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观察关节镜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32例,给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和重建术.然后通过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个月~2 a的随访和Lysholm评分,患者由术前平均55分提高到手术以后的96分,手术后4周关节活动度均达到90度以上,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手术优良率达90.6%.全部患者均没有关节僵直、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断裂的重建术创伤小、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PCLAF)的术后康复期易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固定术是治疗PCLAF的新型技术。以PCLAF患者为对象,旨在明确急性期行双排锚钉缝合桥PCLAF固定术的安全性、疗效及功能预后。利用后抽屉试验(PDT)、后移距离评估膝关节后向稳定性,检测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重返运动率评价患者的预后。康复评定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CT示骨质愈合良好,术后1年与1.5年的PDT阳性率、后移程度、ROM、Lysholm、IKDC评分较术前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差异,但术后1.5年的重返运动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说明PCLAF患者在急性期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手术的骨质愈合好,康复进展顺利,术后1年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预后佳,术后1.5年时76.5%的患者已重返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的大腿肌肉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等速肌力特征,对16名ACL重建术后12个月的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者在60°/s的角速度下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速向心和离心开链肌力测试,分析不同等速收缩模式下的肌力峰值及不同屈膝角度时的肌力,并计算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比值(Hc/Qc)、离心肌力比值(He/Qe)、腘绳肌离心与股四头肌向心肌力比值(He/Qc)和腘绳肌向心肌力与股四头肌离心肌力比值(Hc/Qe)。应用混合设计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人群和不同侧别对大腿等速肌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腘绳肌等速肌力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特征相似,ACL重建侧显著小于对侧,与健康对照者无显著差异。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呈现角度特异性,屈膝40°和50°时重建侧的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不仅与对侧存在差异,也与健康人群不同,是更具特异性的评估肌力特征指标。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双侧对称性,而且要关注其是否恢复到健康者的水平,强调特定角度下肌肉功能的恢复。较小屈膝角度下,双侧下肢的功能性屈伸肌力比值与健康人群均呈现差异,提示术后康复不仅要加强重建侧屈膝动作的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肌腱移植物种类及拉力对前交叉韧带重建长期效果的影响,在经过有效性验证的人体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包含骨、半月板、软骨及主要韧带)基础上,对比了134N胫骨向前推力下两种移植物种类(双股及四股肌腱移植物)及3种重建后远期时的移植物实际拉力(0N,20N和40N)对关节稳定性及韧带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物实际拉力的增大会导致膝关节胫骨向后内侧移动并伴有外旋及外翻;移植物的受力也会变大,但应力分布并没有明显变化。由重建后远期时的膝关节稳定性及移植物受力结果可得,使用双股肌腱移植物且初始拉力为80N时,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长期效果与完好关节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R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像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5例45次MRI检查,对术后MRI图像进行阅片诊断分析,观察的指标包括植入点及钉道的位置、韧带重建的形态及信号、有无并发症(例如有无纤维增生、水肿、积液、炎症等),根据上述征象进行评分,分为好,一般,差。临床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包括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跛行、楼梯攀爬、蹲姿、使用支撑物八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85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84~65分为尚可,小于65分为差。分析MRI表现与临床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相关性。结论 MRI评价移植物完整性与临床高度相关,能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分析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检查及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检查结果。108例自觉术后膝关节稳稳如健侧或偶有失稳感;105例抽屉试验阴性或阳性+;114例LachmanTest阴性或阳性+;Stryker膝关节测量结果121例胫骨前移值;Stryker膝关节测量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客观化和量性化。  相似文献   

9.
膝侧副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内外侧副韧带扭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训练方法.方法将侧副韧带扭伤者21例分为膝关节本体感觉强化组(11例)、对照组(10例),本体感觉强化组应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实验前后膝关节位置觉测定.结果在再成角测试中,实验前两组位置觉偏差基本一致,伤膝平均偏差(4.32±2.17)°、健膝(2.70±1.53)°,伤膝大于健膝(P<0.05);伤膝各角度之间平均偏差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本体感觉强化组伤膝的平均偏差为(2.52±1.51)°,对照组为(3.01±1.51)°;两组之间平均偏差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体感觉强化的康复训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损伤组织愈合,位置觉偏差正常,再损伤率低.  相似文献   

