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分析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检查及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检查结果。108例自觉术后膝关节稳稳如健侧或偶有失稳感;105例抽屉试验阴性或阳性+;114例LachmanTest阴性或阳性+;Stryker膝关节测量结果121例胫骨前移值;Stryker膝关节测量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客观化和量性化。  相似文献   

2.
胫骨髁间隆突是膝交叉韧带的附着点,前部为前交叉韧带附着,后部为后交叉韧带起点,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防止膝关节前后脱位的主要结构,当患者跌倒等膝关节猛烈受伤时,由于膝交叉韧带的强力牵拉,易发生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再加上侧方应力,常伴有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32岁,最小年龄14岁,5例均为前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3例内侧副韧带止点拉伤。5例患者均有跑步或步行时向前跌伤膝部史,患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点不明显,浮髌试验阳性,前抽屉试验阳性,3例患者膝内下方青紫、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像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5例45次MRI检查,对术后MRI图像进行阅片诊断分析,观察的指标包括植入点及钉道的位置、韧带重建的形态及信号、有无并发症(例如有无纤维增生、水肿、积液、炎症等),根据上述征象进行评分,分为好,一般,差。临床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包括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跛行、楼梯攀爬、蹲姿、使用支撑物八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85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84~65分为尚可,小于65分为差。分析MRI表现与临床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相关性。结论 MRI评价移植物完整性与临床高度相关,能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杜锋 《甘肃科技》1999,15(4):48-48
膝关节陈旧性交叉韧带损伤用移植物修补后,移植物末端固定往往不够牢固,笔者用自制卡钉固定末端,术中及术后观察,固定牢靠,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20~57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长5年,最短4月,平均一年半。术中见ACL残端大多吸收、消失。合并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术前查体,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9例,Lachman(+)12例。2手术方法麻醉后上止血带。再检查前抽屉、轴移及Lachman均为(+…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产生的康复疗效的对比.由回顾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断裂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患者20例;移植物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术时检查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这些患者全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时间均为三个月以上,术后三个月进行康复评定,主要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后康复三个月后髌韧带组和腘绳肌腱组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恢复均良好.但是髌韧带的膝前疼痛比例(60%)比腘绳肌腱的膝前疼痛比例(10%)高.说明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髌韧带重建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对于两者不同移植物,在康复过程中要有着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观察关节镜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32例,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和重建术.然后通过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个月~2 a的随访和Lysholm评分,患者由术前平均55分提高到手术以后的96分,手术后4周关节活动度均达到90度以上,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手术优良率达90.6%.全部患者均没有关节僵直、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断裂的重建术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动作模式的改变情况,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ACL重建术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数据。结果发现,与健侧相比,术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和屈伸活动范围均显著减小,但承重反应期的外旋幅度显著增加;术侧承重反应期膝关节伸直力矩峰值、支撑相末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和外旋力矩峰值均小于健侧;术侧股直肌在承重反应期的激活程度、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摆动前期的激活程度均大于健侧。结果表明:ACL重建术后6~12个月(7.4±1.3月)步态呈僵硬特征,大腿肌群激活程度增加。建议ACL重建术后针对肌肉功能特征及步态特征的改变进行精准康复干预,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MRI断层图像,采用逆向建模技术建立了包含骨骼、半月板、关节软骨及膝关节四条主要韧带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并考虑了半月板的横观各向同性及韧带的超弹性特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完整、部分损伤及完全损伤3种情况下,关节主要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对膝关节向前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中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目前有多种观点,采用动力性重建的方法国内较少报道,我科从1993~1997年间采用该方法治疗5例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3~1997年收治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本身损伤患者5例。其中...  相似文献   

10.
