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通过对冀东北麦区的小麦品种潜力和超高产品种产量指标的讨论,提出了本区选育超高产品种应以提高穗粒重为主攻目标,以选择合理株型为关键,以创造超高产的种质资源为前提的育种策略。明确了冀东北麦区超高产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2.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在半干时半湿润易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育抗上产新品种的途径是:在较高群体基础上,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重;  相似文献   

3.
以冀麦 2 8号为母本 ,原冬 3号为父本 ,杂交选育了适合于冀东、京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唐 93 5 0 1 5。该品种具有抗寒、抗病、优质、高产等特性 ,一般产量为 6 0 0 0~ 70 0 0kg/hm2 ,最高产量可超过 75 0 0kg/hm2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品种PH82-2-2辐射诱变处理,在无零下温度条件下,获得了春性突变后代,选育出农大94118品系,试验结果还指出,冬小麦辐射诱变后获得的春性突变体,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谱宽,供选择的余地大,是春小麦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几个高蛋白冬小麦品种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8个高蛋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试验研究了其在冀东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优66和京农97-86两个品种单株次生根、单株干物重、分蘖成穗率、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产量均较高,成熟期适宜,抗倒性较好,适宜在冀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绵阳号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绵阳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针对四川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态条件,提出了以选育穗重型小麦新品种为主攻方向的育种目标,并对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创新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有关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资料,比较系统地概述了畜禽抗病育种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在抗病性选育时,应考虑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抗源选择是抗病育种的关键。野生和种间抗源的利用是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烟草抗病育种的重要途径。体细胞杂交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不仅丰富了烟草抗源的变异来源,而且使这些抗源易于操作和利用。配子体单克隆系变异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程序,以单倍体作为育种选择单位的技术,不仅选育出了含有新的抗病种质的品种(系),而且改进了抗病育种方法、并改变了抗病育种策略。新的抗病基因变异源的利用,对抗病性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同时改良,是今后烟草抗病育种必须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多棱大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多棱大麦材料的8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前时间、小区穗数、抽穗前时间、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幼苗习性。在多棱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当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基础上主攻单位面积的穗数,选育(选用)多穗大穗型品种,并兼顾其它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认为采用多穗型和  相似文献   

11.
97-7未能发挥超高产潜力光合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育粳 3号 (广种高产中粳品种 )和 97- 7(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粳选系 )为材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剑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初步找出 97- 7没有发挥超高产潜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尽管 97- 7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5 9.4)比武育粳 3号剑叶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42 .6 )高出很多 ,但对提高光合速率没有发挥作用 .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97- 7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比武育粳 3号快 ,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期 (RSP)比后者短 7d,前者为 37d,后者为 44 d.97- 7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和 Ru BPCase活性下降也都快于武育粳 3号的剑叶 .这些方面导致了 97- 7剑叶单位叶面积的叶源量略小于武育粳 3号 ,使它没能发挥超高产潜力 .  相似文献   

12.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设计育种的概念、意义、原理以及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适合黄淮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性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对我国超级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冬季奶牛产奶量比年平均水平下降20%左右,奶牛发病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冬季饲管奶牛的20项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蚕豆品种的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特性研究,表明攀西地区蚕豆与云南蚕豆的生态类型比较接近,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近,攀西地区的蚕豆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云南蚕豆高,更能充分利用强光;阿坝、甘孜州蚕豆的生态类型与攀西地区蚕豆相差较大,偏向于春性品种,南移后生育期长,植株高大,结实性差,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较高;成都地区的蚕豆表现为冬性较强,南移后,虽能正常结实,但产量较低,对高原亚热气候区生态条件适应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卷须性状的特征特性、遗传规律及在育种上的利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类型豌豆品种卷须极其发达 ,能够在株间相互缠绕 ,形成棚架结构 ,显著地提高了品种的抗倒伏能力 ,同时改善了群体通风透光性能 ,显著提高了新品种的产量 ,是豌豆抗倒伏育种的重要原始材料。半无叶类型属单基因质量性状遗传 ,显隐性完全 ,卷须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表现连锁 ,位于第一染色体 ,交换值为 6 4 %。  相似文献   

17.
超高型岩质边坡安全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一工程实例,采用平面分析法研究了影响高大边坡安全的影响因素。分别考虑了常遇状态、降雨影响、地震作用及最不利组合情况下,高大边坡的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与规范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和地震作用将显著降低超高型边坡的安全性。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此类边坡的防护给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麦研究的国际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小麦研究的几个热点,包括小麦产量潜力的研究、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气候变化与小麦生产、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小麦微量营养和小麦综合管理。分析表明,未来产量的提高应主要依靠生物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维持或增加收获指数;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含大量优异基因,可用于提高植株抗性和改善品质;全球变暖会威胁粮食安全,需提高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小麦耐逆机能,除重视利用一般的生理机制外,需要更加突出地重视利用贮藏物质运转、持绿性、非叶光合机能、根系构型等重要性状;提高籽粒微量营养素含量可通过施肥、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实现;实施小麦综合管理可克服小麦生产中的多个限制因子,通过发挥技术和要素的互作协同效应,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