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奉节县城李家大沟为长江的一级支流,上游斜侧发育5条冲沟,源头发育2条支沟,曾于2001年和2002年暴发过泥石流.通过现场的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对主沟李家大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沟的分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共分成了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此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沟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易发程度等级标准,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其得分为80分,为轻度易发程度级别.  相似文献   

2.
红岩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该地区受"5.12"大地震影响,沟内斜坡发生大规模山体崩塌.崩塌堆积体集中于红岩沟内,形成了泥石流的物源.若遇上强降雨,红岩沟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红岩泥石流潜在汇水区域呈扇形分布,物源区汇水面积约1.749 km2,物源丰富.采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方法,分析研...  相似文献   

3.
大渡河金川石家沟在1982年端午节及1992年9月28日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冲毁金川农场及沟口铁路桥,造成2人死亡.通过对该沟泥石流调查发现,该沟具备形成泥石流的地形、物源及水源条件,形成区物源丰富,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大,为中型规模泥石流,易发,中度危险,结合研究区在建金川水电站工程建设特点,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兴宁乌石坑沟是一条典型的矿渣型泥石流沟,物源规模巨大,泥石流频繁且危害性大,因此对其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详细调查和大量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再通过对矿渣型泥石流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选取堆渣规模、流域面积、渣堆稳定性等9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数学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该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626,属高度危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乌石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纤维沟为雅砻江中游左岸发育的一级支沟,处于深切高山峡谷区,地形坡度陡,沟内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崩滑物源沿沟堆积,加之较为丰富的暴雨,使该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条件.若纤维沟暴发泥石流,将对沟口扇地卡杨二级公路以及拟建水电站大坝砂石混凝土加工场地产生直接影响.在阐述纤维沟泥石流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特征,对泥石流静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其工程影响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老帽山区是山地灾害严重区、频发区,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灾害区的泥石流灾害诱发因素进行权重分析,认为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以南岔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评价其危险度,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对辽南泥石流其他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文章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旨在为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泸定县寨子沟泥石流是一条老泥石流沟,为科学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寨子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属中度危险泥石流沟,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泥石流堆积区的形态特征出发,选取喀斯特地区穿洞村沟泥石流流域为典型实例,深入分析了在喀斯特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下,土壤侵蚀为泥石流过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条件.笔者结合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堆积区进行了危险区划分,并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赋值,从生命和财产损失两方面得到研究区的易损性评价结果.通过叠加分析,最终完成了研究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高风险区占总面积的71%,且均为人口房屋的密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一致,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泥石流风险评价,也为该地区的泥石流防治与减灾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桥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桥沟泥石流为例,针对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洪水、暴雨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采用推理公式、雨洪修正与泥痕调查相结合,将已知的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特征值转化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洪水峰值流量,最终求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泥石流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及输沙量等特征值;最后结合泥石流发生频率分析,对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作出评价.此方法可为西南地区在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分析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丹巴县半扇门泥石流沟为老泥石流沟,近年来该沟泥石流频发,对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对半扇门沟泥石流暴发历史、现场冲淤特征等情况调查分析,得出半扇门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危险性及发展趋势,为该沟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姑河尔马洛西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姑河牛牛坝电站库区的尔马洛西沟沿尔马洛西断裂带发育,沿沟两岸滑坡崩塌体较多.在现场勘察调查的基础上,对尔马洛西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流体的动力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其泥石流形成条件充分,但其规模为中等;对其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危险性给出了科学的预测和评价.而且根据对岷江上游和云南小江堵河型泥石流沟的分析总结,得出泥石流堵河的经验判别式,从而判断尔马洛西沟为部分堵型泥石流沟.研究成果为牛牛坝水电站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滑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高强度降水将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上门沟泥石流为一条老的泥石流沟,震后其爆发频率显著增加,仅震后3个月内,就发生了2次泥石流,造成房屋、田地被毁。通过对上门沟泥石流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3道拦砂坝+原有谷坊坝+公路涵洞清淤+防护堤"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3.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型泥石流规模大、数量多。天摩沟是帕隆藏布左岸一级支流,最近20年多次爆发冰川型泥石流,重复堵江并形成长1.5 km左右的堰塞湖。冰川型泥石流事件爆发时间和规模的确定对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通过分析树木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动态,重建天摩沟60年来的泥石流事件的时空分布;从树木生长扰动强度等方面探讨泥石流的流动范围和沟道溯源侵蚀过程;并通过Wit指数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发生时间和日降雨及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摩沟在1965、1970、1976、2007、2010和2018年爆发过泥石流,与2007年以来的有记录的泥石流事件吻合,印证了通过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等参数重建泥石流事件的可行性;Wit指数的变化表明树木年轮的生长释放和抑制滞后于泥石流事件1-3年,并与泥石流规模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成县黄渚镇赵河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提出了“支沟拦挡、主沟固沟、沟口排导”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就各项工程的特点、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工程建成后,赵河沟泥石流将变成夹沙洪水,对黄渚镇的危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分析四川省九龙县踏卡河流域乌拉溪沟的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结合实地调查,探讨其再次暴发的危险性。研究表明:乌拉溪沟泥石流属于低频稀性泥石流,二十年一遇泥石流的流速为4.35m/s,峰值流量达221.09m3/s,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为4.18×104m3;流域内物源丰富,总量为527.85×104 m3,多为坡面侵蚀物源,占总量的89.32%;短历时强降雨是该沟爆发泥石流的关键因素,当降雨强度大于32.76mm/h时(二十年一遇),乌拉溪沟泥石流暴发可能性较大,并且会堵塞踏卡河,属于高危险性泥石流。沟道内两处堵溃点及丰富的物源是泥石流危险性放大的主要因素,在防灾减灾中需及时疏通沟道,避免发生堵溃。  相似文献   

16.
大桥沟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拟建官地水电站大坝下游。现对该沟沟口堆积扇的成因及流域内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作了详细研究 ,用地质地貌演化分析法 ,评价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性 ,分析了主沟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 ;并针对泥石流对官地水电站进出场施工公路及发电厂房尾水的危害性 ,提出了适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泥石流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以中巴公路奥依塔克至布伦口公路段沿线的26条降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选取平均比降、工程地质岩组、最大24 h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堆积扇面积、距断裂带距离、坡度、相对高差8项指标作为基本评价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并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计算,构建适合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降雨型泥石流沟多处于中高度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11.54%,高度危险占19.23%,中度危险占57.69%,轻度危险占11.54%。研究成果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可为中巴公路及其附近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估和选线定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兆沟为一泥石流频发地区,曾于1989年和2008年雨季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其中1989年泥石流灾情较为严重.本研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之上,在分析中兆沟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形、水源、物源3方面着手,计算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量、流速、整体冲压力.计算结果显示,中兆沟泥石流为易发性暴雨沟谷泥石流,存在较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