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黄芩苷转化培养液进行处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黄芩苷转化效果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只有培养液经超声波处理的实验组中有苷元黄芩素的吸收峰出现,超声波处理对黄芩苷生物转化有显著影响.实验确定超声波最佳处理条件为频率40kHz,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芩苷生成黄芩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 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 发酵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该菌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发酵产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其中转化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相似文献   

4.
密闭干热对黄芩苷、黄芩素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HPLC法检测,考察了密闭干热对黄芩苷、黄芩素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闭的条件下,黄芩苷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高纯度黄芩素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黄芩制备高纯度黄芩素的方法。采用酸沉碱溶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通过水解黄芩苷制取黄芩素粗品,再经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纯化,得高纯黄芩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其纯度为99.35%。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黄芩素纯品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FTIR)、紫外吸收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结果表明其为目标产物。 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黄芩药材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亚临界水提取测定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水量对提取量的影响,并与有机溶剂甲醇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160 ℃, 60 min时黄芩素、汉黄芩素萃取量比较高;在110 ℃, 10 min时黄芩苷、汉黄芩苷萃取量比较高。亚临界水提取法的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该方法可以实现中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有利于中药材的绿色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芩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中药黄芩提取工艺,以HPLC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溶剂用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黄芩粒度5个因素对黄芩苷提取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为60%,乙醇溶剂用量为70~90 mL,浸泡时间为0~3 h,回流时间为120 min,黄芩粒度取0.1~0.5 mm为最佳的提取条件.本工艺设计合理,方法方便实用,预测性强,是优化中草药提取工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黄芩为原料、甲醇为提取剂,采用醇提酸沉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甲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醇提条件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为6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10,黄芩苷提取率可达到23.03%.该方法提取率高,纯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反相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RP HPLC法对不同产地黄芩的有效部位主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初步分析不同产地样品之间的质量差异.色谱条件为:zorbax5μmEclipseXDB C184.6mm×250mm柱,甲醇 0.4%(体积分数)磷酸流动相,280nm紫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黄芩素和黄芩苷分子进行构象扫描,获得2个化合物的最低能量构象并对其进行了全优化.从分子的几何结构、酚羟基解离能BDE、绝热电离势IP、HOMO和LUMO能级以及其能级差ΔE(LUMO-HOMO)等方面分析了2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6位的酚羟基为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最大反应活性位点.在非极性溶剂中,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取决于分子中酚羟基的脱氢能力,黄芩苷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黄芩素的抗氧化活性.在极性溶剂中,抗氧化活性取决于分子中单电子的电离势,黄芩苷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黄芩素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和精制的最佳工艺,以水、60%乙醇、碱水为溶剂对黄芩进行了回流提取,浸膏分别采用酸沉工艺和D101吸附纯化工艺精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出膏率,黄芩苷的得率和含量.结果表明: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黄芩出膏率最高,为20.73%;酸沉淀法精制醇提物黄芩苷得率最高,为11.93%;酸沉淀法精制水提取物黄芩苷含量最高,为69.29%.说明以大孔树脂精制醇提物和酸沉法精制水提物,能获得较高的黄芩出膏率和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黄芩愈伤组织和栽培黄芩的生长特性和黄芩苷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黄芩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黄芩苷的积累并不同步,而是先生长后合成.栽培黄芩在6~7月和8~9月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其中6~7月的黄芩地上部分增长量最为显著,增长了582%,在此期间主要进行初级代谢,在9~10月,根部的黄芩苷含量快速积累,其含量提高了76.4%,而茎叶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明显减小,分别减少了33.8%和21.5%,说明黄芩生长由初级代谢向次级代谢快速转化,这与在黄芩愈伤组织中的积累规律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优选黄芩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在不同水平对配方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总含量和出膏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影响成分总含量和出膏率的因素按程度大小依次为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且不同煎煮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验证实验,确定黄芩配方颗粒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1 h,煎煮3次。本研究优选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出膏率较高且较为稳定,可用于黄芩配方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黄芩饮片水煎煮最佳粒径,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黄芩水煎煮工艺,以黄芩苷溶出量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并比较不同粒径范围黄芩饮片的黄芩苷溶出量.结果发现黄芩饮片优化的水煎煮工艺为煎煮60min,12倍加水量,煎煮3次.粒径范围为(2,3]mm的黄芩饮片在优化煎煮工艺条件下,黄芩苷溶出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芩饮片的中性甲醇提取物,在酶的作用下研究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及其转化率;方法:采用酶分解方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和紫外分光分析.以黄芩苷的转化率为指标,通过控制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得到黄芩苷转化的最佳工艺;不同因素影响大小排序如下:温度时间纤维素酶浓度pH,其中pH对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将响应面最优工艺与实际操作结合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H=5、纤维素酶浓度为30 U/g、时间为6. 5 h、温度为50℃.该方法简便、快捷,对原料药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制得小粒径的纳米金颗粒(AuNPs),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其修饰在碳纤维电极(CFME)表面,基于电化学法构建了一种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良好的测定黄芩素的微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等对电极及修饰材料进行表征,运用差分脉冲法、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法考查了黄芩素在电极修饰前后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扫速、缓冲液pH、电沉积时间等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AuNPs对黄芩素具有显著的电催化性能,AuNPs/CFME对黄芩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最佳修饰时间为10 min.黄芩素浓度在0.05~10μmol/L时,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0.4409C(μmol/L)+0.7066,R2=0.998.该方法响应速度快、稳定性较好,可用于黄芩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采用DFT 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下优化计算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分别从自然电荷分布、酚羟基的解离焓及前线轨道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活性.结果表明;4个分子C5处酚羟基氢原子上的正电荷数都是最大的,所带正电荷顺序是: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酚羟基的解离能分析得到抗氧化活性顺序与其相同;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ΔE的顺序是: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消除.OH自由基的过渡态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是113.2kJ.mol-1,反应热为-1 053kJ.mol-1.各种计算数据都表明黄芩苷在这四种黄酮化合物中的活性最大,消除自由基的理论活性顺序与文献报道的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稳定的黄芩细胞悬浮系,采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接种量、光照与否和pH值等3种物理因素对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与黄芩苷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浊度随培养时间呈现"S"形变化曲线;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0.2 mg·L-1 2,4-D、2.0 mg·L-1 6-BA和3%蔗糖,选取1.0 g·L-1的接种量、pH 5.8,并在25℃条件下进行暗培养,最有利于黄芩苷的积累,黄芩苷含量最高可达7.425μg·g-1FW。  相似文献   

19.
黄芩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及其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首次建立了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测定方法,并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和黄芩苷生成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水-甲醇-磷酸(47∶53∶0.2),流速为1 mL/m in,检测波长为280 nm,室温.结果表明:黄芩苷在2.6μg/mL~120μ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0.8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稳定性好,可用于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汉黄芩素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汉黄芩素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作用于U251细胞系,通过核染色观察形态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分析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的细胞,DAPI核染色呈致密浓染,并伴有凋亡小体的出现;MTT法测得U251细胞的增殖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率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作用24 h的IC50为145.87 μmol/L; Annexin V-FITC /PI流式细胞检测证实汉黄芩素确实可以诱导U251细胞凋亡,并有剂量依赖的性质;通过比色法证明在药物处理过的细胞中,凋亡标志性酶Caspase-3被激活,且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研究表明,汉黄芩素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