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美国旧金山市中心2011~2014年的停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价格波动对于路侧停车占有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该地区对路边停车位实行动态停车收费政策,根据停车占有率水平确定收费定价,即当某街区的停车占有率高于、低于或处于期望水平时,停车收费价格动态上调、下降或不变.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捕捉不同街区价格波动对停车占有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了动态停车收费定价政策的具体实施步骤.研究结果表明,路边停车需求的价格敏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时间特性、街区特性和社会人口特征等其他变量对停车占有率的改变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路边停车动态收费策略的制定,促进其获得期望的停车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停车服务水平"指标来描述路内停车场能够提供停车服务的概率,建立了考虑泊位利用率的停车服务水平最大化的整数优化模型,从停车价格和停车泊位数两个方面来优化调整路内停车的收费方案。以广州市一个路内停车场为例,验证了指标参数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研究表明:不合理的停车价格与泊位数组合会导致经营者与车主的利益均受损。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诊断城市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差别及存在问题,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机制,完善停车设施长效管理体系。从城市停车管理角度探究城市停车设施的发展需求,并从城市停车综合治理、停车设施合理性、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停车设施信息化水平、停车设施管理水平5个准则,兼顾城市停车管理者、停车场运营者、停车场使用者的需求,选取31个指标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的数据特点,提出基于熵值-秩和比的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方法,使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用秩和比检验评价指标独立性,对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分级,并使用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中,停车设施管理水平、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29.296%和26.556%;指标层中停车综合治理机制、路内停车设施供需比、配建停车社会供需比等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对算例中16个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针对Q区、C区、W区的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对策。研究结果能较好反映各区县的停车设施发展状况,可通过年度动态评价机制将各区停车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反馈,...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问题,以上海私家车车主为研究对象,以意向调查为行为数据的获取手段,研究包括自驾和出租车2种交通方式的大型超市购物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利用SPSS19.0软件,根据广义估计方程(GEE)对意向数据进行建模,建立了多种不同工作相关矩阵的候选模型,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月收入、职业、停车时间、超市距离和停车费用等因素对居民的超市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收入的人选择出租车的意愿较低;在职人员(公务员、机关职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相较于其他非在职人员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时间较长的人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收费的提高会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减少;超市距离的增加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Web技术和车牌识别技术的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方案.该方案可实现网上缴费,查询等功能,为广大车主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停车缴费方式,实现停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路边停车收费主要通过咪表进行收费,然而咪表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路边停车收费问题.考虑一种新的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此种路边停车收费模式包括自动收费和人工收费,其中自动收费为主,人工收费为辅.自动收费是建立在专用短程通讯的基础上,通过路侧设备与车载单元的通信来完成.采用此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有利于提高路边停车场的利用率,减少违规停车和停车不缴费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公共机构停车场的收费价格过低导致停车资源匮乏,还出现了非服务对象占用服务对象停车位的现象。为了提高车辆周转率、明确设置公共机构停车场是为服务对象提供车位的初衷,制定了公共机构差异化停车收费方案。对于服务对象,选取出租车出行进行出行成本的对比;而对于非服务对象,则选取附近停车场进行对比,然后结合logit离散选择模型分别计算服务对象以及非服务对象对停车收费价格的期望感知价格。利用期望感知价格的弹性确定出行者对停车收费价格的心理底线。对于合理的停车需求,采用设置合理的公共停车场分担率的方法优化停车场收费价格。对于非合理的停车需求,取出行者心理能够承受的最大停车收费价格为优化价格。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通过本文的优化方法得出的价格方案,能够使选择在医院停车场停车的非服务对象由88%大幅下降至15%,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同时能够有效地引导服务对象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就医,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服务对象将由85%下降至50%,能够缓解停车场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发展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停车-换乘是有效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一种方法.停车诱导系统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能合理地安排必要停车,提高路外停车设施泊位利用率,也能保证停车场设施的功能及科学合理的运营.  相似文献   

9.
引入进口国关税,基于外国企业与进口国企业的古诺数量竞争结构,考察不同技术授权模式对外国企业利润和进口国社会福利影响,形成跨国环境下的技术授权机制分析.研究表明:固定收费方式对外国企业利润具有不确定性,但可能损害进口国社会福利;特许权收费方式增加了外国企业利润,但却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了进口国社会福利;双重收费方式同时增加了外国企业利润和进口国社会福利,实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一致;关税水平较高时,双重收费方式可以特化为固定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便利的出行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停车难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杭城停车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地暴露出来,对待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都认为有必要实现停车产业化发展。为了促进停车产业化,杭州市物价局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改革和规范杭州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的实施办法》,杭州市“两难办”也正准备出台《关于培育和引导杭州市停车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然而杭州停车产业仍然跟不上汽车产业的发展,杭州市道路依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下文通过分析杭城停车现状,借鉴其他国家和城市的经验,结合目前杭城停车政策,提出停车产业化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杭州停车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葛啸慈  石超峰  庞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3163-13169
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与交通拥堵问题密切相关,也与停车换乘(P+R)问题相关,交通流、路边停车和P+R需要统一模型研究。为此,建立考虑交通流的城市中心路内停车与P+R的动态优化模型。短期最优流率模型考虑到路内停车位会减少正常行驶车辆的道路空间,而且巡航停车会和其它车辆产生拥堵,为此,需要加快路内停车周转率,将路内停车资源与交通流协同管理。短期停车容量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在政府追求社会总成本最小和私人运营商追求利润最大的基础上,出行者追求用户出行成本最小。研究表明,在需求固定的情况下,随着车辆停放时间的增加,路内停车费与P+R停车费都在不断下降,路内停车容量在不断减少,而P+R停车容量不断增加,说明如果选择短时停车或者临时停车,可以选择路内停车;而如果选择长时间停车,可以选择P+R停车。在需求远大于供给时,路内停车将演化为车道控制。  相似文献   

