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噻唑环的氨基酸由溴代丙酸直接与硫胺缩合;肽链的形成使用二环已基碳二酰亚胺法和叠氮法,环化位置选择在两个噻唑氨基酸之间,采用高稀浓度二苯基磷酸叠氮酯作缩合剂环化.产物熔点180~186℃,[α]_D~(19)-28.9°.初步生理试验表明,对于肺癌A-549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L和D)-(gln)ThzOH是30μg~50μg/ml,最终产物是30ug~10μg/ml,本工作共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材料 (一)HB101菌株 (二)pBRαⅠ质粒DNA(根据O、D值计算其浓度为3ug/ul,而电泳观察其成环状的浓度约为0.1ug/ul)。 (三)氨咔青霉素(40mg/ml) (四)0.7%琼脂L、B培养基及L、B液体培养基。 (五)羟基磷灰石(医科院基础所核功组提供)。 (六)EcoRI酶(10u/ul)、Ps(?)I酶(10u/ul)(均为医科院基础所酶功组产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2例缺血性心肌病(ICM),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9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做比较,同时探讨Hs-CRP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SAP、UAP、ICM、AMI和AMI恢复期组血清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0.78±0.52)mg/L、(1.43±1.27)mg/L、(1.67±0.89)mg/L、(31.64±37.37)mg/L及(0.56±0.27)mg/L,经与对照组(0.55±0.23)mg/L比较,UAP、ICM、AMI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Hs-CRP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对冠心病的预测、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罗丹明B-NaCl-丙醇体系萃取汞的新方法.探讨了罗丹明B的浓度、NaCl的浓度、丙醇的浓度和酸度等对Hg(Ⅱ)萃取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分离Hg(Ⅱ)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Hg(Ⅱ)的萃取机理.当溶液中罗丹明B、NaCl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0.27g/L、160g/L和30%(V/V)时,Hg(Ⅱ)的萃取率达到98.0%以上,实现了Hg(Ⅱ)与Pb(Ⅱ)、Zn(Ⅱ)、Ir(Ⅳ)、Ni(Ⅱ)、Ag(Ⅰ)、Rh(Ⅲ)、Cu(Ⅱ)、Cr(III)、Mg(Ⅱ)、Fe(Ⅲ)、Al(Ⅲ)和Co(Ⅱ)离子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早期给予抗凝溶栓药物联合TIPS术对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患者再通疗效。选取诊断出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在予以一般治疗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及腹水排放后行TIPS术,研究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手段以外,入院后给予抗凝药物华法林及溶栓药物rt-PA研究组患者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2.15±0.68kpa;总胆红素浓度为38.86±5.69μmol/L;白蛋白浓度为33.47±5.11g/L;血氨浓度为82.40±46.62μmol/L。研究组患者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3.22±0.78kpa;总胆红素浓度为29.14±7.83μmol/L;白蛋白浓度为31.85±4.91g/L;血氨浓度为76.48±52.92μmol/L。研究组的患者门静脉压力、血清总胆红素照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白蛋白和血氨虽有提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预先给予抗凝溶栓药物与TIPS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消除腹水,肾动脉灌注不足等症状,结果显示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6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非手术治疗(抗感染、化痰、止血等)仍反复大咯血后行BAE,根据患者行BAE后的疗效分为4组,优效组(29例)、良效组(29例)、中效组(24例)及差效组(14例),比较4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 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随手术治疗效果呈下降趋势,优效组最高,差效组最低,且差效组与优效组和良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均较术前升高,同时差效组明显小于优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效组、良效组和中效组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与治愈级别呈正相关,优效组浓度最高,差效组浓度最低,且中效组和差效组与优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进行动态监测,不仅可以评估行BAE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的预后情况,还可为术后复发咯血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吸附、沉淀和光催化法联合处理鞣酸Pb(Ⅱ)废水,考察了各因素对COD_(Cr)的影响。结果表明:D201树脂最佳用量20 g/L;CaO最佳用量0.67 g/L;光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为7,P25用量1.6 g/L,H_2O_2用量6 ml/L。树脂吸附反应可除去98.2%的Pb~(2+),COD_(Cr)由4500.0 mg/L降低到1154.9 mg/L;吸附处理过的废水用CaO处理,COD_(Cr)降低到495.0 mg/L;沉淀处理过的废水用光催化处理,COD_(Cr)降低到87.5 mg/L。在最优的光催化反应条件下,废水连续反应8次,仍然可以达到GB14374—93污水排放标准。D201树脂可用0.1 mol/L的盐酸和15%的NH_4Cl洗脱再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胰蛋白酶原-2在胰腺癌初筛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3例胰腺癌住院患者的治疗前血清标本和35 例正常对照者(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结果 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0.8ug/L,四分位间距0.6~1.2μg /L; 胰腺癌患者中位数为13.8μg /L,四分位间距2.3~60.7μg/L。胰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以1.85ug /L为临界值作为诊断胰腺癌界定值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5.7%。结论 血清胰蛋白酶原-2检测可作为胰腺癌的一种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9.