10.
观察关节镜下松解髌股外侧支持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单膝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分别在术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标准)。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关节镜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较单独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康复更快,是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同时使用人体牙周膜的1组单轴拉伸和1组简单剪切的试验数据,对现有的几种超弹性应变能函数进行了参数拟合,结果表明Ogden模型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基于生物力学的原理,对实验获得的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进行了分析推导,并转化为基于Ogden应变能函数的黏弹性模型;利用获得的牙周膜本构模型,对上颌的第一前磨牙的牙周膜使用线性黏弹性模型,对正畸初始阶段的受力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分析了黏弹性对正畸过程中牙周膜力学响应仿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gden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人体牙周膜试验的2组数据;使用不可压缩的Ogden模型与使用线弹性模型获得的牙周膜力学响应有较大差别,牙周膜组织上各处的黏性响应与其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改变与功能表现,发现ACLR后患者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主要发生在矢状面,只有在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冠状面与横断面运动学与动力学改变.ACLR后患者还会存在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改变,提示ACLR后患者康复过程中除了常规康复外,还要额外注重其本体感觉与神经...  相似文献   

13.
牙周膜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指数形式,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响应,提出采用指数形式的超弹性应变能函数进行研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推导出超弹性模型本构关系,使用人体牙周膜单轴拉伸实验数据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超弹性模型进行参数拟合,同时进行拟合误差分析.结果显示较少参数的Mooney-Rivlin指数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利用ABAQUS材料子程序UHYPER编制模型的接口程序,通过对拉伸实验情况的模拟计算,验证了开发的模型子程序的有效性.最后,比较分析了正畸力下的超弹性与线弹性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牙周膜牙颈和根尖处,且超弹性牙周膜中部存在局部应力集中;Mooney-Rivlin指数模型能提高牙周膜瞬时弹性响应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直缺口近全层组织的扫描电镜原位拉伸实验以及相应的断裂表面观察,研究了全层铸状TiAl基合金组织两个团厚度拉伸试样的拉伸断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裂纹形核过程中架桥韧带的形成过程实质上降低了裂纹扩展抗力;在架桥韧带撕裂瞬间出现外加应力的增加,实际上是由于裂纹从一沿层开裂向穿层开裂过渡的结果.许多裂纹是表面裂纹,所以显微裂纹屏蔽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其为纳米尺度的材料.应用MTT法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致密羟基磷灰石对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第2,3,4天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致密羟基磷灰石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在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分辨SEM及XRD对合浦珠母贝韧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韧带无机相主要由文石组成.韧带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同一生长层及相隔生长层中文石纤维呈一致定向排列,而相邻生长层文石纤维的定向明显不同,呈“交叉棱柱层”结构样式.合浦珠母贝韧带中文石纤维的直径为80~90 nm,具有典型的2D光子晶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动作模式的改变情况,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ACL重建术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数据。结果发现,与健侧相比,术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和屈伸活动范围均显著减小,但承重反应期的外旋幅度显著增加;术侧承重反应期膝关节伸直力矩峰值、支撑相末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和外旋力矩峰值均小于健侧;术侧股直肌在承重反应期的激活程度、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摆动前期的激活程度均大于健侧。结果表明:ACL重建术后6~12个月(7.4±1.3月)步态呈僵硬特征,大腿肌群激活程度增加。建议ACL重建术后针对肌肉功能特征及步态特征的改变进行精准康复干预,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肝圆韧带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一种大网膜以外的其它自体材料进行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修补方法。方法:将肝圆韧带在靠近脐部切断、结扎,紧贴前腹壁游离近肝侧至肝纵裂处与肝脏附着,再将肝圆韧带游离端覆盖在穿孔处,按常规方法缝合修补。结果:本组12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10分钟,平均56分钟,无手术死亡,无胃瘘,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病,结论:用该方法修补,效果满意,取材方便,距病灶近,韧性好、血运佳、不易坏死,易于粘连封闭穿孔处,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作为大网膜不能利用等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AI)通常是由一次或多次踝关节扭伤而导致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归因于关节囊内距腓前韧带(ATFL)上束的损伤,在关节镜下残留韧带的表现各异.有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ATFL损伤镜下分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的镜下分型方案,为骨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