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合生元制剂(Synbiotics Preparation)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调节人体菌群平衡,从根本上避免了临床上抗生素治疗引发的细菌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以及其毒副作用等弊端,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一直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阐述了人体微生态、合生元组成、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市场上的合生元制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且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或活茵制剂.综述了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起源、益生菌和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作用机理、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姜瑞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230-230,18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子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益生菌、中草药和蝇蛆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黄羽乌骨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水平和盲肠内容物pH及定植益生菌数的影响,选取300只健康1日龄仔鸡,随机分为益生菌剂1组、益生菌剂2组、益生菌剂2+中草药+蝇蛆粉组、中草药+蝇蛆粉组和空白组。结果表明:1微生态制剂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增加平均日增质量和降低料质量比(P0.05)。2微生态制剂能显著刺激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并且使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和溶菌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46%和69%。3微生态制剂能通过提高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来显著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并且肝脏中以上3种酶活性的提高程度更大。4微生态制剂可显著降低肠道p H值并且使肠道益生菌的比例增加20.2%。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活检切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相互关系。应用Giemsa染色和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检测64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的Hp,总检出率为64.65%,其顺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Hp感染与胃炎萎缩性,活动性,伴肠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显著相关(P<0.01)。故认为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并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旻  邵政  张彩凤 《江西科学》2014,32(6):846-849
益生菌补充剂是国外较早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类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介绍了益生菌补充剂的概念,并综述了益生菌补充剂与运动员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分析了益生菌补充剂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并减轻运动员疾病症状的机制,并展望了益生菌补充剂用于运动员健康干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Hp持续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研究表明CagA阳性Hp菌株感染使胃癌发生危险性增加。本文对CagA阳性菌珠与胃癌前期病变萎缩、肠化相关性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文收集了1998年8月~1999年6月门诊及住院人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8岁),均为胃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每一病例均取胃粘膜活检并留取血样。凡有胃部肿瘤,手术病史,长期接受非甾体药物治疗,及抗生素、铋剂治疗患者不包括在观察之列。共在胃窦部小弯侧取5块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2块取自胃窦近体部…  相似文献   

8.
观察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CAG患者200例,根据Hp感染状态将Hp阳性者给予标准三联根除治疗后再服用叶酸,而Hp阴性者仅予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2、4年进行Hp检测和胃镜检查,再分为Hp成功根除组、Hp阴性组和Hp再感染组。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Hp阳性者Hp根除率为75.40%(95/126),失访率15.5%(31/200)。Hp再感染组治疗后3个月、1年、2年、4年临床症状评分与Hp成功根除组和Hp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成功根除组及Hp阴性组患者治疗后1、2、4年CAG病变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Hp成功根除组和Hp阴性组分别有77.78%(56/72)和63.49%(40/63)的患者胃萎缩消失或减轻,56.94%(41/72)和58.73%(37/63)的患者肠化生消失或减轻,Hp再感染组中38.24%(13/34)的患者胃萎缩消失或减轻,44.12%(15/34)肠化生消失或减轻。Hp再感染(OR=4.862,P=0.002)和Hp根除失败(OR=5.693,P=0.003)均是导致CAG进展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刺激饮食可增加Hp根除失败的风险(OR=7.235,P=0.031),吸烟、饮酒、刺激饮食均是导致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OR=1.274、3.256、3.347,P=0.026、0.017、0.021)。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治疗CAG的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还能改善胃萎缩和肠化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此外,吸烟、饮酒、刺激饮食均是导致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刺激饮食也可增加Hp根除失败的风险,而Hp根除失败和Hp再感染是CAG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用90头30-32日龄、体重相近的(长×大)断奶仔猪,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公5母).3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抗生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基础日粮+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30d.结果表明:试验各个阶段和整个试验期,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基础日粮组和抗生素组提高5.63%和7.73%、料重比分别下降7.24%和2.82%;试验第15d和第30d,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杆菌数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30d,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合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抑制粪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促进断奶仔猪健康,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益生菌补充剂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对疾病的调节作用;益生菌不但是构成肠道局部免疫的重要环节,还可对其他系统发挥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益生菌补充剂可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提高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可预防和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提高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益生菌补充剂还可通过激活调节性T细胞,负向调节特异性免疫系统,对食物不耐受、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收集Hp 阴性和Hp 感染(阳性)患者的粪便标本,选择Hp 和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大肠杆菌O157、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进行PCR 扩增。实验结果表明,Hp 阴性组中未见Hp 表达,与13C 呼气实验结果基本一致;Hp 阴性组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表达较高,而Hp 感染组中3 者表达较少;Hp 阴性组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O157。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变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菌落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HB)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6例HB患者在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谷胺酰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氨水平]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和Hp感染情况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 )组79例和Hp(-)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素、谷胺酰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水平和血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总胆素、谷胺酰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p( )组AFP水平和血氨水平显著高于Hp(-)组.结论:Hp感染可能是HB患者AFP和血氨升高的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和探讨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的感染状况而开展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0~2004年深圳地区来儿童医院就诊患儿进行抗Hp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显示722例儿童血清男性儿童Hp阳性率(9.09%)和女性儿童Hp阳性率(9.72%)大致相近, 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也随着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深圳关外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3.77%)明显高于深圳关内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11%).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ELISA法适合于在儿童中展开Hp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提示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组织感染性炎症,持续感染会导致骨组织的溶解和坏死. 目前,手术治疗及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治愈骨髓炎,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增加了骨髓炎的治疗难度.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是一种抗感染治疗的新方法,对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介绍了骨髓炎难治的原因和PACT在治疗骨髓炎方面的优势及近期的研究进展. 随着光动力治疗骨髓炎的深入研究,PACT有望成为彻底治愈骨髓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唾液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IgG测定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67例Hp阳性及20例Hp阴性患者的唾液内抗HpIgG ,并与血清抗体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唾液抗HpIgG对Hp感染的敏感性为91 1% ,特异性为85 0% ,准确性为89 7 % ,与血清测定结果接近(分别为92 6 % ,90 0%和91 9 %)。结论 :唾液抗Hp抗体测定对Hp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细菌感染之一,其感染病灶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由于幽门螺杆菌是一组基因组结构变异很大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基因碱基突变而产生的基因多态性使其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消化系疾病的发病和临床结局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检测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对发现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系疾病的易患人群和开展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与消化病感染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和酶免疫技术同时进行Hp检测,对三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估。以细菌培养为金标准,尿素酶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51%和96%,EIA法为95.35%和86%。细菌培养对Hp感染具有确认价值,但耗时较长,检测过程较复杂。尿毒酶试验简便快捷,适宜于在胃镜室快速检测以及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EIA灵敏性高,特异性稍低,但仍不失为一种Hp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p 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的关系,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2 800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及外科手术标本中Hp 的感染,并对187 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果显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萎缩、癌变时,Hp 的检出率显著降低;Hp 感染与肠化生细胞是否分泌硫酸粘液无关;高增殖型肠化生中H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提示Hp 感染不仅在肠化生的发生中起作用,而且对肠化生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肠化生向异型增生过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的机理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的诱发因素之一.Hp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通过分泌各种酶、内毒素以及Hp炎性介导和免疫反应引起.由于对Hp感染现在仍然处在研究阶段,关于Hp流行病学、感染率、根除率,由于调查方法和手段不同,因此国内外文献报道尚不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