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合成了三环串联式氮取代氮杂冠醚-1,10-二氧-4,7,13,16-四氮-4,7-乙撑-13,16-乙撑-6,15-二氧-5,14-二乙酸环十八烷配体(C20H32N4O8),制备了此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新型的含苯甲酸侧臂的二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1和四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2,制备了L1与稀土苦味酸盐和L2与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1与稀土离子形成了1:1型配合物,而L2与稀土离子形成了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要概括了含双取代氮杂冠醚配体L-(C8H8O)2、L-(C7H6NO2)2和L-(C7H6NO3)2的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L=1,4,11,14-四氧杂-5,6:19,20-二苯-8,17-二氮杂-环二十烷)。在含以上配体的约十四中配合物中,L上的氮原子均与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希夫碱配体L(L:水杨醛缩-1-α-胺苯基-2-萘酚)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中,Cu(Ⅱ)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四方锥,配位原子为来自L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来自吡啶配体的两个氮原子.用FT-IR、UV-vis、荧光光谱及热重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490nm处有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迁移跃迁,在613nm处有d-d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体的最大吸收和最大发射分别为303nm和390nm,形成配合物后,分别红移到338nm和420nm;从热重图上可以看到,配合物的分解分为两步,第一步失去配位的吡啶,第二步配合物分解.  相似文献   

5.
以2,6-双(N,N’-5-乙基-1,3,4-噻二唑-2-甲酰胺)吡啶(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有酰胺键的钴配合物.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一个以μ3-O为中心的三核配合物,配体L则作为四齿配体同时配位于三个Co原子.配合物的热分解分两段进行,最终产物为钴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水合三氯化铟与金刚乙胺缩邻香草醛Schiff碱(即配体L)进行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新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InCl3L.C2H5OH,即每个配合物分子由1个三价In离子、1个配体L、3个氯离子,以及1个乙醇分子以类似结晶水的形式共同组成.配体中酚羟基上的H原子与N原子相吸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并以氢键连接构成了一个新六元环.由配体形成配合物时,配体上原来成键模式完全保留了下来.配体分子内亚胺基中的氮未参与配位,而配体上酚羟基的氧及甲氧基的氧同时与中心原子In配位,形成双齿螯合配位构型.配合物中In原子为五配位的.  相似文献   

9.
以金属盐Cr Cl3·6H2O与2-(1H-四唑-5-基)吡啶(tzp)配体通过H管溶剂扩散法合成了双核铬配合物[Cr2(Cl)2(tzp)4],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中每个铬离子分别和四个tzp配体的四个氮原子,两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另外对配体和配合物分别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氮氧化吡啶-2-甲醛缩3,5-二苄氧基苯甲酰腙及其Zn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摩尔电导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配合物的形成,改善了配体氮氧化吡啶-2-甲醛缩3,5-二苄氧基苯甲酰腙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环戊胺为原料,通过甲酰胺化和脱水2步反应制得配体环戊基异腈(CPeI),对其进行了熔、沸点测定,红外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并通过不同方法进一步得到3种不同中心核的^99mTc标记配合物:^99mTc-CPeI,^99mTcN—CPeI和^99mTc(CO)3—CPeI.3种配合物均为脂溶性,在室温下放置6h以上放化纯无明显变化。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进行的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心肌摄取,但肝本底均较高;^99mTc(CO)3—CPeI的肺摄取要明显低于^99mTc-CPeI和^99mTcN—CPel,且清除速度也相当快;^99mTc—CPeI的血本底相对较低且清除最快,^99mTc(CO)3—CPel次之,^99mTcN—CPeI的血本底最高且清除最慢,3种配合物生物分布的显著差异显示了不同中心核对配合物生物性能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已知配体通过不同标记方法制得具有不同中心核的配合物,这也是一条寻找新的^99mTc标记放射性药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结构与生物分布性质的关系,合成了一种新的NS配体L-半胱氨酸酞-对氯苯胺盐酸盐(CYCA).以SnCl2为还原剂,制备了放化纯大于93%的99mTcO-CYCA.探讨了pH值和反应温度对99mTcO—CYCA标记率的影响,并对其小鼠生物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9mTcd-CYCA在脑和心肌中具有一定的浓集,在肝脏中有较高浓集,并且清除速度较慢.这些结果对于探索结构与生物分布性质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2—巯基吡啶为配体的钴(Ⅱ)、锰(Ⅱ)二种螯合物.经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螯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巯基吡啶是以S,N两原子为配体原子,与Mn(Ⅱ)以2:1、与Co(Ⅱ)以3:1的配比形成中性螯合物。  相似文献   

14.
将T细胞受体(TCR)的活性与免疫酪氨酸受体激活基序(ITAM)活性联系起来,深入考虑了TCR与其配体的亲和力和离解率.结果表明抗原多肽上信号氨基酸部分的细小差别,将有效地引起截然不同的T细胞应答反应.发生在T细胞应答早期信号事件中的TCR与其配体的亲和力和离解率参与决定了最终的T细胞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间硝基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及其与CuCl2、NiCl2、CoCl2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极谱法研究了以丁二酸(suc)为初级配体并分别以乙酸丙酮(acac)、氨基乙酸(gly)和乙二胺(en)为次级配体的Pb(Ⅱ)的1:1:1型混合配体化合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b(Ⅱ)-suc-acac体系的稳定性略低于统计效应的期望值,而其他两个体系则都高于期望值。对于统计效应的正偏离,按以下顺序增加,Pb-suc-acac相似文献   

17.
The luminescence processes of metal complexes are complicated by intramolecular charg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metal to the ligand or from the ligand to the metal. The charge transfer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excited state of the ligand and its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lq3) and tris(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a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metal ion on the ligand. Emission from the complexes shows a signific...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快速显示重金属离子并生成沉淀去除的新型荧光淬灭剂,以4-氨基-3,5-二(2-羟基苯基)-1,2,4-三唑[NH2C2N3(C6H4OH)2]为配体,合成重金属(Co,Cr,Mn,Ni)配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认其配位方式和结构,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热重、紫外和荧光淬灭性能.结果表明:此类金属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Mn和Ni配合物高温下分解为氧化物;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较配体有所减弱;配体荧光与重金属离子配位后发生淬灭,说明重金属离子Co,Cr,Mn,Ni是1,2,4-三唑配体优良的荧光淬灭剂,可通过配位生成沉淀去除.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铅(Ⅱ)以丙二酸根(mal)作为第一配体,以一些氨基酸(aa)作为第二配体形成的1:1:1型混合配体化合物的稳定常数logβ_(11)。其中氨基酸分别为组氨酸(his)、脯氨酸(pro)、甘氢酸(gly)、苯丙氨酸(phe)、丝氨酸(ser)、丙氨酸(ala)和谷氨酸(glu)。计算了混合配体化合物的统计期望值和△logK、logX值。结果表明,上述混合配体化合物具有额外的稳定性,其稳定性与第二配体的碱性之间存在着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