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在合成生产氯化氢中传统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自动化控制氯化氢合成生产的实例,说明了其存在的优势以及氯气、氢气比值调节机制,最后对实施自动化控制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氯化氢合成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2—噻吩乙胺和甲醛为原料聚合反应得到N-(2-噻吩乙基)亚甲胺,并在乙醇氯化氢的作用下环合得到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HPLC)的工艺过程。讨论了溶剂、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是:酸为30%无水乙醇氯化氢溶液,反应溶剂为乙醇,反应时间控制在3~5小时之内,反应温度是50-60℃,优化后两步总产率约87%左右,HPLC含量在99%左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利用BT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氯化氢气体合成盐酸乙脒的工艺研究。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用氯化氢、甲醇、乙腈和氨气四种原料合成盐酸乙脒.通过一系列反应,确定最佳的反应物料配比和操作条件,得出便于生产操作,收率高,成本低的工艺条件.研究盐酸乙脒合成新工艺,为中试放大和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用于解决三光气生产厂家氯化氢尾气回收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石墨炉合成炉低压蒸汽工艺原理以及工艺优化关键点,介绍回收氯化氢合成炉副产低压蒸汽替代内热式沸腾干燥床高压蒸汽的生产技术,主要叙述了热能源对接计算,阐述工艺改造内容和生产操作注意事项,对国内采用乙炔法生产PVC的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2,6-萘二磺酸钠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2,6-萘二硫酚。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试剂纯度、氯化氢流量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成中间产物2,6-萘二磺酰氯的最佳温度为110℃;合成目标产物2,6-萘二硫酚时,最佳反应温度为70℃,反应自始至终通入氯化氢,可以使产物的收率达80%以上。产物结构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TDI合成中会产生副产物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再用水吸收成盐酸作为产品出售,但是由于吸收效率不高,导致盐酸浓度无法达到质量指标范围内,盐酸产品不合格不能正常销售。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收效率,优化工艺,将原来的吸收塔吸收改为降膜吸收,不仅使盐酸浓度达到工艺指标内,而且减少了吸收剂使用量,提高了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比值控制方案及实现,利用此控制方案对氯化氢合成反应氯气、氢气进料配比实施比值控制,以保证氯化氢合成反应精准进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氯化氢合成工序在自动化安全联锁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技术改造方面的开发及应用,将氯化氢合成工序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控制推进。  相似文献   

10.
周龙  佟志强 《石河子科技》2012,(4):18-19,22
简述了氯化氢合成的工艺流程。介绍了DC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情况、CS3000的特点、DCS在氯化氢合成和输送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供了一种埃罗替尼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乙二醇单甲醚的醚化反应,再经硝化、还原、缩合成环,然后经卤化与间氨基苯乙炔反应,最后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后生成埃罗替尼。其中,硝化工艺相比于以前的工艺有较大的改进。本合成路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总收率好、后处理简便易行和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氯化氢合成工艺技术,就装置的选择对国产合成炉和国外合成炉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26日,兵团科技局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新疆天业股份公司承担的“高效组合塔吸收(解析)氯化氢新工艺”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新疆天业股份公司为了解决PVC生产中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合成氯乙烯过程中的过量氯化氢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高效组合塔吸收和解析氯  相似文献   

14.
以含季戊四醇骨架的螺环磷酸酯二酰氯(PDD)和双环笼状磷酸酯(PEPA)为反应物,合成既有螺环又有双环笼状的磷酸酯阻燃剂PDD-PEPA,对该阻燃剂的合成条件(三乙胺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PDD-PEPA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对PDD-PEPA在氮气氛下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乙腈为溶剂、三乙胺与理论释放氯化氢的摩尔比为1.2:1、回流温度下反应10 h时可得到较高产率的PDD-PEPA;该条件下制得的阻燃剂理论磷含量为21.2%,起始分解温度为351℃,650℃时的残炭率为6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大实验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无水哌嗪合成的小试研究工艺条件为依据,对无水哌嗪合成过程进行工艺计算,以空速为放大参数,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放大方法。结果实验得到预热器温度180℃,反应温度360℃,原料流量25L/h,放大条件下合成无水哌嗪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91.19%,哌嗪(PA)收率为65.34%,三乙烯二胺(TE-DA)收率为25.74%。结论放大实验结果与小试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LiFePO4高温固相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LiFePO4固相反应合成工艺,研究预烧温度、合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烧温度350 ℃、合成温度650 ℃、保温时间12 h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按最佳合成工艺所制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51.7 mA·h/g,循环充放电30周后,其放电比容量仍为140.9 mA·h/g.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氯碱化工企业广泛存在着氯气的需求不断增长,烧碱大量过剩的现象。与此同时,许多以氯气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大量消耗氯气的同时,通常产生等摩尔的氯化氢气体,因此氯化氢又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副产物。氯化氢大量过剩,氯气需求量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氯碱化工企业。氯化氢转化为氯气将成为氯化氢大量过剩,氯气不断增长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并流滴加溶剂热法,研究了合成温度对MOF-5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XRD分析表明,合成的MOF-5材料纯度高、结晶性好;FTIR分析表明—C==O伸缩振动峰与对苯二甲酸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对苯二甲酸完全去质子化为MOF-5材料合成提供了必要条件;SEM分析表明其形貌在140℃下为片状,160℃下为棱柱状;结合TGA分析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其形貌由片状向棱柱状转变,且热稳定性也逐渐提高,最高热分解温度为491.95℃.  相似文献   

19.
由亚磷酸和正丁醇合成了亚磷酸二丁酯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探究,对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的种类等因素进行考察,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滴定的方法对产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合成亚磷酸二丁酯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5-135℃,正丁醇与亚磷酸摩尔配比为3.6,不加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3小时,亚磷酸二丁酯的产率可达68%。采用薄层色谱法,当展开剂选用10:1的正丁醇:苯时可以成功将产品分离。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析纯硼砂为原料,通过对传统的硼酸制备方法加以改进,采用氯化氢气体代替盐酸溶液中和硼砂,从而减少杂质的引入。结合离子交换吸附树脂法与重结晶法,制备出纯度达到99.99%的高纯硼酸。考察制备过程中相关因素对硼酸成品纯度与结晶率的影响。得到中和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温度90℃,pH 3~4,结晶温度8℃,结晶时间8 h;离子交换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阴离子与阳离子体积比3-1,溶液流速8~10 mL/min;重结晶最佳工艺条件为:硼酸溶液中硼酸质量分数为28.5%~31.0%,结晶温度10℃,采用慢速搅拌结晶15 h。硼酸晶体呈细小颗粒状,其Fe,Cl-和SO42-杂质含量符合高纯硼酸中的杂质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