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藏药大籽蒿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牛樟芝乙酸乙酯提取物对7种多重耐药性人体致病细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并检测相应致病细菌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牛樟芝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达到6. 25 mg·m L-1,而质量浓度为50. 00 mg·m L-1的6种抗生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均没有抑菌效果. 50. 00 mg·m L-1的牛樟芝提取物对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相同质量浓度下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该研究有利于新型抗耐药性细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喙尾琵琶甲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初步判断其抑菌效果.结果: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对5株MRSA的MIC值为0.98~1.95 mg/mL,MBC值为3.9~7.8 mg/mL.结论:喙尾琵琶甲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苏云金杆菌7216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贯叶连翘总提取物作用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7216并经光照和未光照处理后对该菌的抗菌作用。检测了提取物作用时,在12h的培养过程中7216的光密度(OD640nm)值、活菌数(CFU)及提取物最低杀菌浓度(MBC)值。结果表明提取物对7216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这两种作用与其浓度有关,但不需光照。  相似文献   

6.
用常规打洞法测定了中药“脱腐生肌散”对从临床分离的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11株绿脓杆菌的抑(杀)菌作用,并兼与10种常用抗菌类药物作了对比性测定;同时选取Oeding氏Ⅰ型,Ⅱ型,Ⅲ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及绿脓杆菌2株,分别测定了“脱腐生肌散”的抑菌效价及抗茵性质。发现供试菌株对部分抗菌类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但对“脱腐生肌散”均100%敏感,且无明显株间差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8000和1:16000;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1000和1:2000—4000。这些结果提示,临床应用“脱腐生肌散”治疗创伤时所呈现的抗感染作用,主要与其所具有的直接抑(杀)菌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临床分离的6种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叶下珠乙醇、水提取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叶下珠水提取物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3goL-1、1.953goL-1、7.8125goL-1、3.90625 goL-1,抑菌作用强,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3.90625goL-、3.90625goL-1、31.25go-1,杀菌作用强.结论:叶下珠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可供开发此药用资源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单刺仙人掌乙醇提取物和超声波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制。方法:以乙醇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仙人掌原液,用K-B法分别测仙人掌提取物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以常量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抑菌曲线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仙人掌原液对实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超声波提取物。抑菌曲线表明,乙醇提取物原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9 h内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大理地区的单刺仙人掌两种提取物对本实验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超声波提取物好。本研究可为仙人掌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研究了JXNU-1所产抗生素对G-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JXNU-1所产抗生素对产气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氏菌等常见G-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其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是最低抑菌浓度的8 ~16倍.杀菌曲线表明其对G-的杀菌作用非常快速,8h的杀菌率已超过90;.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抗G-的作用机理在于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和生姜提取物体外联合抑菌效果。方法:以酶解法提取大蒜提取物,用K-B法分别检测大蒜和生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用宏量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以微量稀释法检测大蒜和生姜提取物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大蒜提取物对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生姜提取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蒜提取物对标准株ATCC 25923、ATCC 90029和临床分离株1420的MIC均小于生姜提取物;大蒜与生姜提取物联合使用时,对标准株ATCC25923的抑菌作用是无关作用,对临床分离耐药株1420的抑菌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对ATCC 90029的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结论:大蒜和生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大蒜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显著强于生姜提取物。大蒜与生姜提取物联合使用时,可增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20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的抑菌效果,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1.
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经光照和未经光照处理后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总提取物对枯草杆菌有强烈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并且其抑菌或杀菌作用与其浓度有关,但不需光照。  相似文献   

12.
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研究了金丝桃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贯叶连翘醇提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40%乙醇洗脱可以除去大量杂质,80%乙醇可以解吸吸附树脂柱上的金丝桃素,该方法操作简单,消耗低,产品中总金丝桃素含量可达2.13%,提取率为81.3%。  相似文献   

13.
贯叶连翘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贯叶连翘因其显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贯叶连翘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萘骈二蒽酮类化合物、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概述了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HPL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拟为大量制备贯叶连翘活性成分以及相关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70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乳酸菌LAB30、LAB211。研究这2株乳酸菌的抑菌物质发现:排除酸性产物乳酸、乙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LAB211和LAB30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液进行蛋白酶处理,LAB30的发酵液经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均有降低;而LAB211的发酵液经蛋白酶K处理后有所降低,胰蛋白酶处理没有变化,因此可以判定这两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利用特异性引物PCR分析可知,LAB211和LAB30产生的细菌素并非nisin。抑菌谱实验表明,LAB30和LAB211的发酵液不仅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而且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LAB211和LAB30产生的是一类广谱细菌素。  相似文献   

15.
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果显示氧化石竹烯(6.94%)、环十二烷(3.67%)、苄醇(2.14%)、斯巴醇(3.36%)、环十四烷(1.96%)、苯并呋喃酮(1.30%)、喇叭茶醇(1.32%)等化合物为贯叶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论西北地区的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产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有很大不同,说明地域和气候环境对植物的成分组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壳聚糖对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50 kD,100kD,200k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所有被试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分子质量增大,壳聚糖的抑菌作用逐渐减小,相应最小抑菌浓度在0.5 g/L以上.同时探讨了壳聚糖抑菌作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热稳定性良好,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对壳聚糖的抑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北五味子抑菌活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津杯法和平板二倍稀释法检测了2种五味子水提取物对8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2种五味子提取物对8种供试细菌大肠杆菌ATCC25922和ATCC35218、普通变形杆菌CMCC49027、沙门氏菌CMCC50094、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粪肠球菌CMCC322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不具有抑制作用,对同一种供试细菌北五味子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南五味子,最小抑菌浓度比南五味子至少高1个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常见致病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13种抗菌药物对7株中华鳖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从河南郑州的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的菌株较湖北武汉、湖北咸宁的病鳖体内分离的菌株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强,而从武汉和咸宁产地的病鳖体内分离的菌株其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推测滥用药物和用药方法不当是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贵阳分布的贯叶金丝桃种子采用光照和暗处理,两种繁殖方法都能使种子萌发,但光照处理较暗处理的种子;播种到种子开始萌发所需时间提前1-74d;播种到种子萌发终止期缩短24-67d;种子开始萌发到结束缩短11-25d;平均种子发芽率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