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在无水无氧低温条件下经辛基化与偶联两个步骤,制备了5,5'二辛基-2,2'-联二噻吩并[2,3-b:3',2'-d]噻吩,总产率为11.3%.产物通过了核磁共振、质谱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分子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尺寸:a=0.575 1(8)nm,b=0.725 1(10)nm,c=1.975(3)nm,α=93.502(15)°,β=90.393(16)°,γ=101.533(14)°:该化合物分子属平面型共轭分子结构,分子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和S-S相互作用.此外,通过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对目标化合物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2-羧甲基硫代烟酸为原料,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一个新的噻吩并[2,3-b]吡啶类化合物——2-(3-噻吩并[2,3-b]吡啶基)-3-羟基噻吩并[2,3-b]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n空间群,a=1.225 76(4)nm,b=0.391 24(0)nm,c=1.354 28(5)nm,β=113.715(2)°,V=0.594 62(3)nm~3,Z=2,F(000)=294.运用逆合成分析法推测了由2-羧甲基硫代烟酸合成联二噻吩并[2,3-b]吡啶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Pd催化的Sonogasira偶联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以苯并[1,2-b:4,3-b’]二噻吩为中心核的弓形Bola两亲性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的检测得到证实.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证实弓形芳香核间的π-π堆积形式为J聚集结构,由循环伏安和紫外光谱计算的能隙范围推测该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荧光光谱推测它可以作为潜在的蓝光材料.同时,化合物较大的Stokes位移值表明该化合物在荧光标识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此外,高斯计算模拟量化结果显示了该化合物有近乎理想的平面共轭结构,有利于制备高电子迁移率的光电器件.  相似文献   

4.
以2,2′-二溴-5,5′-二(三甲基硅基)-3,3′-联二噻吩(3)为起始原料,通过丁基锂拔溴,氯化铜氧化偶联制备主产物环八四噻吩(TMS_4-COTh-1)和副产物环十二六噻吩(TMS_6-2).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即由乙醚改变为四氢呋喃,伴随副产物TMS_6-2的消失,制备TMS_4-COTh-1的产率从之前报道的40%提升至69%,表现出溶剂对反应的高效选择性.机理分析认为中间体二锂联噻吩的二聚体与三聚体在乙醚与四氢呋喃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是造成产物分布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标题化合物C22H17Cl2NO3的晶体由α-乙氧羰基-2,4-二氯肉桂腈、β-萘酚在TEBA存在下合成并经DMF与水的混合溶剂重结晶而得.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1.450 5(2) nm,b=0.903 7(1) nm,c=1.491 3(2) nm, α=90°,β=101.21(1)°, γ=90°, Mr=414.27,V=1.917 5(4) nm3,Dc=1.435 g*cm-3,Z=4, μ(MoKα)=0.362 mm-1,F(000)=85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4 44,RW=0.117 7.化合物分子中,原子C(1), C(2), C(3), C(4), C(5) 和O(1)形成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中 C(1)C(2) 键长为0.134 6(3) nm ,表明为双键,此六元环为船式构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苯并[1,2-b:4,5-b′]二噻吩(BDT)-thieno[3,4-b]thiadiazole(TD)的低聚物和聚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其中,BDT为电子供体,TD为电子受体,以1∶2的方式结合形成化合物,并计算了二面角、分子内的电荷传输、桥键键长和中心键电荷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聚合链增长,共轭程度增加.NICSs值显示:中心环比边环的共轭程度更大.聚合物的能带结构表明:该聚合物的带隙比较低(0.87 eV),故其可以作为潜在的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C22H17Cl2NO3的晶体由α-乙氧羰基-2,4-二氯肉桂腈、β-萘酚在TEBA存在下合成并经DMF与水的混合溶剂重结晶而得.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450 5(2)nm,b=0.903 7(1)nm,c=1.491 3(2)nm,α=90°,β=101.21(1)°,γ=90°,Mr=414.27,V=1.917 5(4)nm3,Dc=1.435 g·cm-3,Z=4,μ(MoKα)=0.362 mm-1,F(000)=85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4 44,Rw=0.117 7.