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为中等体型(38~42厘米)的凤头燕鸥,与大风头燕鸥的主要区别是其喙的尖端具有黑色的端斑,因此被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对于它的食性、习性、繁殖等情况,目前所知甚少。黑嘴端凤头燕鸥最早在1863年发现于中国,1937年在青岛附近的沐官岛又采集到15雄6雌共21个标本。  相似文献   

2.
"孤岛时期"的穆时英、刘呐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文学史上,穆时英、刘呐鸥在伪上海"孤岛时期"的活动扑朔迷离,对其身份、死因说法各异。这对"新感觉派"的研究很不利。现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和汪伪时期上海报界的实际情况,认为他们都曾效力于汪伪汉奸政府的新闻宣传;但穆时英并不是汉奸,他的身份是中统特工但被军统误杀;刘呐鸥虽然是汉奸,但他是因赌场经济问题被青红帮暗杀,不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意识引导下的乡土诗歌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道路与中国历史的和谐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着,在此"前景"下,具体地历时分析了陈有才"新乡土诗"创作从歌谣体向口语体变化所体现的"现代性"及其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秦观的诗歌历来为词名所掩,后人对秦诗的关注远少于秦词,并留下了"女郎诗"的讥评.从文本入手,对"女郎诗"这一文学批评现象进行深入辨析,针对性地探讨秦观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创作手法,以还秦观诗歌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诗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问题历来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艺术表现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独特新颖的意见,其中之一即是著名的"一意"一笔"说.这个诗学见解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是别具一格的,是联系船山诗学"以意为主"和"诗道性情"两个命题的内在枢纽,旨在创造一种纯净的诗美.  相似文献   

7.
对昌耀写于1961年的一首小诗的文本进行剖析,将昌耀诗歌纳入文学史中,从文学史的视野中指出昌耀诗歌对主流诗歌超越的诸种质素,并进一步揭示出昌耀诗歌产生的深层原因和一个伟大诗人产生的规律,进而探寻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在鸭绿江河口的中国一侧——辽宁省东港市安康渔村赵氏沟滩涂进行观鸟,发现一群百余只黑尾鸥,种群中近一半是亚成体,其中有一只羽色特别,全身皆白,无一处染黑、灰,从体型、大小、嘴及腿颜色上看,同黑尾鸥没有两样。7月16日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又发现了该鸟,并进行了野外拍照。观察中发现该鸟嘴、腿部的黄绿色较淡,嘴前端的红、黑斑也淡,竖起双翅,翅下羽毛也全自。在众多黑尾鸥中夹杂的这只白色海鸥甚是显眼。因此,可断定这只白色海  相似文献   

9.
<诗大序>即<毛诗序>首篇,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提出了儒家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若干美学原则,是中国传统主导美学思想的总论.本文拟从"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的本质、诗的政教功用、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阐述<诗大序>与汉代美学思想的内在渊源.着重论述<诗大序>的根本文学观--"美刺说"对后世文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夷平 《科技信息》2012,(18):173-173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里、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许多英美译者认为: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能够提高诗歌的视觉形象表现力,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的境界也被他们所接受,并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庞德正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汉诗译作《神州集》把欧美现代诗歌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本文用以"愁"为题材的两首中英诗歌结合庞德译本,对比中英诗歌的语言及意象。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图书共13册日前出版。这套丛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尚无系统研究学会史的著作这一空白,也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献礼图书。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和国史研究是史学的两个新兴分支学科,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口述历史不但弥补了国史研究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对于探究国史发展规律和国史研究方法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当代中国研究所作为国史研究的重镇,一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为推动我国口述历史的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史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后半生最下工夫的领域。上海三部曲、戴笠研究以及一批上海史论文,是他在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他之所以钟情上海史,是因为研究这个领域有意义、有趣味、有特质、有资料。透过上海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魏斐德后半生的治史方法,这就是"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具体体现为,史料必求其极度翔实,叙述必求其周密生动,结论必求其圆通牢靠。他研究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历史,但采取开放的、多视角的态度,不将治史者的价值判断强加给读者,这恰恰是现代或后现代的史学特点。魏斐德是涵化了中西优秀史学传统的、有着当代开放精神的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浅谈清华校史工作中口述史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史在推动清华大学校史研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清华大学校史工作者5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对校友的访谈,数十年来一直重视并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文章旨在总结清华校史工作者数十年来的采访实践成果,成果的运用,以及逐渐摸索出的一些规律和发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樊树志教授所著<国史概要>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通史类教材之一.但该书中的部分科技史内容存在误读文献和分析不当之处.这里就张衡是否首次论述月食成因、天狼星的喻义、对北宋<崇天历>和元代郭守敬<授时历>的评价与分析等问题予以纠误.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史是研究地理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地这学科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本文从地理学史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性质、意义、方法与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地理学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日本战争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右翼分子,企图为历史翻案,拒绝承担侵华战争历史责任。若槻泰雄作为一个具有理性与良知的日本学,针对这股反历史潮流之风,在其名的《日本的战争责任》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的责任,战争根源于天皇与天皇制。此言既出,冲击了日本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日本民众从更高的理论角度认识那段历史、去认知战争的性质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梁启超、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宋文炳、李济等人为首的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许多成果,使中国民族史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成为了有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明确的研究对象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的学科,为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应基于"温和的相对主义",在若干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正反两方面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