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角度分析广告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多模态的分析方法,认为图像、声音等模态的引入使从隐喻角度分析视频广告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对视频广告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证明了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了解动态文本认知建构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商业广告语篇分析涉及到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模态的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能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为基础,多模态语法框架分析了一则商业广告语篇,探究广告设计者与读者协商以联盟读者,达到劝说和推广的目的,进而验证了多模态理论对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广告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大多从文体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出发,把广告交际视为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并利用关联理论对广告的交际过程及其主要交际手段——隐喻进行分析,指出广告交际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广告人利用明示刺激吸引并引导受众成功实现广告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受众通过推理成功获得隐喻广告词与广告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刘明秀 《科技资讯》2013,(33):210-211
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混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诸如图像、音乐及颜色等,隐喻在其意义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灵感之城》为例,从文化角度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项春娜 《科技信息》2011,(10):164-164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语篇世界日趋呈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会徽图像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是一种与交际密不可分的认知推理过程。其生成和解读过程是明示行为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试图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的分析来阐述广告的认知本质及理解过程,探讨关联程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并试用关联理论来分析某些广告是如何利用关联原则设置"文字陷阱",误导消费者进行错误推理,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赵丽荣 《科技信息》2012,(9):254-254,245
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人,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要正确判断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译语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公益广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图片与文字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广告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的过程需要通过概念整合来进行分析。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不同整合模式,可以将多模态广告分为四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广告在所属概念整合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揭示图片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广告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提高外语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分析了传统外语多媒体课件给课堂教学实践带来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探讨了视觉隐喻理念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阐明了其在外语读写课件中应用的办法.以研究小组方式,通过一线教学得到实际认证,证明视觉隐喻理念在外语读写课件教学中效果明显,引入外语读写课件中可提高课堂认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图像分析理论是Kress&Leeuwen于1996年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利用图像理论来分析视频广告的多模态话语不同模态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不同模态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互相协作,在一个多模态语篇中共同实现所要表达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后视觉中心主义理论,分析了视频文化与德里迭的“在场”和海德格尔的“补充在场”理论的关系,阐明了视觉隐喻对于可视化知识的传播的积极意义,探讨了旅游英语口语可视化知识的传播途径以及后视觉中心主义在英语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ELAN软件对口语诗《广岛》中的话语文本、音韵特征和语伴手势进行了分层标注、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模态如何互动耦合来动态构建多模态隐喻。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言语、音韵特征和手势基本上同步,实现了时空耦合;言语提供解释,手势形象地表示源域指明动作的产生和结果,音韵特征突出言语的中心内容,三种模态相互作用并贯通成和谐的整体,通过语义耦合和语境耦合形象地揭示了隐喻思维,突出了语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最新进展表现出如下特征: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综述和应用研究并举,但关注焦点较为有限,且所涉语类有失平衡;在研究方法上,内省式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在研究视角上,学科局限性较大,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不充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研究前景做出展望,即研究内容应更加深入、全面,研究方法需要更加科学、多元,研究视角也需更加开放、多样.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比喻是司空见惯的。刘勰对比喻的运用则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比喻在《文心雕龙》中的主要作用是: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分析、评述《文心雕龙》中比喻运用的类型,指出各种类型的特征及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述刘勰在古代文论写作史上运用比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一篇大学英语四级看图作文,揭示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作为社会符号共同作用完成表意功能以及在语篇中发挥意义共建作用。本文对于在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本文首先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对概念隐喻进行了阐释,然后分析了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普遍性、系统性和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景点英文推介可以通过恰当的隐喻表达来更丰富而生动,图式理论视阈下的隐喻就是把一个熟悉的概念的图式投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文章试图分析图示理论对景点英文推介中隐喻表达的指导意义,同时探讨景点英文推介中增添隐喻表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探讨隐喻的阐释问题,在对隐喻的语义特征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的关联性。认为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根据其本体与喻体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