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白骨壤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H)-Pyrazinone-3,4-dihydro-1,3,5-trimethyl(1)、尿苷(2)、尿嘧啶(3)、indole-3-aldehyde(4)、Miazole(5)。【结论】化合物1,4-5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以永定红柿(Diospyros Kaki cv.Yongdinghongshi)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在0~5℃低温和室温条件下柿果LOX、SOD、POD等酶活性与果实贮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低温可显著抑制果实LOX和POD酶活性,保持果实SOD酶较高活性,从而延缓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MDA的积累.还研究提出了永定红柿的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成熟油桃为材料,采用浓度分别为0.5%、1.0%、1.5%、2.0%的壳聚糖(CTS)溶液浸泡lvain(即涂膜),在室温(10~15℃)下贮藏20d,研究CTS涂膜处理对果实贮藏期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保持油桃硬度、减少油桃失重和腐烂、延缓油桃Vc、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减少都有明显作用;与清水处理相比,1.0%CTS涂膜处理明显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增加了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保持了果实较好的硬度。提高了油桃果实贮藏品质.此方法与其他油桃贮藏方法相比,更加简单、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从利用光学特性、声波振动、机器视觉技术、核磁共振(NMR)技术和利用电子鼻、电学特性、CT等方面,综述了技术检测果实品质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果实分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并详细说明了果实机械化分级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自动分级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判断果实大小、色泽、果实损伤与表面缺陷以及综合品质判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指出了无损伤检测技术和自动分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传宏 《太原科技》2003,(3):22-23,27
随着消费结构和观念的变化,食用品质好、安全无公害的绿色果品巳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葡萄果实采用果实套袋的技术措施,可使果品无污染,质量达到标准。对套袋效果、具体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南果梨的品种特性、果实品质影响因子、调控技术、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南果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南果梨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果实褐变机理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枇杷果实贮藏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两个枇杷采收季节对不同贮藏温度下枇杷果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贮藏中果实的总糖、还原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表明,低温(5+0.5)℃显著延缓了果实种子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推迟了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有利于各营养成分的保存.枇杷果实采收后,采用适宜的低温贮藏结合PE薄膜袋包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鲜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蓝莓果实自动化分级包装过程中,成熟度自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布里吉他和夏普蓝2个品种蓝莓果实为材料,根据成熟过程中果实的颜色变化,将其分为5个成熟阶段,分别测定了不同阶段蓝莓果实的色度值、硬度、果形指数、鲜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蓝莓果实成熟度的不断增加,色度值发生规律性变化,生长指标和内在品质也发生显著性变化;当达到第4和第5阶段时,果实基本成熟,品质较高,此时夏普蓝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7.5和-5b2.5,而布里吉他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5和-6.5b1.5.色度值可以作为蓝莓果实成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黄桃的冰点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5个代表性黄桃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黄桃果实活体冰点温度,同时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密度、单果质量和果实体积,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黄桃果实冰点温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桃果实冰点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黄桃5823的冰点温度最低,为-1. 40 0C ;罐桃5号的冰点温度较高,为-1. 20 0C;金童8号、红王子和菊黄的冰点温度比较接近,分别为-1. 32,-1. 33,-1.30 0C. 5个品种黄桃果实的密度均小于1. 0 g/c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黄桃果实冰点温度影响最大,密度、果实体积和单果质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可根据溶液中浓度的大小与结冰点的关联度,通过测定果实组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黄桃果实的冰点温度.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研究了不同品种的梨果实生长过程中内源多胺的含量变化和梨果实不同组织在采收前后的内源多胺、EFE、ACC以及内源乙烯的含量变化,明确了梨果实中存在着3中内源多胺,分析了不同种类的多胺对梨果实生长和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的不同调节作用,并发现不同品种梨果实对乙烯的敏感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改进了对乙烯的分离浓缩技术和ACC的快速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NBT光化还原法对22种水果进行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鲜水果富含SOD,其中菠萝和山楂SOD活性最高,克鲜重酶活性超过300单位,其次是葡萄、枣、桑椹,克鲜重酶活性在288—224单位之间.酶的比活以山楂最高,毫克蛋白质达229.5单位.8种供试水果果皮中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果肉.这22种水果中至少有9种不同的SOD同工酶,其中4种同工酶在多数水果中出现.试验表明,水果SOD活性在贮存期内均呈下降趋势.菠萝SOD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高于西瓜SOD.