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以菲汀为原料制备肌醇的工艺过程,探讨了水解反应的压力和反应时间对肌醇产率的影响.选用混合中和脱盐剂,并采用离子交换法除去杂质,使肌醇产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达到WS1-36(B)-89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采用减压蒸馏出部分盐酸以提高胱氨酸收率的新方法,考查了酸水解、中和和脱色过程中一些工艺条件对胱氨酸生产的影响,并对部分反应机理做了探讨,使胱氨酸收率稳定在7%~8%。  相似文献   

3.
以工业油酸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温度为50℃,pH值为2.5,在胶体磨中和适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制备壬二酸,其收率提高到70%,得到白色壬二酸,产率达到55%左右,具有产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氟苯肼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以对氟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还原,酸析,中和等反应合成对氟苯肼,考察了各种影响反应的因素,优化了实验条件,收率比文献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体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脂肪酸烯丙醇酯.实验结果表明,此催化剂可几十倍的缩短酯化时间,提高酯的收率,是脂肪酸和烯丙酸酯化较好的催化剂.我们得到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烯丙醇酯的收率分别为:62.49%、70.50%、70.31%、74.02%、71.00%.  相似文献   

6.
以扁桃酸为原料,采用苯回流带水进行酯化,再与硝酸胍缩合的方法合成了Pemoline,并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条件,找到最佳合成路线.该工艺操作简单,副产物少,总收率达47%,较文献收率提高15%~20%.  相似文献   

7.
泡沫分离,带溶剂萃取和沉淀法提取庆大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文题法从水相中分离砂大霉素的各种操作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种方法对庆大霉素配制液的收率分别为72%,88%,87%,无机盐能使沉淀收率提高。将上述3法用于发酵液时,泡沫法和萃取法的收率均有显著降低,而沉淀法依然能达到很高的收率,ψ=捍沉淀率约为100%.  相似文献   

8.
肌醇具有良好的生理与保健作用,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供不应求。从肌醇的生产技术看来,我国肌醇生产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徘徊不前。为了改善肌醇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周期长、收率低的问题,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展了微波辅助浸提提取菲汀,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弱碱液洗脱成植酸盐,植酸盐酶法常压水解,水解液过滤后离子交换树脂除杂与脱色,再行浓缩、结晶与精制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得的产品与传统工艺对比,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达标,收率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13%以上。液相色谱图也和标样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提升了肌醇的质量和收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料浆法磷铵生产中,就改槽式中和器为管式反应器、缩短中和反应时间后,对磷铵产品水溶P2O5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工业装置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管式反应器,中和反应时间缩短到1min以内,磷铵产品水溶P2O5可提高3%以上.这将是提高磷铵产品质量,进行设备技术改造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二硫代乙二酰胺、ω一溴代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合成了4,4’-二苯基-2,2’-双噻唑.m.P.216.9℃~217.1℃,收率57.5%.IR,vmax(cm^-1):3111(芳杂环C-H),3060(芳氢),1597,1558,1541,1508,1474,1443(苯环骨架,噻唑环骨架振动),939,742,692(苯环单取代).后经磺化,中和生成4,4’-二苯基-2,2’-双噻唑-5,5’-二磺酸钠.m.p.大于300℃,收率44%.IR,vmax(cm^-1):1236,1184,1126,1047(R-SO3^-).^1HNMR,δ(ppm):7.63,7.56,7.51(苯H).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传统肌醇生产方法的缺陷,探讨了新的生产工艺,即在常压条件下、酸性介质中以多元醇为溶剂使菲汀水解,其收率比传统工艺高出1倍。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能将植酸及其二价盐类菲丁水解生成磷脂酰肌醇,在磷酸酯酶的继续作用下,磷脂酰肌醇被分解为肌醇。无花果曲霉能同时分泌植酸酶和磷酸酯酶。通过对无花果曲霉(A.ficuumA.s3.324)产生植酸酶和磷酸酯酶条件的研究,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植酸酶和磷酸酯酶活力分别达到5.7u/mL、0.533u/mL。用所得发酵液水解菲丁制备肌醇,使肌醇的转化率达10.3%。  相似文献   

13.
1,2,3,5-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对甲苯磺酰氯和肌醇为原料,合成了1,2,3,5-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讨论了多重因素对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获得1,2,3,5-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的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以10 ml吡啶为溶剂兼催化剂,对甲苯磺酰氯与肌醇的摩尔比为0.021 0∶0.005,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0~10℃,收率可达49.7%.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记录技术,研究了各种多磷酸肌醇在小白鼠泪腺单细胞的内外灌流实验中对膜钙依赖性钾通道的激活作用,证明了(1,4,5)三磷酸肌醇和(1,3,4,5)四磷酸肌醇具有协同激活作用,并比较了多种磷酸肌醇联用时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L R Stephens  R F Irvine 《Nature》1990,346(6284):580-583
Although myo-inositol hexakisphosphate (InsP6; phytate) is the most abundant inositol phosphate in nature and probably has a wide variety of functions, neither the route of its synthesis from myo-inositol nor its metabolic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inositol-containing compounds (such as the second messenger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Ins(1,4,5)P3) are known.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pathway by which InsP6 is synthesized in the cellular slime mould Dictyostelium, and in cell-free preparations derived from them, is catalysed by a series of soluble ATP-dependent kinases independently of the metabolism of both phosphatidylinositol and Ins(1,4,5)P3. The intermediates between myo-inositol and InsP6 are Ins3P, Ins(3,6)P2, Ins(3,4,6)P3, Ins(1,3,4,6)P4 and Ins(1,3,4,5,6)P5. The 3- and 5-phosphates of InsP6 take part in futile cycles in which Ins(1,2,4,5,6)P5 and Ins(1,2,3,4,6)P5 are rapidly formed by dephosphorylation of InsP6, only to be rephosphorylated to yield their precursor.  相似文献   

16.
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方法对柔性系统的接触碰撞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以柔性杆与刚块纵向碰撞为例,建立了接触碰撞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接触碰撞期间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不同的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能够仿真在接触碰撞期间的柔性杆纵向振动的弹性波,碰撞力时间响应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术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标记法,对环己六醇在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作了研究.提出了环已六醇至少通过两条路线参与儿茶素的生物合成;1.经由戊糖到PPP 途径;2.经由己糖到EMP 途径.然后,环已六醇逐渐转变形成莽草酸途径的先质,最后,通过莽草酸途径参入到儿茶素中.m—环已六醇直接形成茶多酚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在超声波条件固定的情况下,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液pH值、酶解温度和酶用量对连翘叶总黄酮的影响。获得的优化条件为: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40℃,酶量3 mg/g,最适pH值为5.0。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连翘叶总黄酮含量为(26.53±0.68)%。试验结果表明: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连翘叶总黄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氯化钾与硫酸铵复分解制备硫酸钾工艺具有工艺过程简单等优点,但其反应转化率较低。通过计算确定了氯化钾和硫酸铵水溶液体系相图,并对水溶液体系和甲醇溶液体系的相图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了反应转化率。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添加甲醇后,相际关系并未改变,但反应转化率显著提高。基于甲醇溶液体系的相图,可进一步研究新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