化合物分子中,原子C(1),C(2),C(3),C(4),C(5)和O(1)形成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中C(1)-C(2)键长为0.134 6(3)nm,表明为双键.此六元环为船式构象.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N-[1,2,4]噻二唑[3,2-b]苯并噻唑苯甲酰亚胺(3,C15H9N3OS2,Mr=311.37)的合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常数:a=1.011 5(2)nm,b=1.184 8(2)nm,c=1.210 7(3)nm,α=90°,β=114.616°,γ=90°,Z=4,V=1.319 0(5)nm3,Dc=1.568 g/cm3,μ(MoK)=0.404mm-1,F(000)=640,241 9个可观察衍射点(I>2(σI)),R1=0.058 9,R2=0.120 1.X-衍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为N-[1,2,4]噻二唑[3,2-b]苯并噻唑苯甲酰亚胺.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文题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5-溴-5H-茚并[1,2-b]吡啶(Ⅱ)的溴原子比较活泼,可被多种亲核试剂所取代。溴代物与含活泼亚甲基的丙二酸二乙酯反应,溴被(二乙氧羰基-)甲基取代,经水解,生成5-(二羧基-甲基)-5H-茚并[1,2-b]吡啶(Ⅳ),再经脱羧,即转化成5-羧甲基-5H-茚并(1,2-b)吡啶(Ⅴ)。溴代物与饱和环状仲胺哌啶反应,溴被哌啶子基取代,生成5-哌啶子基-5H茚并(1,2-b)吡啶(Ⅶ)。溴代物与芳胺类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酯反应,溴被N-芳胺基取代,生成5-(邻-烷氧羰基苯胺基)-5H-茚并[1,2-b]吡啶(Ⅷ)和5-(邻-烷氧羰基苯亚胺基)-5H-茚并[1,2-b]吡啶(IX)。所得各种反应产物,均经波谱分析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单醛与双醛的制备首先通过两种方法产生芳基负离子:1)溴代并三噻吩在四氢呋喃中与正丁基锂发生的溴锂交换;2)用LDA对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去质子化作用.其后经无水DMF猝灭制备出目标化合物.并利用正丁基锂对二噻吩并[3,2-b:2′,3′-d]噻吩进行去质子化,从而制备相应的单醛与双醛产物.通过红外、核磁、质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单醛与双醛的制备首先通过两种方法产生芳基负离子:1)溴代并三噻吩在四氢呋喃中与正丁基锂发生的溴锂交换;2)用LDA对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去质子化作用.其后经无水DMF猝灭制备出目标化合物.并利用正丁基锂对二噻吩并[3,2-b:2',3'-d]噻吩进行去质子化,从而制备相应的单醛与双醛产物.通过红外、核磁、质谱、高分辨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一种新的3-溴-5-氯水杨醛Schiff碱.方法 以3-溴-5-氯水杨醛和对甲基苯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 和结论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13 54(14) nm,b=0.868 44 (17) nm,c=1.137 40(18) nm,α=76.040(2)°,β=73.562 (12)°,γ=62.458(2)°,V=0.677 9(2),Dc=1.590 g/cm3,Z=2,μ=3.215 mm-1,F(000)=324,R=0.045 4,wR=0.110 0.标题化合物以C2N1为中心呈E构型,CN双键使得整个结构趋于共面,2个芳香环之间的二面角为7.9(2)°.此外,化合物中的O-H...N分子内氢键对晶体的组成、稳定和晶体的生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噻吩醛,5,5-二甲基-3-甲氨基环己-2-烯酮和1,3-茚二酮为原料,在醋酸溶剂中,通过微波辅助的多组分反应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证.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28 7(4),b=0.852 7(4),c=1.554 6(8)nm,α=90.514(10)°,β=91.579(9)°,γ=92.251(9)°,Mr=375.47,V=0.964 8(8)nm3,Dc=1.292 g/cm3,Z=2,μ(Mo Kα)=0.185 mm-1,F(000)=39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使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后的偏离因子R=0.090 6,Rw=0.169 2.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苯基氢化锡与1-乙炔基茚满醇的加成反应,得到加成物(Z)-1-[2-(三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Ⅰ).将加成物Ⅰ与相等物质的量的溴反应后, 得到一溴代物(Z)-1-[2-(一溴二苯基锡基)乙烯基]-1-茚满醇(Ⅱ).