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是食品污染中常见一种物质,本文笔者重点介绍了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的化学检测分析方法,以期通过提高食品的检测方法,促进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是在湿热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曲霉次代谢产物,由于毒性较大,因此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也比其他毒素要显著。随着20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也日益加深。由于黄曲霉毒素极易产生在一些食品中,因此国际上对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有一个严格的限制。而该文就着重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快速检测方法,并对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食品及农产品中,因真菌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是人们健康的一大威胁.因此,探寻一种简便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配体交换的方法,使用磷酸化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将油酸分子包裹的油溶性上转换纳米颗粒改性为水溶性纳米颗粒.在构建水溶性纳米荧光探针的同时,保留了适配体识别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结合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小分子竞争法快速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L,检测限为2.4ng/mL.将该方法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3.8%~111.6%.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群衍生物,可分为B1和G1两大类。黄曲霉毒素性质较稳定,其产生菌黄曲霉菌在自然条件下较易生长繁殖,并产生具有毒性的黄曲霉毒素,此毒素对人类造成致突变危害、肝脏危害等,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检测黄曲霉毒素需要简便、快速、容易操作的方法。预防黄曲霉毒素产生危害的主要措施是防霉和去毒。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的物理检测是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近红外和传感器方法检测精度差的问题,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黄曲霉毒素B1溶液对太赫兹波的响应。首先根据B1溶液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光学参数(主要是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不同,对B1溶液的太赫兹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再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能够对黄曲霉毒素B1溶液的不同浓度进行精确识别,为以后建立黄曲霉毒素太赫兹谱库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样品经超声萃取、衍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方法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兆蕃 《甘肃科技》2010,26(18):89-93,8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是由某些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理化性质、分布与产生的条件及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论述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而确保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需求和使用量也日益攀升,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真菌毒素的残留是导致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质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对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系统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关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对中药的安全性保证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对黄曲霉毒素的概况及中药中黄曲霉毒素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进行相关的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中含有一些黄曲霉毒素,而这些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与动物的身体中会产生肝癌等疾病问题。如果长期的服用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饲料也会导致动物胚胎中毒,还会降低奶牛的产量,也会导致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如果黄曲霉毒素进入到人体内,会诱发肝癌等严重的后果。基于此,该文主要对玉米黄曲霉毒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式与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及防控的相关工作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阐述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产生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重点讨论光照、温度、水活度、营养物质、pH值、氧化胁迫等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及已明确的调控机制;阐明了参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同时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技术层面介绍了多种有效抑制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总结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策略;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和重点防控措施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与其氧化酶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及其他产物。本研究采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载体膜上,制备电流型电化学酶电极。在SBA流动注射分析仪器上安装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电极,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酶电极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良好的响应特征,测定精密度(RSD)为1.20%(n=10),线性范围为0 ~100 μg/L(R2=0.999 6),加标回收率为96%~102.4%。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酶电极分析法可用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性酯法,将AFB1-BSA人工抗原交联于含有羧基表面的荧光微球,通过与游离AFB1竞争抗AFB1单克隆抗体后,再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二抗的反应,建立基于微球的间接竞争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AFB1的检测限为0.03 ng·mL-1,检测范围为0.05~1.0 ng·mL-1.与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和黄曲霉毒素M2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1.0%.在玉米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103%,变异系数为6.1%~8.4%.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快速筛选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花生察氏培养基、花生葡萄糖硝酸铵培养基、筛选培养基,这三种培养基对从谷物、食品、饲料等环境中分离出的12株黄曲霉菌株的产毒能力进行了筛选试验.根据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灯下能发出强烈荧光的特点进行试验,筛选出4株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经过菌株产毒培养、毒素的抽提、薄层层析等一系列试验证明,这三种荧光筛选培养基能够对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进行快速有效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东部黄海中分离出一株对黄曲霉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合成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海洋芽孢杆菌.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制黄曲霉菌丝延长的情况,用Beacon试剂盒检测抑制毒素合成实验中毒素含量,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qRT-PCR)重点对aflR、aflJ两个基因的转录产物进行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株海洋芽孢杆菌对抑制黄曲霉生长及毒素合成和aflR、aflJ的转录有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VicamV1系列4型荧光计测定法和薄层层析法检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操作方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前者比后者操作更简便、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HPLC-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检测玉米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分析方法。玉米样品提取、浓缩、过滤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后采用光化学衍生器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在线衍生,通过配制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同时检测玉米中B1,B2,G1,G2这4种黄曲霉毒素。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色谱分析时间在6~11min内完成,检测定量限分别为:0.10,0.03,0.10,0.03μg/kg,完全符合并高于欧盟检测标准定量限,通过光化学衍生器在线衍生将B1、G1的分析定量限提高到2.7倍和3.6倍。玉米基质中B1,B2,G1,G2在添加水平为10,3,10,3μg/L时其回收率分别为:90.3%,85.6%,93.5%,92.8%。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20μg/L,0~6μg/L,0~20μg/L,0~6μg/L,RSD 分别为 2.3%,1.5%,2.7%,3.2%。文章建立了分析玉米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分析方法,经验证该方法定性准确,定量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出玉米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枣庄花生主产区山亭区的农户自产花生进行了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抽样调查检测和分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枣庄地区花生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或污染水平很低,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据此,初步得出结论:开春之前枣庄地区自产花生在常规状态下无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重现性等方法学评价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的灵敏度为0.03ng/ml,加标回收率为95.0%~104.2%,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均为1.0%~1.6%,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5%,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21%。样品测定结果ELISA与液相色谱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ELISA可以较快速地、准确地、大批量地检测牛奶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20.
新闻集粹     
陈华 《华东科技》2005,(9):28-29
国际领先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速测仪研制成功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速测仪在武汉研制成功,16分钟就能测出农产品中强致癌物,超过了国际上最快1个小时的检测纪录。这项技术目前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检测仪检测灵敏度强、准确度高,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优于国内外同类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