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YQ-01改性环氧强力胶是根据几家机器制造厂家的需求,研制出来的强力代焊粘结剂。该胶是以改性环氧为主剂,加入其它配合剂配制而成的双组份室温固化胶粘剂。它具有耐酸碱介质、耐溶剂、韧性大、强度高(抗拉450~500kg/cm~2)、流动性好、适用期长(500克量1小时以上)性能稳定等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硅酸盐无机胶粘剂的固化机理,通过硅酸盐无机胶粘剂固化过程中水份蒸发速率的测定,分析了其固化过程中的失水规律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硅酸盐无机胶粘剂固化过程的失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用方程x=Akt/[kt+10exp(-kt)]加以描述,且其固化过程是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物理失水过程是控速步骤;胶粘剂预固化阶段遵循零级动力学规律,而后固化阶段表现为分形动力学特征,两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882 KJ/mol和59.191 kJ/mol.引入分形理论中的DLA(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模型和DLCA(Diffusion-Limited Cluster Aggregation)模型,探讨了硅酸盐无机胶粘剂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3.
1 .特点、用途及市场前景发泡型单组份聚氨酯胶 (MPU)属特种胶粘剂。它的特点是 :无溶剂、湿固化、发泡性好、粘接强度高。具有优异的隔热、耐水、耐寒、耐油、耐化学溶剂、耐冲击、耐振动性。是金属 (钢板、铁、铝合金等 )与岩棉板、陶瓷棉板、超细玻璃棉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纸质、铝质蜂窝板、木材等防火、保温、隔热材料粘接的唯一专用胶。也是船舶和舰艇建造、特别是造船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轮船、防火门、防盗门、制刷、轻钢结构、中央空调、保温管道、橡胶、木材、机械、汽车、仪表、化工等行业。MPU胶是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用6/66/610三元共聚尼龙树脂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改性原理、胶粘剂的原料配方、配制方法、涂胶工艺及固化条件、基本性能数据等.此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可以在低温(-60℃) 、室温、高温(120℃)长期工作.适于制造铝质蜂窝结构及要求剥离强度和耐冲击性能好的金属与金属的胶接.  相似文献   

5.
用 Berner间隙水化学动力学模式研究间隙水中 Pb(Ⅱ),Cd(Ⅱ),Cu(Ⅰ),Zn(Ⅱ)去除反应。将动力学模式应用于沉积物一上覆水,沉积物表层一下层各界面的通量及组份再循环计算,求出初级成岩过程中重金属的溶出率。结果表明这些元素的间隙水化学过程是计算沉积物一上覆水,沉积物表层一沉积物下层各界面通量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热固化过程及热分解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 PyGC-MS)研究了以降冰片烯为端基的聚酰亚胺(PMR-Ⅱ)的热固化过程和热分解行为.PMR-Ⅱ预聚体在330~390℃经不同时间(0~20h) 固化后,根据其在315~590℃裂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讨论了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固化和热分解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一种单组份硅橡胶胶粘剂的配方和性能,并选择了合适的交联体系。该胶粘剂实际考核表明用于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元件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现有的几种常用胶粘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H3PO4,Al(OH)3为主要原料合成金属基陶瓷涂层用无机胶粘剂,以磷酸盐胶粘剂为基料,添加氧化铜为固化剂,通过设计氧化铜和磷酸盐的配比即调胶比配制而成;并将其刷涂在金属基体表面.研究氧化铜粒度、调胶比、固化温度和时间对胶黏剂粘结强度的影响;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剪切强度.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粘结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磷酸盐密度增大,调胶比由小到大时,胶粘剂的粘接强度由大变小.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增大;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胶粘剂Al/P=1:3、氧化铜粉粒径为200~400目、调胶比为4g/ml、固化温度为160℃、固化时间不少于3h时,能达到理想的粘接强度.基体与胶粘剂的界面结合强度源于机械互锁与互扩散.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灭幼脲Ⅰ号及其两种类似物:灭幼脲Ⅱ号和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生长发育抑制效应的比较研究。灭幼脲Ⅰ号及其两种类似物分别以1000,500,100,50,10,5,1ppm加入人工饲料中,用这些含有药物的人工饲料喂刚孵化出来的玉米螟动虫三日,观察并比较其杀幼虫及致迟效应。结果表明灭幼脲Ⅰ号,Ⅱ号和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38,7.24和53.70 ppm。致死效应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以灭幼脲Ⅰ号的致死效应为最高。毒性大小顺序为灭幼脲Ⅰ号>Ⅱ号>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除具有杀幼虫效应外这些药物还具有致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柱层析技术,从芽孢杆菌(Bacillus sp.No.5)发酵液中分纯了三个聚半乳糖醛酸酶(组份Ⅰ、Ⅱ、Ⅲ),均为糖蛋白。分子量依次为20,000、21,000和35,000;pI 依次为7.7、8.8和4.6;最适反应温度依次为45~50℃、50℃和50℃(果胶为底物)及45℃、50℃和60℃(果胶酸为底物);最适反应pH 依次为pH9.6、pH9.4和pH9.4。还测定了它们的Km 值、氨基酸组成、含糖量、热及pH 稳定性及化合物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了组份Ⅰ的结晶,为棒状。  相似文献   

