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赖氨酸发酵液的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洗脱和脱色方面的工艺条件。甘蔗糖蜜发酵液经硫酸或盐酸酸化,离心沉降,澄清液在PH1.5—2.0上离子交换树脂柱,732NH4+型树脂离子交换吸附量为80—85克/升树脂,洗脱回收率在95%以上。用活性炭脱色,所得精制品纯度达98.5%,符合食品级标准。最后提出以732树脂提取,用氢氧化铵溶液洗脱为中心的赖氨酸提取过程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用甘蔗糖蜜为碳源发酵生产赖氨酸提取精制工艺是关系到总回收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本文用国产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糖蜜发酵液中赖氨酸的吸附和洗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对赖氨酸的交换量,工业纯溶液在赖氨酸主要呈正一价离子的酸碱度时,发酵液在赖氨酸主要是在二价离子的酸碱度时为最大。用~#1洗脱剂洗脱结果最好。配合使用~#1洗脱剂时采用732铵型树脂可以省去树脂的转型步骤,工艺上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用粉状活性炭(Ⅰ)、颗粒活性炭(Ⅱ)、弱酸122离子交换树脂(Ⅲ),膨润土(Ⅳ)四种脱色剂对棕黑色的赖氨酸洗脱液进行脱色试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式的关系,作出各种脱色剂的等温吸附线并求出相应的k和n值后,可对各种脱色剂的脱色能力和用量作出评价。脱色能力的顺序为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4.
郭翠 《安徽科技》2013,(7):42-44
本文以L-赖氨酸生产菌ZLSH-098为供试菌株,研究有机氮源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氨基酸粉可以替代玉米浆作为有机氮源的发酵工艺;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糖蜜添加量对L-赖氨酸发酵过程中OD、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氨基酸粉和糖蜜混合添加作为有机氮源的适宜添加浓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方法聚合了L-赖氨酸,制备成聚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L-赖氨酸对甲基对硫磷的检测有明显的增敏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发现氧化峰电流与甲基对硫磷浓度在1.0×10-6~1.0×10-4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0.479 6 C(μmol.L-1)+39.313(R=0.993),检出限为4.0×10-7mol.L-1,将此方法用于苹果样品中甲基对硫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是一类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关键中间体.采用固体光气作为光气前体物质,在活性炭作用下生成光气并导入氯苯,制得光气的氯苯溶液,再通过与L-赖氨酸乙酯二盐酸盐反应合成了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总收率为80%.与传统光气法相比,具有操作和计量方便,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以乙醇、磷酸氢二钾和水形成亲水有机相/含盐水体系.用该体系萃取分离L-赖氨酸,实验考察其可能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赖氨酸在该体系的分配系数K,随体系成相磷酸二氢钾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体系pH值的增大而增大,而添加NaCl带来的影响却很小.该体系在ωk2HPO4=0.25,ωc2H5OH=0.20和pH=13时,赖氨酸的分配系数K可达12.8.这为赖氨酸的分离和精制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和表面活性剂在生物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L-赖氨酸和十二苯基磺酸钠对CaCO3晶体结晶的协同影响,用XRD和红外光谱对合成的CaCO3晶体进行了表征,采用SEM观察分析了生成的CaCO3晶体的形貌.结果表明,在赖氨酸和十二苯基磺酸钠二元体系中,L-赖氨酸的质量浓度对CaCO3晶型和晶体形状有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赖氨酸脱色溶液进行结晶与干燥。首先制出赖氨酸溶解度曲线,探索以水溶液和乙醇溶剂中结晶的条件; 再根据差热分析结果,揭示赖氨酸水合物晶体形成的温度。采用两段干燥可制得纯净(含量98.5%以上)赖氨酸盐酸盐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两种N-保护赖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赖氨酸盐酸盐与硫酸铜反应形成赖氨酸铜盐,继而与醋酐反应,得到Nε-乙酰基-赖氨酸铜盐,再利用H2S将铜脱去,最后用(Boc)2O或Fmoc-OSu保护α-氨基,得到Nε-乙酰基-Nε-叔丁氧羰基赖氨酸Boc-Lys(Ac)-OH(1)和Nε-乙酰基-Nε-芴甲氧羰基赖氨酸Fmoc-Lys(Ac)-OH(2).  相似文献   

