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riton X-10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及其组合对土壤中BDE-15的溶出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Na Cl溶液对表面活性剂溶出BDE-15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临界胶束质量浓度时对BDE-15的溶出效果明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出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BDE-15的表观溶解度,且混合体系的溶出作用随非离子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非离子与阴离子质量比为7∶3时具有最大溶出能力;添加一定质量浓度Na Cl溶液可明显提高混合表面活性剂对BDE-15的溶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显色剂1-(4-甲基-6羟基嘧啶)-3-(偶氮苯基).三氮烯(MHPPAT),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镍生成1:1型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6×105L·mol-1·cm-1.Ni2 浓度在0~44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 3.50酸性介质中,Cu(Ⅱ)和Fe(Ⅲ)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与5-Br-PADAP生成有色配合物.有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都位于57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7.96×104 L·mol-1·cm-1和6.30×104 L·mol-1·cm-1;Cu(Ⅱ)在0~13 μg/25ml,Fe(Ⅲ)在0~18 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铝片和水样中的Cu(Ⅱ)和Fe(Ⅲ),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双羟化去氢表雄酮生成三羟基雄甾烯酮的影响。在转化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快Gibberella intermedia CA3-1羟化去氢表雄酮的转化反应并使产物三羟基雄甾烯酮的得率有所提高。Tween-80对转化促进作用明显,在底物投料质量浓度为8g/L,转化72h时产物得率达到53%,较对照实验提高了约5%。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转化的影响以及其对茵体生长的影响,推测表面活性剂促进甾体转化的原因,为表面活性剂在甾体生物转化反应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TX-100、AOT和甜菜碱对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漆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和pH值,并通过Brij-35与其他4种表面活性剂组建不同类型的复配体系,分析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漆酶活性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各异,影响方式主要取决于其头部基团的离子性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漆酶的最佳反应温度(40℃)没有改变,最佳pH值(3.0)基本没变,但添加AOT的漆酶最佳pH值迁移到3.5;在合适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漆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在4种复配体系中,非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复配的表面活性剂(Brij-35/Tween-80,Brij-35/TX-100)最有利于漆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评价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甲酯和溴化-N-十六烷基-3-吡啶甲酸乙二醇单酯(代号EQ-M)与普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之间的协同效应,考察了复配比例对体系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Q-M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当EQ-M与SDBS的比例为1∶1时,二者的协调效应最强;EQ16-CH3与SDBS复配体系的cm c降低了一个数量级,EQ16-OH与SDBS复配后cm c降低了2个数量级;γcm c也有略有下降.结果还表明,头基的结构对协同效应有较大的影响,含有极性头基(羟基)的EQ16-OH与SDBS的协同效应更强,可能的原因是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导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更加紧密的排列.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品红分光光度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碱性品红的直接缔合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pH9 5的缓冲溶液中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碱性品红直接缔合 ,生成 1∶1的深红色缔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2 0nm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36× 10 4 L·mol- 1·cm- 1,SDBS的浓度在 8 3— 4 1 8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该法用于合成水样中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环己烷为溶剂,Tween-60 Span-80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纳米α-Fe2O3.首先研究了V环己烷:V异戊醇=5时Tween-60 Span-80质量分数及w(Tween-60)对微乳液体系加溶水的能力的影响,得到体系加溶水的最优组成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33.9%,w(Tween-60)=88%.在此基础上,采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纳米Fe2O3,探讨了铁氧体的失重及晶型变化规律和x=nFe3 :n(Tween-60 Span-80)对Fe2O3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400 ℃时,铁氧体逐渐转化为α-Fe2O3,600 ℃时,铁氧体已全部转化为棕红色的α-Fe2O3;氧化铁颗粒的粒径随着x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卡那霉素、新霉素对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3~5的条件下,甲基蓝(MB)与硫酸卡那霉素(KANA)、硫酸新霉素(NEO)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导致MB褪色.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08nm(KANA)和606nm(NEO),MBKNNA体系和MBNEO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2 44×104L·mol-1·cm-1和2 99×104L·mol-1·cm-1,在一定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1.
孔板型空化器羟自由基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化释放出的能量对过程进行强化是能量利用的新途径,羟自由基·OH产量直接反应了空化的强度和效果,为了提高·OH产量,寻求最优空化条件,对水力空化·OH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多孔孔板作为空化的发生元件,采用亚甲基蓝作为·OH的捕捉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间接测量·OH产量。分析了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入口压力、溶液温度、氧气混合速度和反应时间对·OH产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在16~19μmol/L时对·OH的捕捉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入口压力、溶液温度和氧气混合速度分别为0.2MPa、30℃和45L/h的条件时,OH产量最高;反应时间与·OH产量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活性氧-臭氧联用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羟基自由基活性氧与臭氧联合使用处理含酚废水,并在电磁波作用下对含酸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氧药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苯酚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这些方法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氧药剂与臭氧联用,并辅以微波能场的方法处理含酸废水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具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对于浓度为0.500g/L的含酚废水,在处理时间为5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到98.23%,COD去除率达到68.12%。  相似文献   