11.
LSPBⅠ、Ⅱ是由重庆大学研制的新型有机液态闪烁体,它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通用的LS_(二甲苯)一致,但它具有闪点高、挥发性低、毒性小、温度效应好、性能稳定和资源丰富等特点。LSPBⅠ、Ⅱ特别适宜于测量低能β射线,能用于生物学、医学以及农业等等。本文报导了LSPBⅠ、Ⅱ的性能及其在核医学中历时三年的临床应用。实验证明它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LSPBⅠ、Ⅱ是目前替代LS_(二甲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闪烁液。  相似文献   

12.
中温固化单组分无机/有机杂化耐高温结构胶粘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酚醛-有机硅-丁腈-石棉体系制备的结构胶粘剂,加入酚醛树脂固化促进剂使胶粘剂能够中温(130 ℃)固化,室温贮存期达半年以上,达到单组分的目的,并提高了胶粘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其瞬间耐热可达900 ℃,常温剥离强度可达1.7 kN/m,用于导弹弹头、发动机喷嘴等碳-碳复合材料的自粘或与金属材料的粘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马来酰亚胺桐油酸酐(MTOA)耐热固化剂及固化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的特性.证明了MTOA环氧胶具有桐油酸酐(TOA)环氧胶相似的固化特性.结果表明MTOA可快速固化环氧树脂,该固化物有高的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和高温电气性能.可用于耐热胶粘剂、浸渍漆和F级耐热绝缘材料,适用于大型高压发电机.  相似文献   

14.
浙江淳安千岛湖库区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类型有木荷防火林带(类型Ⅰ)、木荷-苦槠防火林带(类型Ⅱ)、桂花-峨嵋含笑防火林带(类型Ⅲ)和桂花防火林带(类型Ⅳ)4种类型;类型Ⅱ和类型Ⅲ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类型Ⅰ和类型Ⅳ;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相似度比较,以类型Ⅱ最高,类型Ⅰ次之;千岛湖森林的阔叶化改造对于提高林地防火效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建议千岛湖库区森林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应选择以类型Ⅱ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防火效能好、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相似程度较高的生物防火林带,重视林下连蕊茶、隔药柃、杨桐、乌饭树等常绿阔叶小乔木的保育,实现防火林带建设与阔叶化林相改造相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大型钢管无溶剂环氧涂层自动涂装技术的系统组成、工艺流程、质量检验和涂层修补措施。大型钢管无溶剂环氧涂层自动涂装技术采用热固化技术、涂料加热技术,运用双组份喷涂设备喷涂无溶剂环氧涂料,漆膜均匀厚度偏差小,一次成膜厚、固化时间短,提高防腐涂层的整体防腐性能和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筛选出菌毒复合剂Ⅰ、Ⅱ号防治效果最佳,林间虫口减退率达76%,蛹期虫口减退率98%,公顷用量Ⅰ号1200亿PIB,Ⅱ号2400亿PIB.  相似文献   

17.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分散在水中进行胶化得到大豆蛋白基础胶,再与双醛淀粉糊化液混合制成可用于人造板行业的胶粘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双醛淀粉用量对大豆蛋白胶粘剂粘度、粘接性能与耐水性能的影响,以及固化时间与温度对大豆蛋白胶粘剂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双醛淀粉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比较烟草嘎叶蝉[Alobaldia tobae(Matsumura,1902)]和电光叶蝉[Maiestas dorsalis(Motschulsky,1895)]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及其上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为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两种叶蝉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显示:两种叶蝉成虫触角的形态相似,触角为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柄节和梗节较为粗短,其上分布有鳞状突起;鞭节较为细长,由许多亚节组成。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分为5种类型。烟草嘎叶蝉柄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和钟形感器(ScaⅠ),梗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锥形感器(SbⅠ)和刺形感器(SchⅠ),鞭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Ⅱ)、锥形感器(SbⅡ和SbⅢ)、钟形感器(ScaⅡ)和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电光叶蝉柄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和钟形感器(ScaⅠ),梗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锥形感器(SbⅠ)和刺形感器(SchⅠ),鞭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Ⅱ)、锥形感器(SbⅡ和SbⅢ)、刺形感器(SchⅡ)、钟形感器(ScaⅡ)和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说明两种叶蝉触角感器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刺形感器(SchⅡ)仅分布在电光叶蝉触角鞭节。两种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在雌、雄成虫间几乎无差异,在感器数量、分布和触角长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1.用电导度法,电位法,郭子电迁移法,研究了Th(NO_3)_2-C_7-N_aOH-H_2O体系,确定钍与五棓子酸在PH<6时形成组份比为1:1的难溶化合物,PH>7时形成1:1的可溶性络合物。 2.从溶液中分离出了两种组份比为1:1的化合物(Ⅰ)或(Ⅰ′)及(Ⅱ)或(Ⅱ′),前者为一难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及苯的固体,但可溶于无机酸及过量碱中。后者为棕色无定形物质,溶于水呈橙红色,显微碱性,但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中。钍在此化合物中以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用(NH_4)_2C_2O_4,NaOH,及NaF不能自其水溶液中检出Th~(4+)。 3.提出了钍与五棓子酸相互作用的可能的反应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元素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确证了合成的单异丙氧基三(二异辛基磷酸基)二核铝酸酯(Ⅰ)、单异丙氧基三(单异辛基,异辛基膦酸基)二核铝酸酯(Ⅱ)和单异丙氧基三油酸基二核铝酸醋(Ⅲ)的化学组成。应用均相水解法测得它们的水解稳定性是Ⅰ<Ⅱ<Ⅲ。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解释其水解稳定性的原因。化合物Ⅰ、Ⅱ分别在210℃和195℃开始失重,Ⅲ也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其热分解行为较为复杂,这与它的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