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铝电解预焙槽高温气体焙烧启动的加热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解预焙槽气体焙烧法启动这一新的工艺方法,利用电解槽槽底导热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加热制度下,升温速度、阴极内部温差、供热强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讨论了不同加热制度下的加热时间、燃料消耗和槽内温度分布的变化,并对各种加热制度进行了比较优化得出可供实施的加热制度,给出了一种最优加热制度。该研究为制定电解槽气体焙烧启动的加热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铝电解槽焦粒焙烧过程中热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大型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三维瞬态1/4槽热和结构应力场模型,对铝电解槽焦粒焙烧过程中热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焦粒焙烧所引起的阴极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选择均匀一致、条形和环形3种类型的焦粒床结构,对比分析了3种结构中所产生的热和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阳极平均排列时,环形焦粒床所产生的热梯度最小,为最佳的焦粒焙烧方案.此模型从数值上避免了由焙烧启动而带来的阴极内较大温度梯度,能有效地减少铝电解槽早期破损,提高铝电解槽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对一种普通气体燃烧器和两种采用分级进料技术的新型气体燃烧器进行了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实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差异是燃料气和助燃空气的流场组织不同的原因,表现为不同的燃烧火焰形状及温度分布。模拟结果对于新型气体燃烧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计算铝电解槽槽帮结壳形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将铝电解槽传热的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对工业铝电解槽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设计规整的铝电解槽槽帮结壳形状的基本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铝电解槽槽帮结壳形状的主要因素是电解质温度和槽内衬热阻。因此,严格控制铝电解槽中电解质温度和减少槽内衬的热阻,对于获得良好的铝电解槽槽帮结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和工业电解槽系统研究了铝电解槽阴极和槽壳的变形,从中获取钠膨胀系数并用于工业阴极和槽壳的应力场的模拟分析,在考虑温度梯度热应力和钠膨胀化学应力共同作用条件下,获得了工业槽焙烧、启动后槽壳的变形位移数值.用机械式位移计对350 kA石墨化阴极工业电解槽变形进行了长达360 d的现场测试和监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对铝电解槽槽况诊断存在的的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槽电压信号为特征向量的诊断样本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铝电解槽的槽况进行分析预测.同时本文利用遗传算法的最优搜索能力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通过MATLAB对状态预测算法进行编程.结果显示,对铝电解槽槽况的判断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普通气体燃烧器和两种采用分级进料技术的新型气体燃烧器进行了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进行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实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差异是燃料气和助燃空气的流场组织不同的原因,表现为不同的燃烧火焰形状及温度分布。模拟结果对于新型气体燃烧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预焙铝电解槽三维槽帮形状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PDL语言设计一种新型的三维槽帮形状计算算法,通过循环调用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模块,自动调整三维槽帮表面节点坐标,实现铝电解槽三维槽帮形状的计算.选择成熟的180 kA铝电解槽作为研究算例,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平台上建立四分之一槽电热模型,并引入热接触来描述熔体与槽帮、阳极和阴极等之间的对流传热,进行三维槽帮的数值仿真研究.采用这种三维计算方法可以更加真实的考虑铝电解槽的结构和工艺参数情况,电热耦合计算又将电场对热场的影响考虑在内,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到的槽帮形状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验证铝电解槽槽帮在小面厚度大于大面厚度,而在角部处槽帮最厚的规律.该方法可为新型铝电解槽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铝电解槽加料方法的演变 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发明九十多年以来,铝电解槽的规模逐渐扩大了,当初是4,000—8,000A的小型槽,现在已经发展到170,000—250,000A的大型槽,少数试验槽达到260,000A。 铝电解槽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氧化铝量,随着电流强度增大而增加了。同时,添加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采用磁描述铝电解槽内铁磁材料磁化行为的基础上,用积分方程法计算铝电解槽内磁场分布,通过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及所编程序的可行性,可为大型槽设计,实验及运行中工况分析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气二以特点及其单流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利工程中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从建立数学模型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水 二相流的特点,人理论上证明:对工程中常见的稀疏气泡流,单流全模型是可行的;且水气混合物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可分别用水相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代替,以使问题简化。提出了掺气水流的单流体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水垫塘掺气水流进行了计算,掺气浓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本文提出的单流体模型可用于水扩建塘水气二相流的数值模  相似文献   

12.
