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巯基丙酸(MPA)作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的MPA-CdSe量子点,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量子点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等方法分别对其结构、分散性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h时,所合成的MPA-CdS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纳米尺寸约2~3nm),且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其量子产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2.
以鸡蛋清液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超声功率(100 W、200 W、300 W、400 W)对蛋清蛋白流变学、结构以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探究超声功率对蛋清聚集行为及其凝胶特性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处理的蛋清液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黏度均增大。其中,超声功率为200 W时黏度最大,提高了1.075 Pa·s,且出现两个升温变性区。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的浊度和游离巯基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P0.05),在超声功率为200 W时取得最大值,分别增加61.03%和7.21%。试验组蛋清蛋白的酰胺I带二级结构含量变化显著(P0.05),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在超声功率为200 W时凝胶强度提高了132.54%、失水率降低32.02%(P0.05)。超声能促进蛋清蛋白黏度、浊度升高,促进其发生聚集行为,进而改善凝胶强度和微观结构,聚集程度对凝胶影响大小为200 W300 W400 W100 W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烘干温度对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干燥的秦艽品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在20℃,40%,60℃,80℃,100℃烘干秦艽时, 随温度升高,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升高,在100℃时达到最高,其含量为8.55%。在100%℃, 120℃,140℃,160℃,180℃,200℃时,龙胆苦苷的含量逐渐下降,在200℃时含量降至最低,其含量为3.27%。结论秦艽药材最佳的烘干温度为100℃,在此温度下烘干的秦艽药材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最高,且干燥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在水相中优化合成CdTe半导体量子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巯基丙酸(MPA)作稳定剂,在氮气保护下,水相中合成了CdTe半导体纳米量子点.通过荧光光谱(PL)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温度、pH值、Te2-和Cd2+的物质的量比及巯基丙酸与镉离子的比例,对CdTe量子点的粒径大小、粒径的分布和粒子...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Cu离子掺杂的ZnS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并以ZnTe修饰其表面(ZnSe:Cu/ZnTe QDs).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高分辨透视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HR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n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和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荧光光度计对其结构、相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所得荧光量子点的大小为4~6 nm;当激发波长325 nm时,荧光发射峰约为510 nm;经160 ℃热处理后,荧光发射峰会红移至540 nm左右,初步说明ZnTe的修饰会改变ZnSe:Cu量子点荧光发射峰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马铃薯生粉的干燥效率,考察了果胶酶酶解预处理不同时间(60~180min)对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及制备的酶解马铃薯生粉(pectinase-treated native potato flour,PNPF)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泥果胶含量和初始含水量,提高了薯泥干燥速率,干燥时间缩短了6.32%~7.81%;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中果胶、灰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淀粉相对结晶度和生粉碘蓝值降低;同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与未处理生粉相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胀度,持油性显著降低,持水性提高了40.49%~49.58%,冻融析水率降低了26.23%~62.11%,其中酶解预处理180min制备的生粉(PNPF180)冻融稳定性提升幅度最大;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NPF峰值温度降低,峰值时间缩短,崩解值上升,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可改善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缩短干燥时间,同时显著改善马铃薯生粉基本理化性质及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7.
汽蒸及干燥温度对马尾松锯材脱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温度为100℃、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锯材汽蒸处理2,2.5,3h,其脱脂率逐渐增加,分别为46.24%、48.80%和55.04%。对经汽蒸处理2.5h的马尾松锯材,分别在140、160和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发现其脱脂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气干材相比,其累计脱脂率分别为63.82%、66.76%和67.82%。  相似文献   

8.
以鸡蛋清为材料,探讨了加热处理方式和加热时间对鸡蛋清凝胶硬度、回复性以及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微波加热凝胶形成速度比传统水浴加热快。蛋清在75℃水浴加热20 min开始形成凝胶,凝胶硬度为21.83 g,90℃加热50 min达到最大值779.50 g;微波100 W加热25 s即可形成凝胶,凝胶硬度为46.90 g;20 W加热160 s达到最大值266.23 g。与水浴加热相比,微波加热蛋清凝胶的持水性最低值为84.10%,回复性均在60%以上,回复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水玻璃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考察了水热温度(60℃、100℃、130℃、160℃、200℃)对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系统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为无定形结构,水热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化学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调节纳米二氧化硅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柠檬酸量和干燥温度下制备了Ce~(3+)掺杂的TAG荧光粉,同时研究了Ce~(3+)掺杂浓度对TAG粉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量和干燥温度对TAG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在180℃下干燥,有效去除了前驱体中的结合水,从而降低了TAG相的转变温度,TAG最大相转变温度出现在877.5℃;提高柠檬酸的量能有效减少颗粒的团聚,从而增强粉体的荧光性能;TAG:Ce~(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Ce~(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优掺杂摩尔分数为1%,对应的最大发射波长为534 nm。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丁二酸(L1)、2-甲基丁二酸(L2)、2-亚甲基丁二酸(L3)、2-巯基丁二酸(L4)、2-溴基丁二酸(L5)、2-羟基丁二酸(L6)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6种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差热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L)3bipy.2H2O(L=丁二酸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对6种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变化影响很小,但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为:-SH>-Br>-H>-OH>-CH3>-CH2.  相似文献   

