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酶标凝集素检测胃液中的胃蛋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ALL,通过夹心酶联法检测各种胃病患者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结果:胃蛋白酶在正常组(15例)、胃炎组(28例)、十二指肠溃疡组(25例)、胃溃疡组(25例)及胃癌组(13例)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胃液pH值≥5的胃蛋白酶含量明显高于pH值<4的酶含量。表明胃粘膜屏障的局部缺陷使之对胃蛋白酶抵抗能力下降,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药典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作为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单独及综合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人工胃液中会受到较强的破坏,而在人工液中则颇为稳定。同时还发现,尽管是天然结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胃蛋白酶和胰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但被胃酸处理后结构松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却可被胃蛋白酶和胰酶较有效地水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的治疗,观察蒙成药壮西小灰剂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壮西小灰剂小剂量组、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阳性组等六个组,每组10只大鼠.制模次日起空白组和模型组均按2ml/100g比例给生理盐水,治疗组壮西小灰剂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0.25g/kg、0.5g/kg、1g/kg比例给壮西小灰剂混悬液,阳性组按0.4g/kg比例给枸橼酸铋钾混悬液,每日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给药15天.观察实验大鼠的胃液量、胃酸总量、胃蛋白酶等的变化.结果:给药组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较模型组比较,(1)空白组、壮西小灰剂小、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也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2)空白组的胃液总酸度明显减低(P〈0.01),壮西小灰剂小、中、大剂量组的胃液总酸度也减低(P〈0.05);(3)与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比较,空白组和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和阳性组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P〈0.05);(4)与阳性组比较,空白组和壮西小灰剂小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也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结论:蒙成药壮西小灰剂具有明显抑制胃液分泌,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Y的性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ELISA技术研究了鸡卵黄免疫球蛋白Y(IgY)对温度、酸碱度、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反复冻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IgY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酸碱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对胃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pH〉4),对胰蛋白酶非常敏感,经1h酶解处理,IgY的结合活性完全丧失,IgY具有很好的耐反复冻融的特性,即使经过5次反复冻融,其抗原结合活性也几乎未受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黄芩和苍术对湿阻中焦证证候模型燥湿功效的差异,阐明黄芩和苍术燥湿作 用与药性组合的关联性,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高剂量组、黄芩中剂量 组、黄芩低剂量组、苍术高剂量组、苍术中剂量组和苍术低剂量组。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通 过饱时内服油脂、饥时灌胃冰水和外部寒湿环境作用20 d复制湿阻中焦证模型。采用苏木素-伊 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胃液游离酸度测定方法检测胃液酸度,采 用胃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胃蛋白酶活力,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 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宏观表征显示具有湿阻 中焦证的表现,胃、结肠组织有炎症反应,胃液游离酸度降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减弱(P< 0.05);结肠组织中AQP3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宏观表征得到改善,黄 芩和苍术对模型大鼠胃和结肠组织炎症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苍术各剂量组均可升高模型大鼠胃 液游离酸度(P<0.05)和增强模型大鼠胃蛋白酶活力(P<0.05),黄芩各剂量组也可升高模型大鼠胃 液游离酸度和增强模型大鼠胃蛋白酶活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芩中、低剂量组和苍术高、中、 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AQP3蛋白表达,研究证明黄芩和苍术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的燥湿 作用与其药性组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其燥湿功效的强弱与其寒热药性有关,苦温的苍术比苦 寒的黄芩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实验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里氏木霉DWC1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且分析了菌株在不同的营养及培养条件下的产酶情况。DWC1菌株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如下:温度(25~29)℃,初始pH5.0,发酵时间(5~7)d。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的CMC酶活及滤纸酶活可分别达到483.3mg/(ml·30min)和136.7mg/(ml·h)。  相似文献   

7.
短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短小芽孢杆菌c172(pBX96)转化子发酵淀粉产生的碱性蛋白酶,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G-25脱盐、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11.0;在pH8.0~11.0之间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好,45℃下处理30min酶活性不变,60℃下处理30min活力保留65%.对甲基苯磺酰氟(PMSF)能完全抑制该酶活性,洗涤剂中的三聚磷酸钠对酶有较大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反应时间、酶浓度(酶/酚)、pH、底物化学结构及凝聚剂等因素对酪氨酸酶净化氯酚类化合物的效果。反应24h,pH为7.0,酶酚比为209U/mg时,对氯酚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苯酚的去除率为85%,而间氯酚和邻氯酚的去除率仅25%左右,当加入凝聚剂后可显著提高氯酚类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浓度(mmol/L)10、25、50、100、150的AOT(气溶胶OT)组成的反胶团对猪心肉糜提取液中的细胞色素C进行了萃取。结果为10mmol/L组几乎没有萃取效果,在25~150mmol/L浓度下的反胶团均有明显的萃取效果,萃取率(反萃取水相中的含量与原液中的含量的比值)还原型细胞色素C为25%~32%,氧化型细胞色素C为28%~42%.  相似文献   

