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说,随着沿海发达地区有些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他还说,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小城镇,应当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能否切实有效的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巨大困难,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城市难以大规模吸纳,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之所以面临这“三难”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发展小城镇来解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此外应加强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劳力市场的建立,大批外来打工仔、打工妹被招进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工作。大批外地工进厂,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新的劳动力资源,但也使企业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对外地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外地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已经成为当前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易地就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外地职工还将继续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各行各业,并成为目前乡镇企业职工队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已转移约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约为1.6亿人,其中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几个主要转移渠道(包括向大中城市转移和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等)的有限性,根据我国城镇化滞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实际,指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突破口和理想集聚地。对小城镇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模式选择、资金的筹集渠道、经营小城镇和政府援助机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变化,乡镇企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乡镇企业必须正视困难,抓住机遇,争取尽快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1 发挥地缘优势,主攻农业产业化。我国农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农村丰富的农产品、矿产品和大量富余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据劳动保障部预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 ■目前,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同时,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已达1150万人。 ■再就业率却逐年走低。目前已从1998年的50%降至2001年的50%,2002年上半年仅为9.1%。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将在新世纪前半叶达到峰值,总数约在14.54—15.81亿人之间。据资料分析,20世纪末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达到1.996亿,2010、2020、2030年依次将为1.944亿、1.732亿和1.44亿。作者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世纪初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1)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2)小城镇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3)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弱质特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逐年增加(2003年,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64.9万人,其中新增3万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2003年,我市初中及以下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7.9%),是长期以来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重要因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低于全省252元、低于全国1184元。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本领,是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那么教育的突破口在那里呢?从我国农民收入的统计口径来看有四个科目: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索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全世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历来就大11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第二,农村人口居多,11亿人口9亿农民。农村人口在增加,而农村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1957年全国共有耕地为16.8亿亩,当时乡村劳动力只有1.9亿人,每个劳动力平均耕地为8.7亩;到了1992年全国耕地缩减到14.3亿亩,比57年少了2.5亿亩土地,可是  相似文献   

12.
牛艳华  黄向球  李赛 《河南科学》2013,(12):2269-227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实现健康城镇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为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利用近几年来河南省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县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及促动因素,并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进城落户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应重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及城乡就业制度创新,同时提升各级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立城乡互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县域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进而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3.
数据参考     
就业 “十五”期间,工业领域就业增长率 仅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 长。 2004年,全国约有4000万失地农 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 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合计1080 万人,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的45%。 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 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按年城市化速 率1%计算,城市每年需要接纳吸收农村 富余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 深入改革,再就业劳动力将有450万人; 加上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 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达2400万人。在 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1200万 个岗位,年度岗位缺口1200万个左右。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除近年来已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了1.l亿人外,目前仍还有剩余劳动力1.2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从而每年约有7千万人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人口大流动,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的增长要以工业的集中为前提,目前农村分散的工业(乡镇企业)布局,不可能享受到水、电、路、信息等方面廉价的社会化服务,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本高,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必然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同时,农村乡镇企业的分散化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因此,乡镇企业集中布局是其自身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我国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了缓解,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的整个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引入改革开放20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1997年,乡镇企业创造增加值2万亿元,比1996年增长17%。利润总额达4800多亿元,比1996年增长11%。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全国税收收入的1/5,全国出口交货值的1/3都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八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净增加部分的一半来自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基本出路。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不能适应农民就业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为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理想。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对策建议有: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企业;为农民创业和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广泛注意。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国家的人口;平均每天约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剩余和跨区域流动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交流     
刘江强调乡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部部长刘江说去年乡镇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实现营业收入504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6亿个,新吸收农村劳动力58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是"八五"期间增长较快的一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年递增20%以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在提高质量、效益和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继续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重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围绕"质量、效益、环保、安全"四个方面,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突出抓好"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推动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