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闲话大鲵     
说起大鲵,人们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提起娃娃鱼,那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几乎每个人从孩童时起,就听说过“娃娃鱼”了,但熟悉它的人恐怕并不多。能一睹它尊容的人就更少了。“娃娃鱼”的称呼源于其叫声犹如婴儿的啼哭。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别看它名为“娃娃鱼”,却是个凶猛的肉食者,鱼、蛙、虾、蛇,甚至  相似文献   
2.
太白寻鲵记     
大鲵属两栖纲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两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1米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鲵肉质鲜嫩,遭到人为滥捕,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其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为了了解大鲵的生存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鲵生境和野生数量调查。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发现上海地区鸟类新记录3种:史氏蝗莺(Locustella pleskei)、斑背大尾莺(Megalurus pryeri)、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史氏蝗莺为旅鸟,秋季在芦苇群落中栖息;斑背大尾莺和钝翅苇莺为夏候鸟,在芦苇和互花米草群落中栖息.班背大尾莺在互花米草群落中营巢,其雄鸟在调查区域内的密度为0.5对/公顷.新记录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过去调查遗漏或是由于环境变化导致的鸟种迁入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Prcapra przewalskii)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其历史分布范围包括青海、宁夏、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区。大约130年前,俄罗斯探险家Nikolai Przewalski在现在的内蒙古首次发现了这种羚羊。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无限制的猎捕,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为中等体型(38~42厘米)的凤头燕鸥,与大风头燕鸥的主要区别是其喙的尖端具有黑色的端斑,因此被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对于它的食性、习性、繁殖等情况,目前所知甚少。黑嘴端凤头燕鸥最早在1863年发现于中国,1937年在青岛附近的沐官岛又采集到15雄6雌共21个标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