12.
蓝色荧光硫化锌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扩散掺氯的方法,制备了在室温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的硫化锌粉末荧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不同扩散温度下得到的样品的晶格结构和形貌;用荧光光谱(PL)仪测量了不同扩散温度下制备的样品的荧光光谱,得出700~1 000℃是扩散掺杂氯制备蓝色荧光硫化锌材料的温度条件,并对发光样品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铟、盐酸和硫脲为原料,采用简单、无模板的水热法于140℃、160℃恒温24 h分别得到In2S3纳米自组装成的不同形貌微米球。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两种产物均为纯相立方晶相的In2S3.SEM结果表明:于140℃、恒温24 h得到In2S3纳米粒自组装微球,微球直径约3~4μm.纳米粒大小约20 nm;于160℃恒温24 h也得到In2S3纳米粒自组装形成的微球,微球大小约2.5~10μm,纳米粒大小20~200 nm.以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为模型污染物,考察In2S3在紫外灯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三聚氰胺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合成具有中孔结构的新颖硼碳氮(BCN)化合物,采用热质量-差示扫描量热(TG-DSC)、X线衍射(XRD)、氮吸附比表面积(BET)、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BCN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BCN化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在600℃以上可制备出具有层状石墨结构的BCN化合物.随热分解温度升高至800℃,B、N含量增大,C含量减小,得到化学计量比为2∶1∶2的B2CN2化合物.荧光光谱(PL)测试证明BCN化合物具有光致发光性.  相似文献   

15.
借助一种新型的棉花模板辅助溶剂热法制备出Ti O2纳米多孔纤维结构材料,利用热重(TG)、X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测试(BET)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进行表征.同时通过亚甲基蓝的脱色降解考察溶剂热反应时间(2.5~12 h)和温度(160~200℃)对Ti O2纳米纤维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模板辅助的溶剂热法可以制备出纤维形貌Ti O2纳米结构材料;在所研究的溶剂热反应时间、温度范围内,反应时间对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其可以使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提高近20%,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小,使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提高不足10%.由光催化性能的结果可以得出最佳的溶剂条件: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0 h.该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喷雾冷冻干燥风量对鸡蛋清蛋白起泡、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风风量的起泡性为35 m~3/min40 m~3/min 45 m~3/min50 m~3/min30 m~3/min (P0.05);泡沫稳定性为35 m~3/min40 m~3/min30 m~3/min45 m~3/min50 m~3/min (P0.05)。不同风量蛋清蛋白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流变特性均表现为假塑性流体;其在酰胺Ⅰ带处都发生红移现象,当风量为50 m~3/min时,发生红移最大为1.24 cm~(-1)。而随着风量的增加,蛋清蛋白的峰值温度(Tp)和热焓值(△H)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风量为45 m~3/min时,热稳定性最大,为70.59℃。风量对蛋清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不显著,蛋白表面都呈现完整的球状结构,且颗粒间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添加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肉类食品质构等特性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处理燕麦蛋白,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燕麦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燕麦蛋白的结构及性质影响不同,与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相比较,冷冻和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游离氨基和羰基含量显著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冷冻、真空和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β-折叠结构含量下降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上升;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冷冻和微波干燥,喷雾和真空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的最大发射波长出现了红移;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表面疏水性最低且溶解性最好。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燕麦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质影响不同,与肌原纤维蛋白相比,添加冷冻、真空和微波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未改变凝胶温度,而添加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凝胶温度降低了2℃; 添加微波、真空和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均提高了凝胶的G′ 和G″,表明混合凝胶的弹性和黏性提高,而添加冷冻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降低了凝胶的黏性和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的混合凝胶网络具有更为紧密的网状结构,且孔径相对较小,而冷冻干燥处理的燕麦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的混合凝胶网络较为疏松,孔径相对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功能型肉制品,包括谷物-肉类乳化型肉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碳原子线(CAWs)上的羧基与2-巯基乙胺的氨基发生选择性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并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程及一些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0 mg经浓硝酸氧化处理过的碳原子线在含有20 mg巯基乙胺、10 mL CH2Cl2、1 mL N(Et)3(三乙胺)、0.2 g DCC(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的液相反应体系中,60℃温度下作用24 h可完成缩合反应,生成巯基化碳原子线.在该巯基化过程中,CAWs的特征碳链结构并未发生可觉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对中药注射液热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在恒温(40℃、80℃)条件下、不同中药注射液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其谱图和荧光强度的分析,能够反映出恒温(40℃、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光谱的差异,不同温度对谱峰强度的差异性影响及不同注射剂热稳定性变化曲线的差异.找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中药注射液荧光强度减弱10%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白玉菇的货架期,采用中短波红外线对白玉菇进行干燥,考察了干燥温度(60、70、80、90℃)和干燥功率(675、900、1 125、1 350 W)对白玉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通过7种常用的农产品干燥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干燥功率对白玉菇的干燥过程均有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影响更大,干燥温度越高,干基含水率下降越明显。白玉菇干燥过程由内部水分扩散控制,降速阶段为主要阶段。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白玉菇红外干燥过程,可以用来定量描述不同干燥温度和不同干燥功率下白玉菇的红外干燥过程规律。固定干燥功率为1 125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9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2.723×10~(-9) m~2/s升高到9.088×10~(-9) m~2/s;固定干燥温度为7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当干燥功率从675 W增加到1 350 W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从4.847×10~(-9) m~2/s升高到5.243×10~(-9) m~2/s。白玉菇中短波红外干燥活化能为39.45 kJ/mol。本研究旨在对白玉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生产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