苏效东 《科技信息》2011,(21):I0153-I0153
目的:调查贵南县人群、环境硒含量状况,人群与环境硒含量之间相关关系。为人群硒营养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及硒缺乏相关疾病提供研究资料。方法:采用2、3-二氨萘荧光测定法测定人群生物样品(发、血、尿)、环境及膳食中硒含量。结果:贵南县人群发、血、尿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158±0.032ug/g、0.031±0.018 ug/mL、0.0045±0.52 ug/mL;水体硒含量0.760±0.320(ug/mL)、土壤中硒的含量0.110±0.022 ug/g。结论:研究人群体内硒水平及该地区环境均较低,两者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尿激酶原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人血浆及其产生的血栓凝块 ,在试管中模拟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体内引起血栓溶解的过程及麻醉开胸犬电刺激冠脉左旋支引起的冠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溶栓活性 ,并与尿激酶进行比较 .InVitro实验结果表明 :2 4 0IU /mL是 prouk血纤维蛋白专一的最大浓度 ,低浓度的重组prouk比天然 prouk具有更高的溶栓能力 ,这可能与其非糖基化结构有关 .当重组prouk浓度小于 1μg/mL时 ,它在血浆中几乎不降解任何纤维蛋白原 .犬静脉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 9× 10 4 、4 .5× 10 4 、2 .2 5× 10 4 IU·kg- 1 对冠脉血栓产生显著的溶栓效果 ,栓塞冠脉血管很快出现再通 ,残存血栓较溶剂对照分别减少了 6 9.2 %、5 7.0 %、4 3.1% ;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 ;与等剂量尿激酶溶栓作用相似 .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 ;溶栓不伴有明显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 ,而尿激酶溶栓的同时 ,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除高剂量组个别动物外 ,对伤口出血量增加出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而等剂量的尿激酶组伤口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聚天冬氨酸(PASP)及其与钼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对碳钢在自来水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PAS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PASP浓度为1.0g/L时,缓蚀率达61.4%;单独使用0.1g/L聚天冬氨酸时,缓蚀率只有25.8%,当添加0.1g/L PASP与钼酸钠0.1g/L进行复配时,缓蚀率提高到73.95%;当添加0.1g/L的PASP与十二烷基硫酸钠0.05g/L复配时,缓蚀率提高到70.71%。PASP与钼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复配均具有正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赖秀娟  蓝丽华  尹茵 《广西科学》2013,20(3):261-263
为了考察甘蔗叶总黄酮及其各化学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96孔板法,测定甘蔗叶总黄酮及其各化学组分对主要致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30%乙醇流份(S2)和50%乙醇流份(S3)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ATCC 10387抑菌效果与阳性对照药茶多酚(EGCG)相当,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103μg/ml;95%乙醇流份(S5)及0.1%乙酸醇液(S6)对变异链球菌ATCC 10387和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ATCC 19246的最小抑菌浓度,与阳性对照药EGCG抑菌效果相当,均为1×103μg/ml。S6对变异链球菌ATCC 10387杀菌效果,与阳性对照药EGCG相当,均为4×103μg/ml。总黄酮和水洗脱流份(S1)对2种致龋菌无杀菌作用。甘蔗叶黄酮类成份具有一定的抗致龋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敲除icl R基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L–色氨酸的影响,以L–色氨酸工程菌大肠杆菌TRTH为出发菌株,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了icl R基因(编码乙醛酸操纵子阻遏蛋白)缺失菌株TRTHΔicl R.摇瓶发酵实验结果显示:TRTH icl R的L–色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6.52±0.46)g/L和13.17%,,比原菌的分别提高了21.86%,和22.85%,;乙酸累积量为6.82,g/L,比原菌的降低了37.63%.30,L发酵罐发酵实验结果显示:TRTH icl R的L–色氨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3.01±1.05)g/L和6.51%,,比原菌的下降了60.34%,和68.27%,;乙酸累积量为18.21,g/L,比原菌的增加了33.42%.结果表明:在摇瓶条件下,重组菌株生物量较出发菌株高,代谢流分配适合L–色氨酸积累;但在发酵罐条件下,乙醛酸循环的增强导致重组菌株供能不足和乙酸的过多积累,最终使得生物量不足以及L–色氨酸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血浆中大黄素甲醚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研究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分高(105.6 mg/kg)、中(52.8 mg/kg)、低(26.4 mg/kg)3个质量分数灌胃给予大黄素甲醚后,于0.083~24.000 h内12个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内标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V_(甲醇)∶V_(0.1%磷酸水)=70∶30,柱温30℃,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以DAS2.0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素甲醚的血药质量浓度在0.024 2~5.920 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 7),检测限为0.008 1μg/m L,定量限为0.024 2μg/m L,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高(105.6 mg/kg)、中(52.8 mg/kg)、低(26.4 mg/kg)3个质量分数大黄素甲醚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分别为(10.97±6.6)、(14.23±11)、(13.25±5.6)min;ρ_(max)质量浓度分别为(0.49±0.17)、(0.41±0.15)、(0.29±0.12)μg/m L,AUC_(0-t)每小时质量浓度分别为(3.28±1.3)、(1.98±1.4)、(1.91±1.5)μg/m L.