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满足阿司匹林100 mg/d单抗治疗.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基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含量.依据11-DH-TXB2含量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 resistance,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ity,AS).结果 一般资料中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PEAR1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GS1基因型、GG基因型比例阿司匹林抵抗组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GS1基因多态性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GG基因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是AG/AA基因型的24.489倍(95%CI 4.910~122.150).PEAR1与PTGS1两基因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OR值增加,两基因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API=17.628%).结论 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无明显相关性;PTGS1基因GG型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存在交互作用,可增加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  相似文献   

2.
用ApaⅠ酶切山西白猪和F1杂种野猪GH基因第一内含子+206位到第三外显子+711位间约506 bp的片段。检测到片段中有一个酶切位点,形成三个基因型(AA,GG,AG),基因频率分析表明,两种猪的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别(P>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A8398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经RsaⅠ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257和0.743。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010,0.497及0.493。测序分析表明AA型和GG型相比在PRL基因第8398位碱基处发生A→G突变,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χ2适合性检验表明,PRL基因的RsaⅠ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第Ⅱ泌乳期,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GG所对应的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基因型AG所对应的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G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1);基因型GG所对应的线性评分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A8398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经Rsa I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257和0.743。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010,0.497及0.493。测序分析表明AA型和GG型相比在PRL基因第8398位碱基处发生A—G突变,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X^2适合性检验表明,PRL基因的RsaI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第1I泌乳期,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GG所对应的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基因型AG所对应的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G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1);基因型GG所对应的线性评分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基于212名划分为轻度肝炎组(对照组,151例)和中、重度肝炎组(病例组,61例)的HBV感染者,对IL-10基因的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倍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建立遗传模型,并比较遗传模型下各SNP位点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在rs1800871位点上,对照组与病例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GG和AG+GG基因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比值比(OR)分别为2.410,4.238和2.734(p0.05).在rs1800872位点上,对照组与病例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T、GG和GT+GG基因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OR分别为2.270,3.202和2.438(p0.05).在rs1800896位点上,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单倍型分布显示,A-G-T、G-G-T和G-T-T单倍型携带者炎症重度化的OR分别为8.717,1.670和14.436(p0.05).综上可知:IL-10基因rs1800871位点上的AG、GG和AG+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rs1800872位点上的GT、GG和GT+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rs1800896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无显著相关性;单倍型A-G-T、G-G-T和G-T-T是HBV感染后炎症重度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探讨汉族人GSTP1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68例健康汉族人和50例COPD患者GSTP1基因型。结果:健康人群和COPD人群中有3种基因型,但以Ile105纯合子基因型为主,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TGF-β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潜在性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LTBP-1)是TGF-β的上调因子,直接决定了TGF-β的生物活性,进而间接影响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繁殖性状,但LTBP-1基因多态性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PCR-SSCP和CRS-PCR-RFLP技术,检测LTBP-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对446头大白母猪进行分型并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LTBP-1基因C113404036G突变造成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检测到CC、CG、GG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大白母猪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差异不显著,但CC型初生窝重显著高于CG型(P0.05);大白猪LTBP-1基因A113356472G突变造成半胱氨酸转变为酪氨酸,检测到AA、AG 2种基因型,AG型母猪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木乃伊胎数显著低于AA型(P0.05)。结论 LTBP-1基因C113404036G和A113356475G两个错义突变位点,有望作为猪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优化HRM方法检测AKT1基因的E17K(49G>A)突变,并在8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该法检测AKT1基因的E17K突变.设计、合成针对AKT1基因的E17K突变的引物、探针,优化不对称PCR条件及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85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提取的基因组DNA,应用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AKT1基因的E17K突变情况.经优化后,设计的引物在不对称PCR反应条件下可扩增出良好的条带.检测探针与野生型模板的扩增产物杂交后,其解链温度要高于与突变型产物杂交的解链温度.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质粒模板所产生的熔解曲线可见显著差异,相应的Tm值相差约 3.5℃.经HRM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在85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检测到1例AKT1基因的E17K位点为杂合突变型,其余均为野生型.本研究建立的对AKT1 E47K突变检测的HRM方法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方法.另外,本研究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现频率极低的AKT1 E47K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筛查猪BMP7基因SNP位点及分析其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PCR产物测序确定BMP7基因外显子上的5个潜在多态位点,用sequenom法对实验猪群进行基因分型并开展基因型与猪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在BMP7基因5个潜在SNP位点中检测确定了2个SNP位点:A83509G和G84966A,且均属错义突变。A83509G位点AA型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型和GG型(P0.05),GG型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型(P0.05); G84966A位点GG型校正达100 kg日龄和达100 kg眼肌面积都显著高于AA型(P0.05);在A83509G和G84966A位点单倍型中,AGGA、AAAA型个体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GG基因型个体(P 0.05); AGGA基因型个体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A83509G、G84966A变异位点对大白猪眼肌面积及生长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可作为猪生长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应用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纤溶酶静点,治疗10~15 d,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水平、FMA评分升高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老年男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报道1例首发表现为急性脑梗死的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老年男性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同时伴重度血小板减少,入院CT头颈部血管成像:左侧颈外动脉闭塞,右侧大脑前动脉A3段局部闭塞。