12.
程刚  胡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4656-4660
为缓解城市停车泊位供需不均衡的问题,对城市新建停车场泊位规模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对停车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灰理想关联熵理论提出停车场规模修正系数概念,实现了对新建停车场泊位数量规模的测算.选取拉萨神力时代商圈范围内的三个新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对其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泊位供给现状、停车需求实际、平均步行距离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共享泊位分配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新建停车场的停车需求,进而结合修正系数对新建停车场的泊位规模进行确定.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弥补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为解决城市商圈停车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共享车位管理中的车位分配与定价问题,本文考虑价格变化对于用户不同停车时长选择的影响,分析在不同停车收费标准下用户停车时长选择的概率,并采用多项式拟合得到精细化的共享停车需求价格弹性函数。进而,为实现停车场价格的动态调整与车位分配,以平台收益最大与用户步行距离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弹性需求和动态定价的泊位分配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最后,本文设计了包含3个停车场共1000个泊位、共享平台运营时长为3h的算例,对模型及算法加以验证,通过对比分析,基于弹性需求和动态定价的共享泊位分配方案相比于静态定价,实现平台收益增加19%且满足了大部分停车需求,说明动态定价下共享泊位分配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为共享平台的车位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在车位分配过程中存在顾客排队等待时间过长,车辆出入库效率低下的局限性。为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高立体车库服务效率,提出一种动态库位分配策略:以蜻蜓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车辆的停留时间,并根据车辆停留时间对车库车位进行区域选择,最后利用禁忌搜索算法搜索出该区域内最适宜的车位位置。同时,将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等待队长,平均服务时间和车库运行能耗作为评价指标与现有库位分配优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高立体车库整体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5.
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有无诱导条件下的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异同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车位引导系统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结合国内外微观泊车行为调查分析结果,确定了停车场内泊位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步行距离、行驶距离、安全性、遮荫时长和有效泊位两侧车辆占用情况等.将各影响因素视为泊位的多项属性,建立了基于灰熵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对某一时刻停车场内所有的空余有效泊位进行排序,确定最优泊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客观、简单、实用,有助于车位引导系统为停车者选择实时的最优泊位.  相似文献   

16.
共享停车作为时下全新的一种停车模式,为缓解现有停车供需不平衡、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共享泊位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位置的闲置车位集合而成的,因其动态性和时效性而具备不确定性。在泊位分配过程中,已分配的车位时常因用户失信、违约而交易失败,无法发挥泊位的最大价值,造成泊位闲置和浪费。为提高泊位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信用度的泊位分配模型。首先,结合现有信用评价模型,构建了考虑用户信用度的分配模型。然后,以价格和时间为约束,根据双向拍卖模型建立共享泊位参与者(拥有者、用户、平台)的出价机制,确定最终交易价格。进而,计算出用户总的效用值,求得基于效用值的最佳分配序列,并根据该序列对提交上来的用户泊位请求进行有序分配。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将本文所提模型与先到先停、传统拍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先到先停方案、传统拍卖模型在收益提升率方面分别增加了2.15%和32.07%;在平均泊位利用率方面分别增加了0.93%和29.99%。  相似文献   

17.
考虑车位占用率的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航空旅客小汽车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机场停车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导致机场停车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本文基于收益管理思想,以期望车位占用率和停车场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了机场停车场收费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基于随机用户均衡原则,建立了航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作为双层规划模型的下层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而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定价时,考虑停车场的容量和车位占用率,能够使停车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The optimization of parking charges and parking supply over the time of a da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level model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ime-varying parking charges and parking supply in road networks with multiple user class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arking facilities. The upper level of the model aims to maximize the network net benefit in response to the parking charges and parking supply, whereas the lower level is a time-dependent network equilibrium problem with elastic demand. A descent-gradient-based solution algorithm is adapted to solve the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me-varying parking charges and parking supply is useful to effectively cater to the time-varying demand with different parking needs. The model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strategically designing parking locations and evaluating various parking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分析泊车轨迹曲线设计要求并综合B样条曲线特点,提出基于B样条曲线理论通过对轨迹控制点优化进行自动垂直泊车轨迹规划的方法.分析泊车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性碰撞点,并建立相应的避撞约束函数.考虑泊车环境障碍约束、车辆自身参数约束、泊车初始点方位约束、泊车终点位置约束,以泊车轨迹的最大曲率值最小化为目标,以轨迹曲线控制点为变量,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建立车辆运动轨迹多约束方程.分别对一般泊车环境和狭小空间泊车环境进行泊车轨迹规划,利用Matlab软件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求得轨迹控制点,得出轨迹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泊车环境该方法能使车辆无碰撞地进入车位,且满足泊车轨迹曲率连续性;对于相对狭小泊车环境,也能求得一组轨迹控制点,通过不断调节前轮转角实现车辆无碰撞地泊车入位并保证了轨迹曲率的连续性.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样条理论的泊车轨迹规划方法可实现车辆无碰撞地泊车入位,并满足轨迹曲率连续性要求,有效地解决了泊车过程中停车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