10.
乌鳢蛋白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及不同蛋白源饲料(泥鳅Misgurnusanguilicaudatus和黄豆饼)对乌鳢(Ophiocephalusargus)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可显著影响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肠道蛋白酶及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和25℃;在最适温度及同等温度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均比肠道蛋白酶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高.饲喂后9h,黄豆饼组胃蛋白酶、肠道蛋白酶达最大活性,泥鳅组为12h.  相似文献   

11.
在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中,为了更注重学习原始样本的概率密度分布,提出基于梯度惩罚生成对抗网络的过采样算法(OGPG)。该算法首先引入生成对抗网络(GAN),有效地学习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其次,采用梯度惩罚对判别器输入项的梯度二范数进行约束,降低了GAN易出现的过拟合和梯度消失,合理地生成新样本。实验部分,在14个公开数据集上运用k近邻和决策树分类器对比其他过采样算法,在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并利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了该算法与对比算法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深度、灵活调峰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煤电机组智能灵活调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被控对象建模和灵活运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辅以机器学习和其他智能系统辨识方法的混合建模方式,以及融合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多目标智能寻优等先进控制技术更加适合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的需要,是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准东煤的强沾污结渣特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锅炉受热面表面涂层是降低准东煤沾污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在一维沉降炉试验台上重点研究了烟气温度、涂层材料对受热面管沾污、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可减缓准东煤灰在受热面表面上的沾污速率,减低灰污阻力系数。实验采用涂层A、涂层B和光管相比,7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19.6%和7.1%;8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4.73%和10.22%;9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1.84%和34.29%。通过对沾污层灰样的分析测试,涂层材料对沾污层组份无明显影响,表明涂层对减缓沾污的效果以物理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Plants are exposed to many potentially pathogenic microbe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each species is only susceptible to a limited number of pathogens. The broad resistance is referred to as nonhost resistance. To dat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nonhost resistance and the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rocess. Here we describe a simple method for isolating Arabidopsis nonhost resistance mutants against a nonadapted bacterial pathogen. A RAP2.6 promoter-driven LUC reporter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replace the tedious bacterial growth assay during the primary screening. The RAP2.6-LUC reporter gene is normally induced by the virulent bacteriu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but not the nonadapted bacterium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By using this method we iso- lated 4 mutants displaying strong reporter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in some details, ebsl, ebs2, ebs3, and ebs4 (enhanced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were compromised in resistance against P. syringae pv phaseolicola and/or P. syringae pv tomato. In addition, ebs4 showed enhanced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o the incompatible bacterium P. syringae pv tomato (avrB).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hod is suited for large scale screening for nonhost resistance mutants.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广西湿地植物1个新纪录属和3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玄参科的泽番椒属Deinostema T.Yamazaki和该属的有腺泽番椒Deinostema adenocaula(Maximowicz)T.Yamazaki、莎草科的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和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Lamarck。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GNU)。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的吸湿生长现象,研究了温度和水含量对颗粒平衡后结构和界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含量会影响丁二酸的溶剂化分子数,从而导致颗粒吸湿生长后呈现水包酸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和酸包水的分层结构。颗粒表面丁二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且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温度高于260 K时,颗粒表面丁二酸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分别朝向颗粒内部和气相。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8.
设t=(C,F)是一个完全的遗传的余挠对。给出t-N-内射模和是t-N-投射模的概念,研究t-N-内射模和t-N-投射模的若干性质和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19.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9 630cd/m~2,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0.84lm/W和33.87cd/A。当电压在5~9V之间变化时,色坐标(CIE1931)为(0.37±0.01,0.44±0.01)。  相似文献   

20.
黄精浸渣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栽培,通过对生物转化率和利润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配方3栽培榆黄蘑T2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36%,平均利润率为72%;配方2栽培猴头一号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05%,平均利润率为70%。【结论】榆黄蘑T2和猴头一号能健康地消化利用黄精浸渣,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