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法对奥曲肽PLGA微球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测,并通过强制降解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对奥曲肽PLGA微球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采用馏分收集器对奥曲肽PLGA微球中的7个杂质进行了收集,并使用LC-MS/MS成功地对7个杂质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解决了这些杂质在奥曲肽微球有关物质方法中的定位问题,对于完善奥曲肽微球的质量标准,加强药品的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辅助固相合成的鲑降钙素有关物质质谱解析的方法.根据主成分的氨基酸序列计算其肽键裂解产生的理论离子并与质谱图中的离子进行匹配,对主成分的二级质谱子离子进行归属;根据高分辨一级质谱计算有关物质的精确分子量及其元素组成,进一步计算该杂质与主成分差异片段的元素组成;推测差异片段连接于主成分不同位置的理论杂质的结构,计算该结构的杂质在质谱裂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理论碎片离子的质荷比(m/z);将理论碎片离子与实测质谱子离子进行匹配,推测有关物质的氨基酸序列;将推测的杂质的子离子结构与主成分的对应子离子进行比较验证杂质的结构;借助ASP+HTML编程技术实现上述过程的自动化.研究结果共推断出7个鲑降钙素相关杂质的结构,包括1个降解杂质、1个乙酰化杂质、4个氨基酸重复连接杂质和1个同分异构体杂质.   相似文献   

3.
在富马酸比索洛尔的制备中, 发现了1 种从未被报道的、含量较高的杂质,通过1H-NMR、13C-NMR、MS和HPLC对其进行了溯源分析和结构确证,并定向合成了该杂质,根据其产生根源,优化醚化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对异丙氧基乙氧基甲基苯酚) : n(环氧氯丙烷)= 1 : 1.2,以蒸馏水为溶剂,NaOH为催化剂,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4 h时,该杂质的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通过精制使最终产品富马酸比索洛尔中的该杂质去除掉,其它杂质含量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农药残留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有效方法,但其降解机制并不清楚。为探究TCP完整的代谢途径和降解机制。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了一株TCP降解细菌,并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了菌株的降解性能,并鉴定了其代谢产物。该菌株为Delftia sp. DFT菌,它能在48 h内对50 mg/L的TCP降解率达34.28%,同时也能降解3,5-二氯-2-吡啶醇、6-氯-2-吡啶醇和2-羟基吡啶等其他氯代吡啶类化合物。在降解TCP过程中,共鉴定了12种不同的TCP代谢产物。初步推测水解-氧化脱氯途径、还原脱氯途径、反硝化及烷基化途径可能共同参与了菌株DFT对TCP的降解。据文献调研,这是首次在Delftia sp.菌中发现有四种可能的TCP代谢途径的报道,这为纯培养物中的TCP降解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糙米营养全面,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和矿物质,但由于其组织结构的原因,口感较差,人体难于消化,制约了它在人们膳食中的消费。研究一种糙米乳的生产工艺,为提高糙米的可食性开拓新的途径。采用双酶法降解糙米所含大量淀粉,既可降低米乳的浆液黏度,改善口感和状态,又能提高米乳中葡萄糖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利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糙米乳液进行液化和糖化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DE值(葡萄糖当量)为指标,优化了糙米酶解的工艺参数:α-淀粉酶用量为0.35g/100mL,65℃保温40min;糖化酶用量0.35g/100mL,60℃保温8h。酶解后淀粉降解,DE值达到最高35.68%,乳液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6.
轻质结构发动机罩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汽车发动机罩为例,结合材料特性、生产工艺、连接工艺等方面因素,设计四种不同材料发动机罩结构方案.采用拓扑方法优化、改进结构,并通过有限元结构模拟计算,比较分析并评价各方案.选择其中综合性能优势最为显著的复合材料结构方案进行试制并试验.通过对比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复合材料结构方案的性能优越性.在轻量化方法、设计试验规范、选材与结构等方面,为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研究探索了一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我国药物研发的研究路径和杂质限制的标准,并提出思考。方法通过叙述药物杂质的概念,介绍国内国外药物研发中杂质的处理情况分析我国目前药物生产研究中现有的各项因素,再提出进行研究其现有的过程和各项因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杂质研究的环节和各项方法,对杂质在实际控制中提出建议和方法优化。结果突出了杂质研究的重要性,思考和建议对目前控制药物内杂质情况的现状具有积极性,要通过提高研究人员的杂质控制意识,保证药物中杂质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更好地确保药物的安全,保证药物的质量。结论本文选择较为科学的方法对药物杂质进行准确分析,通过药学、毒理学,合并一定的临床研究,从而对目前药物存在的杂质限度进行界定,并通过原料、原料辅料、生产工艺控制、包装、储藏、有效期的界定等环节控制,对药物自身的杂质水平进行管控,研究分析了药物使用的安全,达到了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非那雄胺是一种5α-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二氢睾酮(DHT)水平,是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D)的有效药物。本文以双氢非那雄胺(F9)为起始原料,经碘代、消除反应合成非那雄胺,两步反应总收率达90%以上,纯度大于99.5%。产品结构经IHNMR、IR、MS确认,产品质量达EP6.0版以上标准。本方法避免使用有害、有毒化学原料,工艺简便、收率高、质量好、成本低、三废少,符合绿色化学合成要求,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对照品对生物提取法制备的药用胰岛素中高分子蛋白质杂质进行含量测定,高分子蛋白和胰岛素保留时间分别在7.2-9.2 min和12.0 min之间,能够达到基线分离,整个过程控制相对标准偏差RSD10%,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对后期生产工艺实施两种不同改进措施(1、2)得到的产品胰岛素含量90%,符合国家生产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工艺改进措施2后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用胰岛素.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适合原料药胰岛素企业对生产过程中高分子蛋白质杂质含量控制,并为生物提取法进行原料药胰岛素研究与开发提供相关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0.