11.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LAT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0 2% L-赖氨酸,3% 可溶性淀粉,0 5% KH2PO4,0 1% MgSO4·7H2O.通过考察菌株生长与产酶进程发现,培养52h时酶活达到峰值1217U·L-1,与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汞离子(Hg2+)对硫离子修饰的化学振荡体系(Mn2+-乙酰丙酮-KBrO3-H2SO4)分别在规则振荡与非平衡定态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平衡稳定态时,测定汞离子的灵敏度更高,检测限可达2.12×10-11 mol.L-1.该法已成功用于土壤和水样中痕量汞离子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中考察了L-赖氨酸超滤动力学,结果表明:中空纤维膜的过滤通量大于平板膜,总过滤时间正相反;L-赖氨酸超滤动力学可以拟合为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中空纤维膜较平板膜更符合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新型大孔球状聚氯乙烯为骨架的多乙烯多胺树脂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了氨基二硫代甲酸盐螫合树脂,并研究了这类螫合树脂对Au~(3+)、Ag~+、Hg~(2+)、CU~(2+)、Zn~(2+)、Pb~(2+)、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类螯合树脂对Au~(3+)、Ag~+,Hg~(2+)的吸附容量较高(Ag~+、Au~(3+)的吸附率分别达98.3%和98.9%),对Cu~(2+)、Zn~(2+)、Pb~(2+)、Cd~(2+)的吸附容量较低。对贵金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分别从Au~(3+)、Cu~(2+)、Pb~(2+)、Cd~(2+)的混合离子和Ag~+、Zn~(2+)、Pb~(2+)、Cd~(2+)的混合离子中定量地吸附Au~(3+),Ag~+,而不吸附其它离子,对Au~(3+)的动态吸附率达98.8%。  相似文献   

15.
稀土赖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醇介质中,稀土氯化物与L-赖氨酸反应,生成了5种稀土赖氨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质谱测定,确定组成为LnCl_3·L·mCH_3OH·nH_2O(Ln=Y、La、Nd、Sm和Er,L=L-赖氨酸).并用热重和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f-f超灵敏跃迁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采用快速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抗坏血酸含量,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在pH值为4.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测抗坏血酸浓度时,其线性形范围为0.0600~0.6000g.L-1,R2=0.9872。该修饰电极用于抗坏血酸含量的分析,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刷状共聚物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水润滑添加剂在Si3N4陶瓷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在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润滑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椭圆偏光仪研究其吸附特性。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不同速度、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析其润滑特性。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Si3N4陶瓷表面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聚L-赖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添加剂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刷状吸附膜,在高速、低速和不同应用载荷条件下,都能明显减小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8.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并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聚合,生成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得到聚-L-赖氨酸。其聚合度由黏度法测定,化学结构由IR1、H NMR证实,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和聚-L-赖氨酸分子均以Α-螺旋构型存在。由本法制备的聚-L-赖氨酸可获很好的产率(>70%),其相对分子质量由单体/引发剂摩尔比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玻碳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制备L-赖氨酸镍复合膜,并对其聚合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pH=7.0的PBS缓冲液中L-赖氨酸镍复合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聚合过程为不可逆过程,有明显的还原峰.用循环伏安法初步探讨了呋喃丹在该复合膜上的电化学行为,测得在5.0×10-6~1.0×10-4mol/L的范围内,呋喃丹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呋喃丹含量的分析,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乙二胺胺解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以亲水性聚丙烯酰胺为骨架的胺基羧酸螯合树脂。通过胺解树脂和羧甲基化树脂的交换量测定,推测合成的胺基羧酸树脂是以具有半EDTA型结构的亚胺二乙酸为主要功能基的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对Cu~(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的吸附过程为熵变驱动的自发过程,吸附量可高达2 mmol/g以上,且可用稀硫酸完全脱附,树脂重复使用时对Cu~(2+)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测定了该树脂对葛根素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不仅对葛根素水溶液中Cu~(2+)吸附百分率高达95%,而且对葛根素基本不吸附,说明该树脂可用于某些植物提取物中Cu~(2+)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