通过元素分析、1 H NMR和IR等手段对两个新型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一溴代物Ⅱ的晶体结构.一溴代物Ⅱ具有分子内O→Sn[0.237 0(2) nm]配位键,构成以Sn为中心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一溴代物Ⅱ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 /n;晶胞参数a=1.189 1(2) nm,b=1.358 6(3) nm,c= 1.640 3(3) nm,β = 104.20(3)°,V = 2.568 9(9) nm-3,Z=4,Dc=1.505 mg/ m3,μ(Mo Kα)=2.567 mm-1,F(000)=1 168,最终可靠因子R1=0.033 1,wR2 =0.071 9.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剂引导相转变的方法制备了二噻吩并[3,2-b:2',3'-d]噻吩-2-羧酸(DTTDA)自组织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紫外可见(Ultra Violet-Visible,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C-AFM)对其成膜性能及光电子传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成膜性能较好,在成膜过程中分子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易形成紧密聚集的平整薄膜.由于该分子间易于产生较紧密的聚集,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特性.因此,该化合物可望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由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和苯甲酰肼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酰腙化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苯甲酰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晶体结构的表征.研究表明,该酰腙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学数据为a=17.505(5)nm,α=90.00°,b=13.761(4)nm,β=94.546(6)°,c=7.219(2)nm,γ=90.00°.V=1733.4(9)nm3,Z=4,μ=2.387mm-1,Dc=1.515mg/m3,F(000)=672,Final R indices[I>2sigma(I)]R1=0.0439,wR2=0.0813 R1=0.1051[I>2sigma(I)],wR2=0.1007(all dat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苯并[1,2-b:4,5-b’]二噻吩(BDT)-thieno[3,4-b]thiadiaz01e(TD)的低聚物和聚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其中,BDT为电子供体,TD为电子受体,以1:2的方式结合形成化合物,并计算了二面角、分子内的电荷传输、桥键键长和中心键电荷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聚合链增长,共轭程度增加.NICSs值显示:中心环比边环的共轭程度更大.聚合物的能带结构表明:该聚合物的带隙比较低(0.87eV),故其可以作为潜在的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3,4’-二溴-(2,5’)-联二噻吩为原料,采用偶联、溴代、取代等反应合成了几种新型二噻吩[3,2-b:2’,3’-d]并吡咯类有机导电材料中间体,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刚性配体2-(4,5-二苯基-1H-咪唑)-4-噻吩(L)作为有机构筑单元,在水热条件下,获得了两个多金属氧酸盐的超分子化合物,化合物1为[H_4L_4(Mo_8O_(26))]·2H_2O,化合物2为[H_6L_8(PMo_(12_)]_2.并分别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分析表明,两个化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化合物1的晶胞参数a=13.196(5),b=13.476(5),c=14.198(5),α=62.637(5)°,β=74.915(5)°,γ=84.457(5)°,V=2164.3(14)~3,Z=1,R_1=0.0699,R_2=0.2064.化合物2的晶胞参数a=17.215(5),b=23.028(5),c=24.979(5),α=90.303(5)°,β=91.009(5)°,γ=92.359(5)°,V=9892(4)~3,Z=2,R_1=0.1006,R_2=0.2929.在两个化合物中,L配体环绕在多酸阴离子四周,通过丰富的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9,9-二丁基-2-溴代芴和邻甲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和氧化反应得到一种新的芴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bca,a=0.9746(2),6=2.1681(4),c=2.2838(5)nm,V=4.7445(16)nm3,Z=8,Dc=1.116 g/cm3,μ=0.068 mm-1,F(000)=1712,R=0.0469,ωR=0.1127.单晶数据分析表明每两个标题化合物之间通过两个分子间氢键O-H…0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