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是在气候和地质构造两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根据现在灾害情况及2000多年的灾害记录,甘肃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干旱,地震、洪水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霜冻、冰雹、蝗虫、风灾和沙漠化等。  相似文献   
2.
探索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处理焚烧厂渗滤液时的快速启动方法,考察水力停留时间(tHR)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以及进水w(C)/w(N)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tHR为6.5~10 d,w(C)/w(N)在3~5的情况下,COD去除率维持在8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能稳定在95%左右,是较经济的tHR和w(C)/w(N)控制点.  相似文献   
3.
甘肃榆中碱沟泥流,是黄土地区由滑坡转化为粘性泥流的典型实例,其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和过程的分析探讨,对研究和防治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玻璃固化黏土矿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XRD)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常温下不同密度水玻璃固化的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试样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由固化前的粒状、片状结构转变为固化后的团块状的网状结构.黏土矿物固化样中出现明显的非晶态弥散峰群,未出现新的晶体;固化样衍射强度变小、晶层间距变小、颗粒变得更细小,结晶构造有序性变差,但晶体主体依然是黏土矿物的晶体.固化样中,仅1.15 g/cm3水玻璃固化的蒙脱石样的Ca-2p电子结合能减少了0.624 6 eV,其余元素的相应值未变化.水玻璃固化黏土矿物的机理是:硅酸盐离子和硅酸胶粒在黏土矿物表面如蒙脱石的晶层平面与端面存在复杂的吸附作用,形成了团粒,具有很大表面能的团粒进一步失水缩聚,形成非晶质硅酸盐凝胶和晶质黏土矿物共存的网状结构产物,限制了黏土矿物的活性,固化了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5.
滑坡发育潜势度的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判定滑坡发育的潜势度等级,在建立滑坡潜势度分析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并确定灾害发育级别;针对影响滑坡发育的多因素特征,应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理论(AHP),构建滑坡层次结构模型和模糊评判矩阵,确定潜势度指数;通过工程实例得出某滑坡属较高潜势度的结论,为滑坡灾害监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之交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强制性跟进,导致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工程项目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事件频发。因此建议在这类开发建设区开展已建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作为补救措施,并围绕这一思路提出在已建工程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省8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87个县(区)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江河水位升降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洪水期江河堤岸溃堤,溃坝问题、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考虑堤岸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浸润造成堤岸体软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初步论证了因堤岸体中潜水位变化的滞后引起的快速退水的危害性质,同时发现了不管是退水还是涨水,都存在一个使堤岸边坡的稳定系数最小的水位值。这一结论对堤岸边坡的设计和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5·12地震引发陇南市武都区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特征,5.12地震使陇南市武都区地质环境条件又一次恶化,主要表现为地层破碎、坡体稳定性差等.通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震前后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了震前与震后地质环境改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