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治疗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抑菌和药饵饲喂试验,比较研究恩诺沙星、蒲甘散单方给药及恩诺沙星与蒲甘散配伍给药对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的疗效.体外抑菌的MIC及MBC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蒲甘散联合使用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要明显高于单方药物的抑制作用.口服药饵试验测定的药物保护率表明,恩诺沙星单方给药,恩诺沙星与蒲甘散配伍给药的试验组与未给药饵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且以恩诺沙星与蒲甘散按1:6比例配伍给药疗效最佳,对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症有效率可达91.8%.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发养殖鱼类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造成大量死亡,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鱼类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特征、内部组织损伤及在水产养殖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鱼类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水体条件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华鳖养殖业的危害巨大.为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提高中华鳖免疫抵抗力,研究开发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PCR手段克隆获得嗜水气单胞菌DnaK和DnaJ两个基因,并将两基因重组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rDnaKAh和rDnaJAh.将两个重组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充分混合制备成疫苗,腹腔注射中华鳖幼鳖,加强免疫一次后,用已分离获得的致病菌株感染中华鳖幼鳖,实验结果表明rDnaK具有81.8%的免疫保护效应,而rDnaJ仅具有31.8%的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8年1—2月,饲养于集美大学疫苗中心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从病鱼脾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结合Biolog系统微生物鉴定和分离菌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采集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前后的日本鳗鲡肝、脾、肾和粘液为cDNA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型溶菌酶(lysC)和环氧合酶(cox2)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日本鳗鲡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tlr3、tnf-α、cox2均未发现显著性的变化,但lysC的含量在日本鳗鲡脾脏和肾脏中均出现显著性上调,即,自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鳗鲡的抗感染免疫功能与C型溶菌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三氯异氰尿酸对红剑鱼的急性毒性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红剑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了三氯异氰尿酸对红剑鱼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mg.L-1)分别为4.62、4.13、4.01、4.01,安全浓度为0.40 mg.L-1.同时,测定了该药对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hy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及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56、0.078、0.078、0.078μg.mL-1.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残留变化规律,挑选160只健康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4组,给药组公母各40只,对照组公鸡40只,母鸡33只(40只母鸡中7只在试验中死亡)。给药组以公鸡21.6 mg/kg(以体质量计)和母鸡21.4 mg/kg(以体质量计)的剂量,每隔24 h给药1次,连续5 d口服饲喂氟苯尼考粉,对照组不给任何抗菌药物,与给药组同环境饲养。于停药后第2.5 h~21 d时各屠宰6只公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和6只母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分别采集肉、肾、肝样本,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并采用WT 1.4软件推算休药期。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在肝脏组织中的平均残留量最高,可达(881.88±278.90)μg/kg,之后依次是肾脏和肌肉组织,药物消除较慢。为保证食品安全,推荐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休药期不低于12 d。  相似文献   

7.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适体筛选技术(SELEX,system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利用体外合成的长度为78个核苷酸的随机ssDNA文库,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靶目标进行12轮的筛选,利用生物素-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检测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结合后显色,A(absorbance)值逐渐增加,亲和力由最初的0.32升到第9轮的0.72.研究已初步筛选到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亲和力的DNA适配子,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二级结构研究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免疫防治在鳖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鳖分离得到四株致病菌菌株,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o).药敏试验结果: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对四菌株有较强抑菌作用。制备四联菌苗对鳖进行免疫接种,可产生较好的防治结果,卵黄抗体治疗病鳖,治愈率为37.1%。  相似文献   