祥元镁业一期工程煅烧车间以半工业化生产试验结果为设计依据,充分利用通化、白山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回转窑燃料制备系统应用了劣质煤造气技术和混合煤种喷煤技术,实现了成本和发热值缺陷的互补;燃烧器选用五通道气煤烧嘴,实现了气煤同烧供热;原煤干燥选用窑体烘干机,有效回收了回转窑高温段外壳余热。通过新型燃料的探究和合理的设备选型,为煅烧白云石提供了可靠的热源保障,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3.
增韧补强是现代技术陶瓷研究的重要领域。ZTA纳米复相陶瓷借助于ZrO2的相变特性能够显著改善陶瓷的韧性。首先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陶瓷增韧的显微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ZTA增韧陶瓷复合粉体的几种制备工艺,分析比较了各种工艺的特点,指出了ZTA陶瓷粉体制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胎儿脐血作为富含CD34+细胞等造血干/祖细胞一个新来源,具有细胞增殖速度快,来源充足,收集安全等特点;脐血移植同样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随着脐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成功,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建立大规模脐血库以满足临床需求。建立脐血库技术上要求改善细胞冷冻保护剂组成,控制降温速率和细胞复苏方法,以获得理想的脐血干/祖细胞收率。同时由于脐血库液氮保存设备费用昂贵,需要预先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减少样本冻存体积,以满足建库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辊连续铸轧方法,实现铝薄带的超常铸轧,是一种高效、短流程、低能耗的近净和近终形成型技术.在铝薄带超常铸轧过程中,铸轧辊套温度场周期性的变化引起铸轧辊套内热应力场的周期性变化.根据铸轧辊套热应力数学模型,对铝薄带超常铸轧辊套热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辊套外表面不仅热应力大,而且变化幅度大;辊套材料的导热能力、铸轧速度、辊套表面与冷却介质的换热系数对辊套热应力场有显著影响.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自动驾驶背景下智能路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路面为实现与AVs协同交互所需具备的3项关键技术:自导航技术通过在路面中嵌入车辆导航标志为AVs提供位置信息;自感知技术通过对道路气象信息和交通流信息的感知和分析,为AVs推荐安全车速,减少交通事故;自充电技术在解决充电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需研究高透波率和导热路面材料以及新型复合路面结构。总结了智能路面为保证精细化施工和嵌入式元件的使用寿命而采用的预制式路面技术、BIM和3D打印3项先进建造技术。并指出除关键技术问题,智能路面的推广还面临社会、经济、法律和环境等非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特等效采样技术(利用普通的A/D芯片和低速存储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位超高速A/D芯片和超高速存储器,实现超高速数据采集的新技术)应用到瞬变电磁法(TEM)探测仪上,使TEM接收机采样率从500kHz提高到500MHz,从而克服了由于TEM探测仪采样率低(500kHz或更低)而容易丢失瞬变信号的甚早期有用信号这一难题。整个采样系统由PC/104来控制,充分利用了Borland C 嵌入汇编的优点,节省了CPU因大量乘法运算而耗费的时间。给出了该系统的实现原理、硬件设计及等效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等。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传统橡胶定子螺杆泵应用于热采高温井的局限性,全金属螺杆泵举升技术应运而生。为深入认识这一新型举升技术,基于间隙配合方式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全金属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开展了全金属螺杆泵工作特性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金属螺杆泵具有较好的抽稠能力、高转速适应性及高扬程举升能力。该泵更适用于但不仅限于较高粘度介质的举升情况,低粘介质举升过程中可将合理提高转速作为保证举升能力的有效途径,热采高温井实际生产过程中需根据油井生产动态进行转速的实时调整。全金属螺杆泵举升技术满足注采一体化配套工艺要求,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切管同步随行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工作状态和水再压缩式空气等离子切割的技术特点、工艺试验结果等。  相似文献   

20.
卷取张力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的卷取机张力控制方法,其关键技术在于取消传统动态力矩补偿,同时满足无冲击张力给定和升速过程中恒张力指标要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后,这种新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高精度生产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