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系统研究和比较<至大论>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方法 文献考证和比较研究.结果 <至大论>中的日食时差算法采用了一种相当漂亮的近似算法,而<苏利亚历>中的日食时差算法则采用的是和现代数值计算中单点迭代算法完全等价的一种算法.结论 从时差算法的合理性方面考虑,<苏利亚历>要明显优于<至大论>,但是在符号选择上,<至大论>远较<苏利亚历>科学.  相似文献   

2.
《纪元历》定朔算法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数学公式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方法 数学建模与算法分析.结果 <纪元历>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历法,其推朔模型及精度可以代表宋代历法的整体水平;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将<纪元历>的定朔算法公式化,并给出在计算机上实现定朔算法的基本思路.结论 根据<纪元历>的定朔算法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为进一步的考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立成表是古历中推算日、月、五星运动时,为简化计算所造的表.元代<授时历>是中国古代历法的巅峰之作,可惜<元史*历志>中没有收录它的立成表部分.在韩国保存有署名王恂的<授时历立成>奎章阁本1册.该文对这册立成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它确是在元代所做,其刊行时间为朝鲜世宗时代,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其中出现的四暗星内容对于<授时历>本身的历法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授时历》外行星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元代<授时历>推算木星、火星和土星赤经精度.方法 文献考证和比较研究.结果 在1282-1302年间,<授时历>推算木星、火星和土星赤经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分别为0°.61,0°.98和0°.38,木星、火星和土星赤经的绝对值最大误差分别为1°.69,4°.20和1°.13.结论 <授时历>外行星计算"精度"达不到南宋历法家制定的"差天一度"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征引大量有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从分析"<大衍>写<九执>"一案发生时的天文历算"人际关系现场"和"学术现场"出发,论证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阐明了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同时指出该项指控还反映了南宫说、陈玄景等一些职业天文历算学家设法维护他们所代表的官方天文历算机构之正统地位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纪元历》等8部宋代历法的定朔推步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历法中,定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定朔的推算精度直接影响推算日月食的精度.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清晰梳理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并严格按照其推朔过程编写计算机程序,计算出<纪元历>等8部历法颁行期间的每次定朔时刻.将这些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各部历法推算定朔的精度,就此对各历的优劣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指出精度的降低是宋代频繁改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癸卯元历>自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在我国行用,直至民国期间的"改历",几近200年.癸卯元历以33年为周期来设置闰年,即第1-28年每4年设1闰、第29-33年的第5年再设1闰,33年共设8闰;折合1回归年为365.24242424日,比现行的格里高利历还精确.<癸卯元历>的这一特点使之成为世界上又一颇具特色的历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杰出的古代少数民族科学家耶律楚材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尤其对他编纂<西征庚午元历>、提出"里差"概念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给予了重点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行星计算精度——以《纪元历》外行星计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内容,历法家从汉魏时期开始就已经将五星预报的精度视为检验历法优劣的标准之一.北宋时期.历法家对五星测算误差的要求是差天二度以内,而南宋时期的标准已提高到差天一度.通过全面考察<纪元历>行用期间外行星计算精度,指出<纪元历>木星和土星计算误差达到了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而火星的计算误差则没有完全达到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由穆尼阁翻译的<天步真原>一书的底本是比利时天文学家兰斯玻治的<永恒天体运动表>.兰斯玻治是哥白尼学说的信从者,他的天文表是以日心地动理论为基础编制的.从穆尼阁翻译该表的目的及一些中国学者曾从他那里了解到西方地动说的事实来看,<天步真原>的原本中很可能使用的是日心地动模型,而薛凤祚在将该书辑入<历学会通>时对这些模型中的日地位置作了人为的颠倒.  相似文献   

11.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合内、外史的历史叙事模式.数学史研究受哲学、历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史等学科"文化转向"的重要影响,也呈现出"文化转向"的趋势."大历史观"映照下的数学史研究应基于"温和的相对主义",在若干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正反两方面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当文山州、县两级新编志书结束时,旧志整理也传来喜讯,由文山师专组织整理的《开化府志》、《广南府志》点校(注)本于2004年出版发行,为文山州地方志事业锦上添花。披阅中,颇感校勘精,功夫深,价值高。现从两个方面将这一成果向志界同仁和关心热爱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人士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图书共13册日前出版。这套丛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尚无系统研究学会史的著作这一空白,也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献礼图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文化史研究区别于以往的数学史研究、数学思想史和数学社会史研究.数学文化史研究要梳理出不同民族的数学文化在数学符号表征、理论体系构造、数学家群体构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数学文化史研究要说明不同民族数学文化在其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尹传红 《科技潮》2010,(6):52-53
“高科技小说大师”克莱顿早年进入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读书,后来就读于哈佛医学院。年轻时他曾以约翰·兰格的笔名创作小说,以弥补执教收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在民间文化口述史研究中,采取以生活空间为描述与解释的坐标、以包括技艺活动在内的日常生活为描述与解释的中心、以生活事件为描述与解释的向度的研究策略,加强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相当大的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卓有成效的民间文化口述史计划的陆续展开以及以口述资料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个案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口述史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史研究是魏斐德教授后半生最下工夫的领域。上海三部曲、戴笠研究以及一批上海史论文,是他在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成就。他之所以钟情上海史,是因为研究这个领域有意义、有趣味、有特质、有资料。透过上海史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魏斐德后半生的治史方法,这就是"无法之法,乃为上法"。具体体现为,史料必求其极度翔实,叙述必求其周密生动,结论必求其圆通牢靠。他研究中国历史,熟悉中国历史,但采取开放的、多视角的态度,不将治史者的价值判断强加给读者,这恰恰是现代或后现代的史学特点。魏斐德是涵化了中西优秀史学传统的、有着当代开放精神的杰出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