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SPE-HPLC适用于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温处理过的硅胶作为固相萃取剂,富集样品中的痕量金属Cd(Ⅱ)和Mn(Ⅱ),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进行检测。考察了硅胶用量、pH、酸体积、酸浓度等对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胶用量为0.3 g和pH为6.0时,硅胶对Cd(Ⅱ)和Mn(Ⅱ)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0%以上;用0.1 mol/L的HNO3可把吸附在硅胶上的Cd(Ⅱ)和Mn(Ⅱ)定量洗脱。硅胶对Cd(Ⅱ)和Mn(Ⅱ)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5.5 mg/g和35.3 mg/g;此法对Cd(Ⅱ)的检出限为3.10μg/L,对Mn(Ⅱ)的检出限为2.90μ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2%。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实测水样中Cd(Ⅱ)和Mn(Ⅱ)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均为97%~10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成都麻羊产乳量及乳的生化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羔羊在每次哺乳前后体重差法测定成都麻羊的产乳量,以M ilk Scan-1340A/B型全自动综合乳质测定仪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方法,分析成都麻羊乳的生化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羔羊哺乳期母羊产乳量初产母羊为32.05±1.51 kg,经产母羊为46.15±1.78kg;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乳脂58.69±2.71g/L,乳蛋白44.18±2.65g/L,乳糖46.44±3.06g/L,总固形物157.88±2.16g/L;电泳分析显示,乳蛋白组分中酪蛋白占优势(70.04±2.55%);乳上皮粘蛋白MUC I在SDS-PAGE上呈现12种基因型,受B、C、D、E、F和G共6个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FF为优势基因型,F为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7.
碱性(pH=9)条件下,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水杨基荧光酮(SAF)可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生成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约在540nm处.据此,利用流动注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对饮用水中痕量Co(Ⅱ)进行测定,探讨SAF浓度、CPB质量浓度及缓冲溶液用量对光密度的影响,并对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其线性范围为3~40μg/L,线性方程为D=0.006 c+0.369 3,相关系数r=0.999 5.对15μg/L Co(Ⅱ)标准溶液进样11次的精密度为0.95%,在大约60样/h的采样频率下检出限为0.1μg/L,回收率为97.0%~104.3%.  相似文献   

18.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染物去除功效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沉降速率、污泥粒径与结构发生改变。10 mg/L以上的Zn(Ⅱ)长期作用会导致污泥粒径变小,结构松散,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最终引起ρ(MLSS)下降。Zn(Ⅱ)作用76 d后,投加10 mg/L和15 mg/L Zn(Ⅱ)的反应器内NH+4-N、COD去除率分别减低为84.3%和75.1%、90.1%和85.7%;ρ(MLSS)分别降至3 658 mg/L和3 225 mg/L;SVI分别升高至94 m L/g和99 m L/g;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降至0.58 mm和0.37 mm,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相似文献   

19.
性能优异的各种硅油是二甲基硅氧烷环体通过开环聚合而成,随着人们对二甲基硅氧烷环体毒性的进一步认识,非常有必要对硅油中二甲基硅氧烷环体残留量进行测定.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硅油中4种常见二甲基硅氧烷环体(D3、D4、D5和D6)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通过优化不同溶剂、平衡温度、平衡时间、样品体积等因素,建立上述4种环体的同时定量方法.结果表明,各组分质量浓度在0.5~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重现性(质量浓度在10μg/mL的RSD2.5%),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在83.4%~99.9%之间),为硅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诱变菌株HXS-02为出发菌株,以菌株的生长、总硒和有机硒质量浓度及产率为指标,考察无机硒添加方式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或果糖的添加对酵母富硒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富硒培养时加入亚硒酸钠的适宜时间和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8 h和62.5 mg/L,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至24 h,菌株的干质量浓度和富硒能力最好,总硒产率和有机硒产率分别达到(8 760.7±50.6)μg/L和(8 573.5±46.5)μg/L;NADPH和果糖的添加可显著影响菌株的生长和富硒能力,在无机硒添加的同时向培养基中添加NADPH至浓度为0.20 mmol/L或果糖至质量浓度为6 g/L后,菌株的总硒产率和有机硒产率与未添加的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32.6%~42.6%和38.1%~51.5%。以上研究表明,适合的无机硒添加方式并辅以添加适量的NADPH或果糖,可以有效促进酵母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能力,提高富硒酵母总硒和总有机硒的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