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全面、迅速发展。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达到891.95亿美元,迄今日本已连续九年保持了我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的地位,中国也从2001年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在波动中获得了迅速增长,截止2001年底累计投资额已达324亿美元,依旧保持着我国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的地位。近年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虽有所减少,但迄今日本是对华提供ODA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则是日本第一援助对象国。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目前的中日经关系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1-11月,中日贸易总额达15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继1987年-1989年、1993年-1996年两次投资高潮后,2000年起日本企业掀起第三次对华投资热潮。日本对华投资占我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45%。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民间往来渊远流长,自隋唐起就频繁交流互鉴。近代,日本更是成为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学习的地方。邦交正常化以来,即便在两国关系遭遇困难时,双方人民也没有中断往来,民间交流始终是中日关  相似文献   

6.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10,(33):123-123,111
二战后,中国和日本在正式外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LT贸易就是这一时期民间贸易的高潮:被认为“不仅使日中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是恢复中日邦交的巨大纽带”。  相似文献   

7.
不良征兆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同时又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去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后,日本媒体说中日关系将走向深度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双方达成重要共识.野田表示,要以201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中国领导人表示,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进政治互信.然而近几个多月来中日关系似乎并没有朝着两国领导人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10,(35):I0117-I0117
二战后,中国和日本在正式邦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本文主要着墨于1962年到1972年之间的中日民间贸易关系,通过分析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最后十年间的中日民间贸易,探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观众会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在日本东京的国立能乐堂,上演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艺术瑰宝——中国昆剧、京剧,日本能乐、狂言荟萃一堂的《中日杨贵妃响演》。这场演出的独特之处,不  相似文献   

10.
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改定重庆为中国抗战陪都的原因余庸1932年1月28日,继“9.18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向上海发动了进攻。30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兆铭通电全国:国民政府迁移洛阳办公。3月5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一、以长...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作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0-21日,举行了题为“21世纪东北亚的日本研究”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日本学研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教育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卡西欧(上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2.
造成美日间结构性贸易障碍,不仅有对方的问题,也有自己一方的原因。这次日本做出了较大让步。美国和日本关于经济结构问题谈判已经长达一年。6月28日,双方终于就消除相互间的结构性贸易障碍达成了最后协议。至此,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谈判暂告段落。内容 .具体地说,美国认为日本阻碍进口美国商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化与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美国、日本和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正日益加强。其标志之一就是在1996年日本已成为中国的第一位贸易伙伴,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二位贸易伙伴。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日本与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特点及其发展背景,详细阐明了选择有效管理理念的标准,并依据选择标准及未来的自然、经济、技  相似文献   

14.
九月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20年前,也正是这个时候,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后长期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在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掘井人之一、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同志。新中国成立之后,孙平化同志一直从事中日两国尤其是民间的友好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日本打了40年交道,一辈子就干了这么一件事”。许多日本朋友称他为“知日派”(意即对日本非常熟悉、了解),国内从事中日友好事业的知情者也称他是中日关系的“活证人”。目前,孙平化同志已年逾古稀,但仍活跃在中日友好往来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要了解日本的一些礼仪习俗,以对加强对日交往、搞好中日贸易有所裨益。本文着重介绍机械加工业企业对日贸易前期如何同外商接触。  相似文献   

16.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45周年纪念。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被称之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标志两国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里的用语很特别——中日邦交。邦即邻,邦交便是邻国间的关系,但中国有很多邻国,为何唯独中日称之为邦交?我问了一些人,包括日本人,答案都不一样,不过大多认为,可能是由于中日有着特殊交往历史的缘故。在历史长河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思想文化情结,本应是友邦,但近代却成了恶邻,日本崛起后侵略中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彼此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大约有1·8万家日本企业与中国有合作关系。2001年至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70%,这为日本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劲动力。同时日本也于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经济和人员往来的加强并没有带来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加深,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后,中日之间的相互争论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目前双方围绕着历史、安全、台湾、钓鱼岛、东海、能源、“入常”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争吵不断,两国关系处于…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中日邦交恢复十周年和加强中日友好往来,由日本国京都市“美乃美”美术出版公司主办,得到日、中有关单位赞助和支持的“中国铁道展”,于1982年7月25日在日本横滨市开幕,原定8月31日闭幕,后应观众要求延至9月5日闭幕。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日本浮世绘博物馆协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承办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将于2007年11月15日~12月12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彼此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目前,大约有1.8万家日本企业与中国有合作关系.2001年至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70%,这为日本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劲动力.同时日本也于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但经济和人员往来的加强并没有带来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加深,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后,中日之间的相互争论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目前双方围绕着历史、安全、台湾、钓鱼岛、东海、能源、“入常”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争吵不断,两国关系处于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