13.
羟自由基(·OH)氧化是电解氧化技术的重要机理之一,采用清水实验(0.015 mol/L的Na2SO4溶液)探索了周期换向电解过程中.OH的产生机理,筛选了.OH的检测方法,并研究了.OH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二甲亚砜(DMSO)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其检测效果优于以水杨酸为捕捉剂的比色法,在电压为8 V,换向周期10s的条件下反应90min时,50mL200mmol/L的DMSO可以捕捉羟自由基的量达到最大值.同时得出添加H2O2时羟自由基累积量提高的幅度大于添加H2SO4,表明可以将周期换向电解法与H2O2相结合,更广泛地将周期换向电解法应用到水处理领域.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吸附、焙烧法制备了活性炭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 ,对偶氮染料甲基橙溶液进行了电催化氧化降解规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 ,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去除机制主要是电致H2 O2 、·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水杨酸为探针性物质 ,推测出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吸附、焙烧法制备了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对染料溶液进行了电催化氧化降解规律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比较了各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显著,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机制主要是电致H2O2和羟基自由基(.OH)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水杨酸为探针性物质,推测出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is a key step in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ic process caused by airborne particles to the lung. However, there is no direct evidence fo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borne particles and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hydroxyl radicals generated in lung alveolar macrophages exposed to quartz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using a highly sensitiv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fluorescence dete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quartz particles induced the gener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amount of the hydroxyl radicals was 10-10 mol/106 cells. The viability of alveolar macrophages exposed to quartz particl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quartz concentration, showing a cle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er mannitol could increase the viability of quartz-treated cells, suggesting that hydroxyl radical contributed directly to cell death. In this study this contribu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5%?20% of cell death. The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ng potential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to surface iron content of the quartz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解法制备了具可见光响应能力的CuO/TiO2光催化剂.通过对不同光源和pH条件下体系中·OH存在量和脱色率的考察,提出了亚甲基蓝光催化脱色的机理.紫外光照射时,酸性条件下体系中有大量·OH生成,·OH扩散至液相中起主要脱色作用;碱性条件下·OH生成量较少,·OH通过与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亚甲基蓝作用来实现脱色;中性时两者协同作用.该3种条件下脱色率均远高于弱酸和弱碱时.光源为可见光时,光催化体系中电子传递产生回路,各种PH条件下体系中均只有少量·OH生成.酸性和中性条件下·OH必须扩散至液相中与亚甲基蓝反应,脱色率极低;碱性条件下亚甲基蓝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OH利用效率提高,同时由于光敏化作用的存在,使得脱色率极高.  相似文献   

18.
用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最佳改性剂、改性条件及处理的效果.通过实验方法确定HC l∶H2SO4(2∶1)的混酸为改性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效果最佳;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与粉煤灰的用量为20 mL∶10 g,室温下搅拌60 m in;改性粉煤灰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灰水比为10∶200(g∶mL)、pH值为7、室温条件下搅拌时间为40 m in;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去除率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别达到了95.50%、87.74%、94.20%.  相似文献   

19.
以乙二胺、环氧氯丙烷、十二叔胺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开环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季铵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应用腐蚀失重法研究了其在盐酸介质中对A3碳钢的缓蚀及其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ω)HCL介质中对A3碳钢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表面活性剂分子能自发地吸附在A3钢表面,在40 mg/L时其缓蚀效率已达91.5%,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20.
使用钢渣作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降解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在整个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酸度下才会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次,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双氧水浓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此外,钢渣剂量、钢渣粒径、反应温度等因素主要通过影响Fe的溶出影响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钢渣(45~58μm)质量浓度为6 g/L,双氧水体积分数为0.000 6,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60 min的酸性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9.10%.根据反应前后钢渣的红外光谱,亚甲基蓝是被氧化去除而不是被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