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泰安的本土作家中。蔺时工是钟情于杂文并在杂文创作上卓有成就的一位。他的那些“感而能谐,婉而多讽”的杂文作品。常给人留下深刘的印象。他的杂文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体式多样。蔺时工在杂文体式的创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二,“杂”而有“文”。蔺时工的杂文题材广泛。又善用刻画形象、活用语言、说“闲话”的方式突出杂文的艺术性。其三,由笔论理。刻时工的杂文在论理上,很少直来直去,多通过影射、类比、暗示手手法,让读者的思维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
聂绀弩的<韩康的药店>是中国杂文史上的经典名篇,立足于该杂文的历史背景,认为它具有"古为今用"、"影射"这两个显著特点,并以小说故事形式折射出杂文的理趣美,师承和发展了鲁迅先生战斗性杂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鲁迅的文体。文章仅从鲁迅杂文的修辞着手,谈谈鲁迅杂文中常用的主要修辞以及鲁迅杂文修辞运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批评意识,是杂文与生俱来的文体特质。但杂文批评的文体特质,从文体确立至今,很多人也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误解。有人把杂文批评等同于政治批评,或把杂文的批评性与建设性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了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杂文悲剧,也妨碍了杂文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诸多文体中,杂文是标题极富艺术性的一种,因而,探讨杂文的标题艺术,对杂文创作和杂文欣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这一点,往往由于人们对杂文理解的片面——只见“论文”不见“艺术”——而予以忽略.本文着眼于杂文的文体特点,联系目前的创作实际,从标题的构建整体、指代整体的主要作用及读者阅读欣赏三个方面,对杂文的标题艺术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拟题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李敖杂文成功地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杂文优良的战斗文风,他善于取类型贬锢弊,敢于倡直书用直笔,长于寓在于谐化俗为雅,使其作品在当代杂文界尤具杂文本色,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杂文曲笔艺术的倡导者和躬亲实践者。曲笔艺术的确立促成杂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坛。杂文的曲笔艺术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能为进步作家利用杂文参加战斗,逃避政治迫害。鲁迅杂文主要从思路构建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运用了曲笔,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将鲁迅杂文的“形象化”说理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9.
提起新旧文化剧烈斗争的二、三十年代,人们最不能忘记的还是那一篇篇出自鲁迅笔下的战斗杂文。鲁迅赋予了杂文以无愧于时代的文体精神——“鲁迅风”。这种文体在中国人民“篇离自己的疮瘤”,实现觉醒解放以及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中,包涵着深邃的政治历史意识,代表着当时最广泛的民众意见,是民族大众的代言载体。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杂文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一,结构严密。论证环环紧扣,说理极为有力。其二,清楚明白。一是思想清楚,观点明确;二是语言浅显,明白通俗。其三,议论形象。一是勾勒形象,说理可感;二是善用比喻、富于幽默,全文既通俗浅白,也还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1.
国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常出现人称时态语态使用不当、数字表达及介词搭配等错误和不妥之处 .在此举例分析了这些问题 ,并提出了正确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曲笔”艺术,是杂文的本质特点。早在先秦时期,“曲笔”就是古代论理杂文中常用的表现技法,并一以贯之至后来的唐宋明清时期。五四之后,随着杂文独立文体地位的确立,经鲁迅等现代作家的继承与创新,“曲笔”论理成为杂文根本的文学特征。杂文最常用的“曲笔”论理方法是象征、暗示、影射、类比、对比等。  相似文献   

13.
1920年代初以来,以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为代表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的文章清淡隽永,在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中,歌唱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声音,表现出了独特的平实质朴、英华内敛、返璞归真、温润腴厚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科普小品的特点 ,并分析了致使科普小品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 ,精品不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是明代影响广泛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内容源于“四书“,能够“代圣贤立言“。随着各种思想的兴起,八股文中也出现了非正统的思想。《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和《东郭记》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之下产生,从它们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在“代圣贤立言“的原则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超越,取材突破了“四书“的拘束,有着更新、更丰富的内容范围和新的主旨意义,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化素养高级教程》一书,以审美性与实践性为价值目标,通过精心选取趣味性、可读性的文章吸引学生阅读,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人文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体例编排得当,脉络清晰;实训部分操作性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好地满足了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虚笔的运用、细节的描绘、意境的营造等手法大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但与此同时,过强的作文意识,强烈的别出心栽有可能使受众脱离轨道,失去关注新闻与事实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正藏》是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的简称。由于传抄等诸多原因,《大正藏》中存在文字缺失、遗漏、标题与正文混同、正面文字与反面文字混同等问题,从而导致对佛教经典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文章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第2857条以及第2848条存有的讹误为例,对它进行了研究与勘误。  相似文献   

19.
林景熙佚文《春声君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末受国诗人林景熙,其托物言志的讽谕小品也很特色,新发现的佚文《春声君传》就是一篇难得的佳构,从中可见作者的高风高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