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磺化木质素改性脲醛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加入木质素磺酸钠的方法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以降低胶粘剂中游离甲醛为主要目的,主要研究了磺化木质素加入量对胶粘剂游离甲醛含量及拉伸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磺化木质素加入量为30%时,胶粘剂的拉伸强度最大,达到8.67Mpa;磺化木质素的加入量为40%时,游离甲醛含量最小,为0.18%。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纳米CaCO3/丙烯酸树脂浆液,当浆液(48 gZ-26、50g纳米CaCO3和83.3 g二甲苯)中分散剂添加量为3 g时,Casson屈服应力τc值最小,浆液的稳定性最好,与工艺条件优化时所得到的一致.纳米CaCO3/丙烯酸树脂浆液的流变性研究表明:该体系的流动特性符合Casson模型,其屈服应力τC较小,稳定性较好;浆液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显著下降,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特性,且随着纳米CaCO3含量增加,其剪切稀化趋势增强;在所考察的低剪切速率范围内,纳米CaCO3浆液具有明显的触变性,且纳米CaCO3含量越大触变性越大.图10,表7,参8.  相似文献   

3.
将纳米SiO2加入到环氧丙烯酸酯体系中,配制成紫外光固化涂料;对涂料涂膜的抗冲击强度、附着力、柔韧性、硬度、耐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涂膜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表明,涂料性能随着纳米SiO2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纳米SiO2的用量占总物质质量分数的5%时,再增加纳米SiO2的用量,涂料的某些性能反而下降;纳米SiO2较佳的加量为涂料质量分数的3%~5%,在此范围内,所制得的环氧丙烯酸酯紫外光固化涂料涂膜的硬度达3H,抗冲击强度达4.9N·m、附着力达1级、柔韧性达1mm.光泽度85%~90%、鲜映性8~9级、耐人工老化800h失光率18.7%~23.4%.  相似文献   

4.
研究比较了纳米TiO2、纳米SiO2及其质量比11的混合物对以自制的LB-1、TG-3树脂为主要成膜物所制得的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添加可提高漆膜的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强度,显著地改善漆膜的耐候性能,但同时会使漆膜的光泽度和鲜映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纳米TiO2及纳米TiO2与纳米SiO2质量比为11的混合物的添加量分别为3.0%~5.0%、2.0%~4.0%的质量分数时,可制得综合性能理想的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  相似文献   

5.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万能拉力机及流变分析仪等,研究改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与纳米SiO2发生强烈的键合作用,使得纳米SiO2能较好分散在基体中。当SiO2的质量分数为2%时,PCL/PBSA/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此后随着改性纳米SiO2含量的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熔融状态下,复合材料体系剪切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单增趋势,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属假塑性流体;少量的改性纳米SiO2可以均匀分散在PCL/PBSA基体树脂中,并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韧性,但当加入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并使得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潘维  刘锦梅 《科技信息》2010,(25):I0055-I0055,I0060
本文探讨了脲醛树脂合成中,各因素对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固化时间、固含量和粘结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与尿素摩尔比为1.4,缩聚段pH值为5.5,酸性条件下加入PVA的量为甲醛溶液质量的0.2%时,制得的脲醛树脂胶综合性能最好。改性剂PVA能有效改善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改性脲醛树脂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甲醛与尿素的终摩尔比对改性树脂的固体含量,固化时间,游离甲醛,胶合强度,预压强度,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含量随终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固化时间随终摩尔的增大而显缩短;胶合强度随终摩尔的增大而增大;当终摩尔比在1.0-1.1变化时,预压强度随终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当终摩尔比在1.1-1.4变化时,预压强度随终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大;甲醛释放量与终摩尔比呈线性关系。终摩尔不是影响树脂中游离甲醛的最显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材料的耐热性能、断面形态,并测试了其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可使纳米SiO2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并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当纳米SiO2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0.0%,55.1%和183.1%,且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机械搅拌混合法制备了微/纳米无机颗粒改性的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组成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所得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相比微米颗粒,纳米颗粒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降低层间剪切模量,同时改变材料的断裂方式.当纳米SiC颗粒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44.7 MPa和56.56MPa,相比添加前提高约88%和74%,所得复合材料不同失重率下对应的温度较添加前提高了4~8℃.纳米颗粒弥散强化和钝化银纹扩展是复合材料主要的强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尼龙-6/纳米SiO2、尼龙6/纳米TiO2及尼龙6/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软化温度进行测试,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IR分析;探讨了改性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及混酸处理的碳纳米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龙6基体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当复合材料中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或纳米TiO2质量分数为3%,或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1%时,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曼尼希型改性二乙烯三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二乙烯三胺(DETA)环氧树脂固化剂进行了曼尼希改性及其固化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可制备出具有合适的粘度,适中的胺值以及游离酚含量小于5%的曼尼希型改性二乙烯三胺环氧树脂固化剂,但二者的粘接剪切强度相似。  相似文献   