9.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9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中的气溶素基因(AERA)、溶血素基因(HLYA)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A)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6/9的A.HYDROPHILA中存在AERA基因,8/9的A.HYDROPHILA中存在HLYA基因,而在7/9的A.HYDROPHILA中检测到AHPA基因。通过比较基因检测的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病性,发现AHPA阴性菌株是无毒株,强毒株都呈AERA HLYA AHPA 基因型。AERA HLYA AHPA 基因型是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发现AHPA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皆为毒力菌株,并且发现AERA和AHPA基因存在相关性,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毒力基因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双重PCR法快速检测欧鳗鲡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已知的嗜水气单胞菌编码溶血素(Hemolysin)和外膜蛋白(Ompts)的基因序列为目的基因,依据其保守序列设计两对相应引物,用双重PCR方法检测了32株从发病欧鳗鲡分离的细菌,将检测结果与试剂盒快速生化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阳性对照,以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鳗弧菌、溶壁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阴性对照检测了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与外膜蛋白基因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被检测的32株欧鳗鲡致病菌中,检测到的4株既有溶血素基因又有外膜蛋白基因的细菌,其生化鉴定结果全部为嗜水气单胞菌,而仅具有外膜蛋白基因的13株细菌中只有5株生化鉴定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证明双重PCR法可用于快速检测部分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首次对纳米In2O3,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米In2O3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04ms/mL;对大肠杆菌的MBC为0.3mg/mL.时间动力学研究表明,纳米In2O3,与大肠杆菌作用30min后杀菌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翘嘴鳜肝肾坏死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要呈现肝肾坏死症的翘嘴鳜病灶部位分离到9个菌株,其中3个菌株能通过人工感染在正常翘嘴鳜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致病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分离的3个菌株均不同于过去从患病翘嘴鳜上已经分离到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3.
鲟鱼软骨按0%、1%和3%的添加比例制成3种试验饲料.用健康的雄性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4周的生长试验和CC l4染毒试验.CC l4染毒试验于28 d时,对照组腹腔注射精制豆油,其余各组以10 mL.kg-1剂量注射0.2%CC l4精制豆油溶液造成肝损伤,36 h后眼眶取血测定转氨酶活性,并取肝、脑、睾丸,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Na+,K+-ATP酶活性、总抗氧化值(T-AOC)、丙二醛(MDA).小鼠生长试验结果表明,软骨组小鼠体增重增加、耗料增重比降低及组织系数变化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软骨组小鼠血浆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小鼠CC l4染毒试验结果表明,与CC l4肝损伤组比较,软骨组小鼠肝、脑和睾丸组织中的Na+,K+-ATP酶活性、SOD活性、T-AOC值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而MDA含量则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鲟鱼软骨能够对小鼠的生长代谢产生影响并对CC l4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15.
Aeromonas hydrophila (A. hydrophila) 4AK4 produce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with an almost constant 3-hydroxyhexanoate (3HHx) content of 10 % - 15 % from lauric acid and/or soybean oil. Both A. hydrophila 4AK4 and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il (E. coil) JMU193(pBH32) produced PHBHHx with controllable 3HHx content when fed lauric acid and another co-substrate. With glucose or gluconate as the co-substrate, the 3HHx content in the copolyester produced by A. hydrophila 4AK4 was reduced slightly from 12% to 9%. However, the 3HHx content in the copolyester produced by E. coll JMU193 (pBH32)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9% to 2% with fructose as the co-substrat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regulation of 3HHx content in PHBHHx can be achieved us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 coll.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黄鳝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认为湖北环毛蚓是其原发性的致病因子。在放养30天内,由此病造成的死亡率高达86%,呈急性传染。药物防治对比结果表明,口服疫苗和庆大霉素等药物,可以有效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土壤中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累积迁移规律,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通过盆栽试验,在含有不同质量比(0,5,10,25 mg/kg)的氟苯尼考、氯霉素、甲砜霉素土壤中种植小白菜,检测根茎叶中各抗生素的累积量;采用富集系数、迁移系数分析土壤-小白菜体系的迁移累积特性,并采用风险商值(hazard quoti...  相似文献   

18.
对3株染病的日本鳗鲡肾脏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活化,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以黄连、大黄、穿心莲、大青叶、黄岑、黄柏、鱼腥草、虎杖、苦参9种单味煎剂对3株分离菌和爱德华氏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准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大黄及虎杖体外抑菌活性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基于锁式探针的超分支滚环扩增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新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ARE基因上的一段高保守基因序列,设计锁式探针和对应的扩增引物,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探针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16℃连接1 h、63℃扩增1 h,其扩增产物电泳后得到明显条带.在8种水产养殖病原菌中,只有嗜水气单胞菌可以特异性检出,并且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