MRI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伟 《甘肃科技》2009,25(3):151-152
探讨MPd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80例膝关节外伤病史的患者,经MRI检查单纯骨挫伤15例,合并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5例,韧带损伤20例,关节腔积液60例。韧带损伤65例;单纯骨挫伤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地图状,病变内部信号欠均匀,边缘模糊不清,未见骨皮质的断裂,骨轮廓未见改变。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其中部分断端有移位。T1WI上信号轻度增加,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或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交叉韧带损伤在矢状位他研显示最佳;MPd对膝关节骨挫伤及韧带损伤的敏感性为100%,能全面评估膝关节的损伤,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率,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在个体化膝关节肿瘤假体手术治疗中的新方法,评价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例膝关节骨肿瘤患者,术前均对膝关节周围病损区行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导入Mimics19.0软件,在软件中模拟手术规划,并且设计与切除后剩余的骨组织相契合的钛合金"植物.随访期间应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MSTS得分为18~29分,平均24.3分,其中优2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通过3D建模与快速成型技术在膝关节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精确指导截骨界限,设计个体化膝关节假体,韧带附丽点接近生理结构,为膝关节骨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采用双向钢丝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向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结果 62例患者随访12~52周,平均37周,发现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采用双向钢丝内固定,具有固定较牢固、材料强度高、稳定性好、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骨折愈合好,有利于术后膝关节早期康复锻炼。结论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采用双向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并配合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费用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关节镜和磁共振成像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通过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情况行膝关节清理术和软骨缺损修复术,术中行关节镜检查膝关节软骨缺损情况和缺损面积,对软骨缺损行Noyes分级,并与磁共振成像进行对比.结果 MRI和关节镜测量缺损病灶均为163个,人均2.5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MRI测量股骨滑车、内侧和外侧股骨髁软骨缺损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影像科医师采用MRI的FSE序列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与关节镜分级相一致的均为50例(76.92%);以关节镜作为诊断金标准,MRI诊断敏感度为81.83%,特异度为86.12%,准确度为84.31%.结论关节镜为微创检查,在单纯膝关节软骨缺损诊断中具有局限性,而磁共振成像为无创检查,是术前诊断的常规手段,在显示病灶数目和病灶特征上与关节镜检查相一致,但在缺损面积、缺损范围、缺损程度等方面较关节镜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关节测角器对操练一遍简化太极拳的30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膝关节角度进行测定⒚发现运动中膝关节角度比运动前0°位减少,即双膝处于半蹲功能位⒚这可能是简化太极拳增强膝部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力量和膝稳定性的主要运动学机理⒚还发现膝关节角度基本不受大腿长、小腿长的影响,提示练拳者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可增强膝部肌群的力量和膝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对52例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发热38例(73.08%),精神萎靡40例(76.76%),易惊46例(88.46%),肢体抖动36例(69.23%),步态不稳21例(40.38%),嗜睡31例(59.61%),膝反射亢进或消失25例(48.07%)。早期积极予甘露醇、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52例患儿全部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EV71引起的HFMD发生重症脑干脑炎的机会高,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嗜睡、肢端凉是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的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早发现,早干预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CPTO)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CPTO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内固定钢板系统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植入Tomofix和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膝关节的刚度和楔形位移,以及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相比使用Tomofix内固定系统的膝关节刚度增加了23.8%,平均楔形位移降低了85.5%,骨骼平均应力降低了36.5%,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增加了16.6%和4.6%。因此,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能较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楔形微动,为骨愈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内固定系统的高强度支撑下骨骼应力降低较明显,有引发应力遮挡效应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d 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40名女性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功能组,每组20名.治疗组进行肌筋膜松解(MRT)结合温热疗法,功能组进行肌筋膜松解(MRT)结合功能性训练(FMT).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功能组的患者组内比较实验前后主被动ROM、肌耐力和WOMAC评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束后,治疗组的各项测评分数随时间增加而发生变化,三个时间段的各指标测评分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功能组WOMAC测评分在治疗结束半个月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女性KOA患者均有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空气稳定性概念来源于大气稳定性,在室内环境下反映室内空气的稳定程度.本文利用暖体假人实验,研究了室内空气稳定性对呼气扩散规律的作用.分别针对无通风、混合通风及置换通风3种方式,以及间歇与持续呼气两种形式,组合后形成7组对照实验.通过烟气实验及热球风速仪测量对呼气轨迹进行了可视化及速度测量.结果表明,稳定和中性两种室内空气状态下人体呼气的扩散规律不同.不论是持续射流还是间歇的呼气过程,空气稳定性对其扩散影响显著,影响其轨迹弯曲程度及速度衰减.同时,间歇呼气较持续射流湍流发展更充分,污染物与周围空气迅速掺混,且呼气气流更加平坦.此外,即使两种状态下的Ar与体表温度都接近,由于向上运动受到抑制,稳定的空气相对中性状态下呼出的气流更水平,而且由于气流与周围空气掺混能力减弱,速度衰减低于中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