水果普遍具有Cu·Zn—SOD和Mn—SOD,本研究还发现菠萝、蕉柑和枣具有Fe—SOD.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果蔬保鲜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根据不同果蔬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研发出新的果蔬保鲜剂,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综合保鲜技术体系,为减少我国南方特色果蔬采后损耗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99~ 2 0 0 2年对广西永福县和临桂县两个罗汉果主产区进行 1999年以来罗汉果的土壤肥力状况与罗汉果产量和品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罗汉果产区土壤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6 5 g/ kg、17.9g/ kg、 89mg/ kg,属中等水平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4 5 g/ kg和 3.4 mg/ kg,属偏低水平。罗汉果的产量平均为 5 782 5 .0个 / hm2 ,单株产果量平均为 12 .9个 ;罗汉果鲜果的水溶性糖总量平均 6 .5 1% ,罗汉果鲜果的维生素 C含量平均 36 2 1.6 mg/ kg。罗汉果产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全磷成正相关 (Sig. <0 .0 5 )。在罗汉果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比例一定的情况下 ,水溶性糖总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罗汉果生产的主要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的含量 ,其次土壤水分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有机肥料施用量 ,水溶性糖总量、维生素 C、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优化肥料配比等 ,对改善罗汉果的营养状况及提高罗汉果产量 ,改善罗汉果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株系的优良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是经过10多年的系统选育、比较试验及区域试验筛选出来的理想优良株系,具有结果早、稳定高产、果大质优,适应性广,遗传性状稳定,鲜食和加工兼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果蔬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果蔬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总结了芸香科的九里香属,樟科的樟属,菊科的蒿属植物及其它科属植物在果蔬防腐保鲜上的利用情况。高良姜、魔芋、百部、麦门冬等中草药的煎剂或浸泡提取物,可用于柑桔、苹果、草莓、食用菌等果蔬的保鲜;大蒜可用于柑桔类果实的保鲜;植酸及以植酸为原料配制的保鲜剂,可延长草莓、香蕉、哈蜜瓜、食用菌等易腐果蔬的贮藏期并保鲜;雪鲜、森柏、节肢动物外壳提取物、岩盐提取物等对果蔬也有效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套袋方式对石榴果实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临潼石榴为研究对象,研究套袋方式(纸袋、膜袋)对石榴生长规律、石榴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栽培技术能明显改善石榴果实的色泽及光滑度,减少裂果率,增加单果重量;套袋石榴果实中还原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套袋)石榴果实,而可滴定酸含量略高于对照组果实;套袋石榴果实中重金属(Pb、As、Hg)含量、农药残留量(氯氰聚酯)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套袋)石榴果实.石榴套袋栽培技术是生产优质石榴,提高石榴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实现水果内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多元化要求的需要.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该文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检测方法,设计了水果含糖量的近红外检测的实验系统.实验以新疆阿克苏苹果、海南香蕉和新疆鲜枣为研究样本对象,研究3种水果整体样本光谱图与切片样本光谱图,分析了光谱图的差异性.并且,实验还进一步研究了香蕉和鲜枣实验样本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光谱图情况,分析了7 d时间周期内实验样本光谱变化.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实验水果样本的无损检测,检测结果能够反映实验水果样本的含糖量情况.同时,实验水果样本切片反映出的内部信息,比实验水果整体样本更加丰富.并且,实验验证了跃变型和非跃变型水果随时间变化的光谱变化规律,即:跃变型实验水果样本在1周内光谱变化明显,其光谱吸收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总体趋势;而非跃变型实验水果样本,在1周内的光谱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用于荔枝涂膜保鲜的多糖类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其结晶度在荔枝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自制涂膜保鲜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膜保鲜材料进行衍射实验,测定涂膜保鲜材料的结晶性能,选择结晶度最小的涂膜保鲜材料进行荔枝静态保鲜和动态保鲜实验,静态保鲜;经过保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装箱,放在实验室贮存;动态保鲜,模拟商品的实际贮运条件,用普通货车运输,车箱温度35-45℃,到达目的地卸车入库贮藏;两种实验的贮藏温度26-36℃,平均湿度约82.5%。结果表明,涂膜保鲜材料的分子量越小,浓度越大,贮藏时间越长,结晶度就越大,乙酰化能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取代度越高,结晶度越小,贮藏过程中涂膜保鲜材料结晶度增大,导致膜破裂,是引起荔枝果皮褐变。影响涂膜保鲜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静态保鲜期可达10-15d,动态保鲜期可达7-10d,好果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魔芋精粉作为被膜剂,对草莓进行CaCl2、水杨酸(SA)、中药浓缩液等浸泡处理,以浸钙浓度、浸钙时间,水杨酸浓度、中草药浓度、魔芋精粉浓度五个因素作五水平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经过线华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得出:在保证好果率大于75%的情况下,经以浓度为5.8%的CaCl2浸泡2min,再以孽度为0.0397%的SA、0.16%的魔芋精粉、40%的中药为配方制得的复合液涂膜,对草莓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甲烷能否在水果保鲜过程中发挥作用,寻求水果贮藏保鲜的新技术.本文以“鸡心”草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甲烷气体(5%,10%,20%,30%)对草莓采后果实质量损失率、草莓软化腐烂率、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实Vc含量、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甲烷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好,30%浓度的甲烷可使在室温下放置的草莓保鲜期延长1—2d.表明甲烷在水果保鲜中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