1983~1986年丰抗号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各自作用,得出了三个因子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多元回归方程式为:y=169.466+4.041x_1+7.5248x_2+4.3168x_3。结果表明,丰抗号小麦丰产应以主攻穗粒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亩产35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及遗传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2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小麦试验田选用18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及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品种差异;总戊聚糖含量与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遗传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之间的直接通径系数与其遗传相关系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