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起着信息交流与感情抒发的作用。现代广告音乐,在音乐范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隐喻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当代极具影响的理解是: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类“思维过程”绝大部分是隐喻性的。广告音乐隐喻也证明了这一解释:语言之外的其它形式也具有隐喻的性质。本文以广告音乐隐喻为研究的切入点,重点探讨其运作机制,分析了语义冲突、相似性、意象及双重影像在广告音乐隐喻运作中的功能,试图揭示其中蕴涵的隐喻共性与个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广告音乐是如何在广告中运作并发挥其自身特殊的作用及对广义的隐喻概念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2.
隐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刘海华 《科技信息》2008,(1):223-224
古典修辞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以莱柯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隐喻,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知思维和智能发展的奥秘。系统功能语法学派认为隐喻现象不仅限于词汇层面,也发生在语法层面,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更全面地阐释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语言石化是二语学习者中的普遍现象,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影响着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从隐喻对语言形式的解释力和概念流利性两个方面探讨培养隐喻能力对防止语言石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语言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无论是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隐喻现象探索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学家发展的隐喻认知系统已经将隐喻提升到了认知的高度,本文试图借鉴莱考夫及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及其中文译作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隐喻(Metaphor),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英语广告中的功能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传统的隐喻观念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出现在所有领域。隐喻在广告中的不同运用形式,使广告更具创新性,从而实现了其劝说功能。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可以广泛地借鉴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广告经验,博采众长,最后将研究结合到自身的国情中,在本土进行更好地应用与推广,促进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王淼 《科技信息》2009,(8):109-109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李荣菲 《科技信息》2011,(17):11-11,406
本文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历史和隐喻的基本特性,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进行了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运用英汉文化对比方法,从英汉物质、制度和心理文化层面,探讨文化对英汉隐喻词的影响。英汉隐喻词的选择因文化重合而相同,因文化冲突而相异。揭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有助于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9.
从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者的基本理论入手,从功能观、工作机制和认知理据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剖析,发现两者由于出发点不同,因而对隐喻的阐释各有不同。然而,两者在隐喻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两种理论的结合,可以对隐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玉红 《科技信息》2009,(21):133-133,136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传递信息,部分广告宣传者在广告中使用了隐喻。本文以则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对广告中的隐喻进行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概念体系的组织方式,隐喻在语篇层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国内外对隐喻语篇功能的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法,阐述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的三大理据:认知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新修辞学。分析表明,隐喻是语篇生成的重要机削,隐喻的语篇功能具有浓厚的语言学和修辞学理据。对语篇分析和教学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认知的新视角来阐释广告双关语意义的构建和人们对广告的完全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概念整合理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广告双关语意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成的机理,阐释了人们如何一步步成功解读广告商的意图,验证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14.
梁萍 《科技信息》2012,(35):277-277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隐喻角度分析几则英语广告,旨在说明概念隐喻能够帮助广告语篇扩充信息量,起到劝诱鼓动的目的。同时,观念隐喻的使用也印证了系统功能语法中选择就是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广告中,常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段:明喻、暗喻、拟人、双关、重复、排比、对比、头韵、尾韵、提喻、换喻、仿拟、对偶等。广告,需要修辞,修辞可增加广告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的重点从修辞进入了认知的范畴。本文经过分析,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者使用的、主动的语用策略。文章中将论述隐喻作为一种应用策略在话语中的应用、功能并分析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隐喻问题出发,论证隐喻性语言的产生是隐喻这种人类共有的认知模式和人们普遍遵守的语用经济原则使然,而非填补语言表达空白的需要使然,也非源于人们思维的不发达;在对隐喻的理解机制的语用学研究中,关联理论的阐释优于以合作原则为基础的语用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本文首先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对概念隐喻进行了阐释,然后分析了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普遍性、系统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