经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升高,但脑梗死症状加重,联合抗血小板及他汀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平稳。抗磷脂综合征可累及人体所有脏器和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表现不典型时易延误诊断及治疗,老年男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APS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治疗后发生HT,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3个月)情况.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房颤、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HT位置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房颤、血小板计数、梗死体积不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2、0.770、0.592,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01.结论 抗凝药物应用、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HT位置为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后危险因素,及时识别有利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脑红蛋白(NGB)、水通道蛋白7(AQP7)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6例,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小体积梗死组(<5 cm3)198例,中大体积梗死组(≥5 cm3)168例;根据静脉溶栓后24 h复查CT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82例,非出血转化组284例;静脉溶栓治疗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NIHSS评分≤15分组301例,NIHSS评分>15分组65例.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时间窗;同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中大体积梗死组患者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溶栓时间窗在小体积梗死组与中大体积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患者NIHSS评分、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时间窗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大体积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转化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15分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IHSS评分≤15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S100B、HIF-1α、NGB、AQP7水平升高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体积的扩大、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NIHSS评分升高,可用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静脉溶栓潜在出血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他克莫司(FK506)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与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收集临床确诊的难治性全身型MG患者36例,均为OssennanⅡB或美国MG基金会(MGFA)ⅢB型,口服FK506 1~3 mg·d-1,记录患者体质量、他克莫司使用剂量,LC-MS/MS法检测他克莫司全血质量浓度,并利用PCR-RELP法检测患者CYP3A5·3 A6986G多态性,分析血药质量浓度/剂量比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CYP3A5 基因为AA或AG型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剂量明显低于GG型((44.56±23.21)/(150.14±123.12),P<0.001).可见,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CYP3A5基因多态性与FK506的血药质量浓度显著相关.根据上述不同患者基因型药物代谢的特点进行剂量调整,或在使用FK506前通过基因型检测更合理地选择患者,有助于提高FK506的临床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间变性胶质瘤(Anaplastic glioma,AG)组织中病理类型、IDH-1基因突变以及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综合治疗后发生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7例间变性胶质瘤标本采用基因片段测序的方法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情况。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合肿瘤的病理类型,探讨其对术后PsPD发生的提示作用。结果:47例AG患者中有24例出现早期进展(6个月内)。9例PsPD中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分别是6例和7例;另15例真性复发患者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分别是3例和5例,IDH-1突变对PsPD检出率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相比,无明显差异(2<0.02,P>0.9);PsPD中含少突胶质细胞病理成分的4例病例,包括3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和1例间变性少突显形细胞瘤(AOA),全部发生IDH-1突变,另5例间变性显形细胞瘤(AA)中有2例发生IDH-1突变,IDH-1突变对PsPD检出率与病理类型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相比,无明显差异(2=0.5,P>0.5)。结论:病理类型中含有少突胶质细胞成分、存在IDH-1突变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以作为间变性胶质瘤中预测PsPD的可靠客观预计指标,有利于鉴别肿瘤PsPD和真性复发。  相似文献   

17.
对1例临床初诊疑似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结合其家系遗传情况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病因。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打断DNA并制备文库,通过核酸探针对目标基因编码区和剪切区附近的DNA进行捕获和富集,然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2500进行变异检测,最后对患者及家系成员采用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患者ITGA2B基因检出c.2267+1GT的杂合变异,遗传自其父亲,变异与家系中的患者表型紧密连锁。患者疾病明确诊断为由于ITGA2B杂合变异c.2267+1GT引起的家族性血小板型出血病16型。该位点变异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扩展了ITGA2B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8.
研究αENaC基因T663A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血电解质的关系。采集257例EH(EH组)和259例正常血压(NT组)哈萨克族人的遗传标本,检测其血清K~+、Na~+水平,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T663A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与该民族高血压和血电解质的关系。结果该人群T663A多态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7%、50.2%、34.1%,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8%、59.2%;EH组和NT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3%、49.1%、34.6%和15.1%、51.4%、33.5%,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9%、59.1%和41%、5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按照体重指数、年龄分层发现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型AA对象血Na~+水平高于AG、GG(P<0.05)。说明哈萨克族存在T663A多态性,其可能与该民族EH发生不相关,但与该民族血Na~+变化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αENaC基因T663A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血电解质的关系。采集257例EH(EH组)和259例正常血压(NT组)哈萨克族人的遗传标本,检测其血清K~+、Na~+水平,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T663A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与该民族高血压和血电解质的关系。结果该人群T663A多态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7%、50.2%、34.1%,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8%、59.2%;EH组和NT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3%、49.1%、34.6%和15.1%、51.4%、33.5%,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9%、59.1%和41%、5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按照体重指数、年龄分层发现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因型AA对象血Na~+水平高于AG、GG(P0.05)。说明哈萨克族存在T663A多态性,其可能与该民族EH发生不相关,但与该民族血Na~+变化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SSCP法对AA肉鸡、仙居鸡(兼用型)和罗曼蛋鸡神经肽Y(NPY)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SNPs)检测.在基因内含子2中发现了5个紧密连锁的碱基变异位点:T2623C,C2704T,T2776G,T2787C和A2821G,这5个位点以单倍型的方式在突变基因型个体中遗传;各品种间NPY 基因AA野生型、AB杂合型和BB突变型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基因型对鸡腹脂率、腿肌率及肝重有显著影响,B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腿肌率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AB型个体的肝重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因此,NPY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沉积和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