1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磷酸二氢胺MAP、磷酸氢二铵DAP和聚磷酸铵APP)对脲醛树脂胶粘剂(UF)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反应速度以及最终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APP和MAP可以降低阻燃胶粘剂的pH值,而DAP则使pH值升高;(2)APP和MAP可以降低UF胶固化反应活化能,使固化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但相应的阻燃UF胶最终固化程度低于不加阻燃剂的UF胶;(3)  相似文献   

14.
低毒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鹏  韩文理 《河南科学》2000,18(4):384-386
介绍了含游离甲醛低的粘结强度大的建筑行业用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方法。研究了树脂合成过程中原材料纯度 ,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 ,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粘合剂粘度和固含量等性能的影响。在一定酸度和温度条件下 ,分批加入尿素进行阶段控温反应 ,得到一种胶液性能稳定 ,粘接强度高的建筑板材专用粘合剂  相似文献   

15.
以碱水解后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为改性剂,替代一定量的尿素,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脲醛树脂,以改善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游离甲醛释放及储存稳定性。分析了SPI的甲醛反应能力,以及改性脲醛树脂的胶合强度、热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当SPI水解时间40 min,甲醛的反应能力达到59.23 mg/g,水解SPI尿素替代率对脲醛树脂的黏结性影响最大; 当水解温度85 ℃,SPI取代尿素质量的15%时,优化后的树脂胶合强度达1.16 MPa。DSC分析表明改性树脂(SPI/UF)与脲醛树脂(UF)相比,比热容差减少了18.7%,SPI/UF树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SPI/UF树脂经微生物接种培养后,20 d时树脂表层有霉菌生成。  相似文献   

16.
速生杨树木材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和自由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湿性是木质材料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它可以表征胶粘剂与木质材料接触状态,木材的表面润湿性能对木质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木质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笔者建立了描述其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提出了用系数K来评价胶的润湿性能;并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PF)两种胶粘剂对杨木表面的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以及脲醛树脂胶对同一年轮内的早材和晚材的动态润湿性能,同时还研究了杨木表面自由能与其表面吸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PF相比,UF在杨木表面的润湿性能较好,UF对早材的润湿性能比对晚材好;在相同时间内,杨木单位表面积吸水量越多,其表面自由能越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在反应温度为35℃、灰乳密度为1.05(d)、CO2浓度为30%(V%)和柠檬酸浓度为10%(ω%)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度为1.0~3.5μm、分散性好的花生壳状碳酸钙粉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ASP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TG)、粒度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碳化过程的压力、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碳酸钙的形貌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花生壳状碳酸钙是由大量粒度为10~50 nm的纳米粒子组装而成.  相似文献   

18.
以钨粉为核芯材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壳层;通过硅烷化试剂(APTES)的修饰作用,在酸催化条件下,在钨/二氧化硅表面实施甲醛和尿素的缩聚反应,制备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钨/二氧化硅/脲醛树脂(W/SiO2/UF)多组分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转变红外(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钨粉表面脲醛树脂层包覆后,其电导率由1.7×10-3S/m降低为1.2×10-8 S/m,即钨粉表面包覆层的包覆较为完整、致密,其导电性接近于绝缘材料.  相似文献   

19.
曹力 《应用科技》2001,28(8):47-49
研制出一种用于PP(聚丙烯)合成纸的涂覆液,研究了CaCO3填料的含量、CPE的浓度、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以该涂覆液粘接PP/PP的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强度可达0.728MPa,同时该涂覆液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和贮存稳定性。以该涂覆液制备的合成纸书写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