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组胺作用于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腹外侧视前区微量注射组胺,脑电图仪记录及分析睡眠、觉醒时相。结果 微量注射50μmol/L组胺无明显影响,而100μmol/L组胺显著减少大鼠睡眠,增加觉醒。结论 组胺在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15只清醒的SD雄性大鼠上完成。利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进行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实验观察了四种不同的剂量(5μg/0.5μl、2.5μg/0.5μl、1μg/0.5μl、0.5μg/0.5μl)。结果表明:(一)5μg/0.5μl、2.5μg/0.5μl的溴隐亭注射后,第2~3h的觉醒(W)时间分别增加9.7min(P<0.05)及15.5min(P<0.05),慢波睡眠(SWS)时间分别减少13.3min(p<0.05)及15.2min(P<0.05),异相睡眠(PS)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W、SWS、PS的次数无显著性变化。(二)1μg/0.5μl、0.5μg/0.5μl的溴隐亭注射后,第2~3h的W、SWS、PS的时间和次数均无显著性变化。上述结果提示:双侧VTA微量注射溴隐亭可致大鼠觉醒增加、慢波睡眠减少,但无双相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系统的改变。在中脑内侧束(MFB)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行为学改变,并通过小动物PE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内多巴胺能神经变化。结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现了在自发状态下的患肢运动感觉能力降低;在阿朴吗啡作用下患侧肢体的运动感觉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协调性较差;组织学和影像学上表现为损毁侧纹状体、黑质、及中脑内侧传导束内多巴胺转运蛋白缺失。说明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通过神经学显像技术和组织学方法能探测到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冬眠物种,其在实验室越冬的模式各异,为了更好的了解其在不同越冬模式下的生理表现,设计了试验。根据在冬季是否进行冬眠,将东北刺猬分成冬眠组(n=6)和非冬眠组(n=6),监测并记录其体表温度、摄食量和体重变化、冬眠组的冬眠天数。结果表明:1)冬眠组刺猬在冬眠季节体表温度显著低于非冬眠组,接近环境温度(12.6±1.7℃~19.8±2.0℃,p0.05);冬眠组均摄食量(0.24±0.2(g/d)~17.77±9.3(g/d,p0.05)及体重(623.0±101.5g~636.0±106.1g,p0.05)均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在非冬眠季节,冬眠组的体表温度与非冬眠组的体表温度无差异。2)冬眠组体表温度(r=0.914,p0.01)、摄食量(r=0.738,p0.01)和体重增长率(r=0.470,p0.01)都与冬眠天数百分比(冬眠天数/实验天数)成反比。3)冬眠组在冬眠时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其觉醒期,也显著低于非冬眠组动物的体表温度,冬眠组觉醒期摄食量和体温与非冬眠组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在冬季,如果外界环境寒冷且不易觅食,刺猬可能会选择冬眠的模式越冬,但在能获得足够食物的冬季,刺猬可能会选择不冬眠或少冬眠的模式越冬。  相似文献   

5.
刺猬在冬季自然冬眠和在夏季人工冬眠状态下血液有形成分的最突出改变为显著的白血球减少症,白血球计数由平均每立方毫米16,500减少至2,600-9,810。当刺猬由冬眠恢复非安眠的活泼状态时,在体温上升的一定阶段上,白血球计数迅速增加至非冬眠的高水平。在这一点上人工冬眠和自然冬眠也毫无区别,因而更可论证我们过去的结论,即人工冬眠和自然冬眼是本质相同的生理适应过程。无论在人工冬眠或自然冬眠时,血球容积,血红蛋白含量,红血球计数,以及白血球分类计算,均无特别一致的明显改变。 刺猬在禁食状态下也可能呈现体温过低,并伴有白血球减少症:若无体温过低则亦无白血球减少症。但是在禁食状态下的体温过低为病理表现,常为死亡的预兆,而在冬眠状态下的体温过低则具有重要的生理适应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首次测定了14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初乳中17β—雌二醇(17β—E_2)和孕酮(P_4)的水平。结果表明,分娩0时17β—E_2含量最高(549.05±156.51pg/ml),为10天后均值的12.2倍;分娩后最初6小时17β—E_2水平波动在549.05—408.01pg/ml的范围内,然后陡然下降;2天后下降幅度逐渐减慢,到分娩5天以后,下降到较低水平。P_4的水平在分娩0时为1.883±0.937ng/ml,分娩后最初2天下降较快,随后逐渐变慢,6天后维持在0.7—0.8ng/ml的水平。用山羊初乳对12只西农萨能奶山羊实施颈部皮下注射。结果表明,与注射0天比较,注射后P_4水平立即下降,持续13天。其中第1、5、6、12天显著下降(P<0.05),其余9天均值下降到注射0天均值的80.3%,而对照组无变化(P>0.10)。17β—E_2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注射初乳后最初13天,注射组的17β—E_2/P_4的比值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奶山羊初乳中17β—E_2和P_4水平的分泌范型与牛类似;给奶山羊注射初乳后,能引起其乳汁P_4水平下降和17β—E_2/P_4比值升高,但显示不出诱导发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耳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探讨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用Zea Logna等报道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耳针组4组,再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动物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成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模型,安定组每日腹腔注射安定,耳针组取耳穴神门(TF4)进行皮内针埋藏,均连续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和IL-1β含量减低(P0.05),DA、N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与耳针组大鼠下丘脑5-HT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DA、N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下丘脑5-HT、5-HIAA及细胞因子IL-1β含量,降低NE和DA的含量以调节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8.
目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可引起实验动物产生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和病理改变。本实验拟观察烟碱(Nicotine,Nic)对MPTP引起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分为2批。第1批注射MPTP后给予烟碱治疗(Nic0.1,0.5,1.0mg.kg-1,tid),第2批于注射MPTP前1d开始给予烟碱(bid)。连续用药15d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纹状体的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MPTP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Nic治疗组小鼠纹状体DA含量明显提高(P<0.05);于注射MPTP前1d开始给予烟碱的小鼠,其纹状体DA含量则显著提高,接近正常对照组的水平(90.69%~91.44%)。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烟碱对MPTP所致的神经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多巴胺D1类受体激动剂SKF83959在动物自发活动、焦虑情绪和学习记忆方面的作用,将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1.0mg/kgSKF83959或等体积PBS缓冲液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KF83959注射后的大鼠在开放场测试中水平方向活动次数和总活动时间显著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给药组大鼠在闭臂区的停留时间更长,总穿臂次数和开臂、闭臂进臂次数也都减少.在恐惧性条件学习中,SKF83959处理组大鼠的记忆能力与对照组大鼠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SKF83959能够提高大鼠的活动量,增加大鼠的焦虑情绪行为,而对大鼠恐惧记忆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日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4只大熊猫(.2;■.2)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24小时模式.连续两昼夜在动物排尿时收集尿样,尿中皮质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只大熊猫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昼夜周期,在早晨2—6时持续上升,在6—7时达最高点,随即逐渐下降,雄性与雌性大熊猫分别在21时到21时半及20时到21时下降到最低点.雄、雌性大熊猫皮质醇的日周期相似,两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是在3—7时显著高于日平均水平,中午12时至深夜1时,一般均低于日平均水平,24小时中皮质醇峰的最高值,雄性大熊猫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16.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永恒的伦理话题,人类对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中国当前社会正处在空前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并呈现出上升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现象的出现?作者从对幸福和幸福感的考证入手,具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8.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