优化结核丸生产工艺,建立该药中重金属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现代浓缩、微波灭菌等技术集成,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结核丸中砷、铅、镉、汞、铜的含量,用于结核丸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通过加速试验,表明优化工艺后产品质量稳定。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参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优化后的生产工艺设计合理,简便易行,结核丸中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为该药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轻杂质时离心级联中组分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楚地了解离心机级联中轻杂质的传播与分布,对利用离心法获取同位素过程中存在的轻杂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实际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新的质量损失模型及轻杂质(HF)产生模型。数值模拟中将反映物质守恒的微分方程进行差分处理,以W F6为工作介质,考虑腐蚀损耗、供料中的轻杂质及离心机级联系统漏率,求解差分方程组,得到了离心级联中各组分的丰度分布,并与旧的模型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新模型得到的轻杂质丰度在精料端的积累量远高于旧模型,理论上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离心级联中轻杂质传播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国内缺少阿奇霉素杂质对照品的现状,加强阿奇霉素的质量控制,通过化学合成或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的方法制备了红霉素A 6,9-亚胺醚,红霉素A 9,11-亚胺醚,3-去克拉定糖阿奇霉素,3’-N-去甲基阿奇霉素,3’-N-去甲基-3’-N-对-乙酰胺基苯磺酰基阿奇霉素和阿奇霉素B 6种杂质的纯品. 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确认各化合物结构正确;并从生产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各杂质的来源和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方法,研究银、铟和铊杂质对方铅矿晶体电子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和铊杂质使方铅矿的带隙变窄,而铟杂质相反。当方铅矿晶体中的铅原子被银和铊取代时,费米能级向低能方向移动;且在价带中出现了铟和铊的杂质能级。银和铊杂质没有改变方铅矿的半导体类型,铟杂质的掺入使方铅矿由直接带隙p型半导体转变为间接带隙n型半导体。这有利于电子的转移和提高方铅矿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银、铟和铊杂质使方铅矿的吸收带红移。特别是银杂质的存在使方铅矿的吸收系数增加了三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用碳酸铵与磷石膏反应制取硫酸铵是磷石膏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磷石膏中的杂质会对石膏的转化过程及碳酸钙的结晶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碳酸钙的分离过程。以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为原料,以磷酸、硝酸镁、氟化钠及酸不溶物(AI)为杂质添加剂,研究了磷石膏复分解反应制取硫酸铵过程中杂质P2O5、Mg2+、F-及AI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碳酸钙的结晶形态和晶型进行了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石膏中硫的转化率,而且使碳酸钙的晶型和晶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将影响产物的物性和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琥珀酸美托洛尔产品中的杂质进行定量控制,对美国和英国药典中涉及的13种有关物质进行了溯源分析,开发设计合成路线并完成了对其中4种有关物质的合成,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在美托洛尔的制备中,发现了1种从未被报道的、含量较高的杂质(命名为Dimer),并对该杂质进行了分离富集,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确定了其化学结构.根据该杂质的结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成功地将琥珀酸美托洛尔中该杂质的含量控制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16.
运用PFC3D颗粒流模型对单颗粒杂质位置与圆盘试件单轴劈裂抗拉强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均质与含单颗粒杂质圆盘在巴西试验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及破坏形态,揭示了杂质颗粒位置的不同对巴西圆盘抗拉强度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杂质颗粒可使抗拉强度减小,杂质颗粒位于加压轴线垂直方向的直径上时,距圆盘中心水平距离越近,对抗拉强度影响越大;杂质颗粒位于加压轴线上时,距圆盘中心距离越远,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越大;杂质颗粒所处位置不同会导致试件发生不同形态特征的破坏。通过多次含有杂质圆盘单轴抗拉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了含杂质圆盘单轴抗拉强度实验结果的修正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mshift跟踪算法与SVM的大输液杂质检测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医药生产检测包装线上大输液杂质智能检测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实时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检测识别大输液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对连续多帧被旋转的大输液瓶图像运用差分图像运动分析方法提取目标杂质;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去除气泡噪声,准确分割目标杂质,采用Camshift跟踪算法连续跟踪几帧运动杂质以确保检测准确率;根据Camshift跟踪算法提取出的杂质运动和几何特征,应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准确识别杂质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识别直径大于等于4个像素的杂质的检测识别率平均可达到95.4%,检测识别速率平均可达到581 ms/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头孢地尼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建立其质量标准,从头孢地尼的合成路线入手,分析并合成其中可能存在的5种杂质:噻唑乙酰基甘氨酸肟、杂质O、杂质D、杂质G和杂质S,并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认。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均达到了99%以上,可作为头孢地尼药物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为头孢地尼产业化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药物中蛋白类杂质是最普通、最复杂也是最具潜在危害性的杂质,去除生物药品中所有蛋白杂质也是不可能的.为增加产品安全性必须加强对生物制品中蛋白类杂质的质量控制.目前对生物技术药物蛋白类杂质检测及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免疫学分析、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二维电泳及质谱技术、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将生物药品中相关蛋白类杂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可增加用药安全性,又能增强药物生物学活性,是该类药品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局域密度泛函理论,用第一性原理的赝势方法计算了AlΣ9倾侧晶界掺杂Ti和Si元素前后的原子及电子结构,进而研究杂质偏析对Al晶界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情形均形成了较强的具有共价-金属混合性质的化学键,从而阻止了应力作用下的原子重组,所以均可归于"bond mobility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