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狭义的新文学图像,主要是指现代文学作品在创作、传播或接受过程中,所伴随或衍生的封面、插图等相关图像,它们不仅具有新文学版本学的研究价值,还隐含丰富的学术信息;广义的新文学图像,还包括那些虽不一定与文学作品内容发生直接关系、但有助于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背景性、资料性图像,它们更多地是给文学欣赏和研究提供一种鲜活的历史场景,构建一种切实的阅读和研究通道。  相似文献   

2.
波动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它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按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分为:横波和纵波。下面对机械横波的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了对声带视频记波图像中的振动信息的自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视频记波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可清楚地了解声带振动特性,同时能够为临床诊断声带疾病提供量化的依据;为进一步认识声带振动特性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物理规律常用数学公式和图像来表示,要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用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特别掌握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中的关于斜率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无损检测图像具有易受噪声干扰且目标占图像面积较小的特性,以图像块为基本单元,提出一种较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抑制式模糊C均值算法用于无损检测图像的分割.首先,对图像块内像素的权重进行自适应确定,其权重受图像块内像素的空间距离和灰度值大小的影响;然后构建了图像块的模糊不确定性模型,并以图像块为基本单元将其引入至新的目标函数并进行求解,给出算法的执行流程;最后采用无损检测图像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SVM和灰度基元共生矩阵进行图像数据库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其关键技术是:(i)提出一种检索图像内容纹理统计特征的新方法,定义若干规范灰度像素模式基元;计算这些基元沿不同方向和不同跨距成对出现的概率,可以组成灰度一基元共生矩阵;该矩阵可用来描述图像纹理方面的特征。(ii)通过构建分类矩阵进行二叉树判别,扩展了SVM的多类分类功能。实验测试表明该法可行,且具有较好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单元图像和单元特征的概念,并在不同层次上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多重描述。根据这些描述用欧氏距离来度量图像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检索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全景图像的拼接中,各子图间颜色不匹配会严重影响全景图像的效果,甚至会产生错误的拼接。选取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图像颜色校正方法,然后对各种不同失真情况的图像分别在RGB、YUV、HSV几个颜色模型中进行图像颜色校正,并对比所得的实验结果;讨论了针对不同的失真情况,如何选取合适的颜色模型,使图像校正取得更好的效果。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颜色空间校正图像,可以显著地提高所生成全景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质点-弹簧模型的图像变形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仿真系统中对仿真的实时性和视觉效果上的真实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质点-弹簧模型,采用传统的质点-弹簧模型与虚拟弹簧共同表征图像的表面,利用Verlet数值积分更新图像变形期间的质点位置,使用双线性插值技术实时绘制出动态变形的效果.在OpenGL环境下对改进的3D质点一弹簧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逼真地模拟出图像变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单片机程序控制波动演示仪,给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波动演示仪的功能包括:波的向右运动演示。波的向左运动演示.静态波形演示。波的传播中同相点及反相点演示,单一质点振动演示等.各种波形的运动速度可以调节,并可单步执行.  相似文献   

11.
文林  李会 《科技信息》2013,(21):47-48
本文利用DIS,对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动系统的运动过程动态跟踪和数据记录,绘制出质点受到弹簧的拉力及其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像。重点对a-t图和F-t图分别进行分析,既得到了实验结果,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图与析图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婷  谈勇  张虎 《实验室科学》2014,17(5):60-62
在示波器的使用实验中,与传统仪器实验相结合通过虚拟示波器进行等振幅下,多种频率比与不同相位差情况的李萨如图形观察实验,可更加直观方便地学习测量正弦振动频率的方法并加深理解互相垂直振动合成理论。将传统仪器实验与虚拟仪器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显著改善了示波器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不仅是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也承载者丰富而玄妙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在中西文化中产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象征和联想意义。为此,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1,3,7,9),归纳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丰富涵义,并从跨文化的角度,从神话迷信、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地域环境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以期对中西文化研究、语言学习及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振动叠加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振动叠加的拍现象和李萨如图形,并利用MATLAB软件模拟了拍现象和李萨如图形;针对实验中李萨如图形的旋转情况,从理论和数值计算上分析了初相差变化以及信号频率的相对微小差异对图形稳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解释其转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虎图形的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有其出现时代的合理性,但随着虎图形兵器材料的增加和对巴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学术界图腾说、族徽说、文字说、虎神说4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倾向于认为兵器上的虎图形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巫术色彩浓郁的虎神崇拜的体现,与当时的军事集团有很大关系;虎图形的主要性质一是虎神,二是在图形符号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图语性质。  相似文献   

16.
孤立子内波会对声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软件对孤立子内波影响下的声学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了孤立子内波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孤立子内波对声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孤立子内波会影响声线的传播轨迹和传播损失,可使声场能量分布更均匀.孤立子内波还会对声矢量场产生影响,使水平质点振速传播损失减小,使垂向质点振速略微增加.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光线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和光波的干涉原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解释了会聚线偏光经过单轴晶体时所形成干涉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thematica软件数值研究了线性阻尼对作为二维简谐振子运动轨迹的李萨如图形的影响。发现阻尼的作用一方面使分振动的振幅以指数方式减小,减小的时间常数与阻尼的大小成反比,结果图形迅速向原点收缩;另一方面使分振动的频率减小,结果图形发生缓慢地变形。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过去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文字文化已逐渐转化为图形文化。图形文化简洁易懂,易于传播,消除了语言的隔阂,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本文着重探讨图形、图形文化以及图形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和在图形文化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负形已不再只是仅仅作为衬托正形的底色,而可以通过种种联想,在保留正形完整的基础上,把它也设计成一个完善的形态。正负形的并存,不仅可以体现一定的精神内涵,同时。在视觉上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错视效果,从而使图形能够出色地完成吸引受众、传递信息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