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成都某养鸡场的污水样本中分离得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O12(宿主菌)的噬菌体(Ph-1), 并对菌斑形态及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结果显示, 纯化后该噬菌体的噬菌斑直径约3mm; 经高于60℃温度处理1h 后噬菌体失活; PH5-7时该噬菌体可保持较高效价和较强的紫外线耐受性; 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 0.01-0.001; 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40min, 裂解期持续60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成都某养鸡场的污水样本中分离得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O12(宿主菌)的噬菌体(Ph-1),并对菌斑形态及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纯化后该噬菌体的噬菌斑直径约3mm;经高于60℃温度处理1h后噬菌体失活;PH5-7时该噬菌体可保持较高效价和较强的紫外线耐受性;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0.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40min,裂解期持续60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成都某养鸡场的污水样本中分离得到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O12 (宿主菌)的噬菌体(Ph-1), 并对菌斑形态及理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结果显示, 纯化后该噬菌体的噬菌斑直径约3mm; 经高于60℃温度处理1h 后噬菌体失活; PH5-7时该噬菌体可保持较高效价和较强的紫外线耐受性; 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MOI)为 0.01-0.001; 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40min, 裂解期持续60min.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实验,观察和了解在24.8℃下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及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时间.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脲失活九孔鲍精子的遗传物质,确定其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和盘鲍卵子授精,用CB进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方法诱导多倍体.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8℃下,作为失活九孔鲍精子遗传物质的乙烯脲,当其质量分数为0.5‰和处理时间为10 min是比较适宜的;用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在授精后10 min,用浓度为1.0 mg.dm-3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4 min,表观三倍体率达65%以上,表观四倍体率达5%左右.稚鲍的倍性检查中,雌核发育多倍体占总多倍体数的80%,杂交多倍体占20%.盘鲍异源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率达到93%,四倍体率为3%左右.  相似文献   

5.
全国范围内采集富营养化水体,从5个省份分离出PP类噬藻体.设计了PCR引物GPA和GPB,扩增所分离的PP类噬藻体.对PCR产物测序后提交Genebank进行Blast,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PP类噬藻体核酸与实验室PP相似性高达95%左右;氨基酸水平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的PP类噬藻体与实验室PP亲源性也极高,证明它们是同一类病毒且分布广泛;并发现它们与噬藻体Pf-WMP3/4,脓肿分枝杆菌及其噬菌体,梭状芽胞杆菌及其噬菌体,茎瘤固氮根瘤菌和橙色滑柱菌的相关结构蛋白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从宁波象山港分离得到1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XD-G.该菌株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1115)的溶藻效果较好,感染1 d后,藻细胞基本裂解,叶绿素a减少达66.5%.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XD-G感染9 h后的中肋骨条藻切片,发现藻细胞内有大量细菌出现,由此推测,菌株XD-G是1种寄生性溶藻细菌.菌株XD-G不但能裂解中肋骨条藻及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icum),而且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 wo)也有一定的溶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裂殖壶藻为原料,分别以甲醇和乙醇作为携带剂,通过索氏萃取法进行萃取对比,得出最佳的携带剂,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携带剂的萃取率更高,索氏萃取微藻粗脂的最优条件(时间8 h,温度100℃,液固比10∶1)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30.5%;以乙醇为携带剂,超声波萃取的最优条件(时间2 h,温度40℃,液固比120∶1,超声波功率600 W)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53.5%。从微藻粗脂萃取率的角度来看,超声波法优于索氏萃取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出一对特异性扩增噬藻体PP序列的引物159B,利用该引物对若干季节的武汉东湖不同湖区的PP类噬藻体进行PCR扩增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表明:PP类噬藻体PcR扩增序列的差异不大(最大不超过12%),推测环境中PP类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鲮鱼肌肉热变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鲮鱼肌肉在75、85、95℃下加热时,其fh值、Kp值、失水率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75℃下鲮鱼肌肉的fh值约为4.0min,失水率与加热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使鱼肉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需的Vp值约为90min.加热温度高,Vp值增加速率快,使过氧化物酶失活的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裂殖壶藻粗脂的最佳条件,利于后续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预处理、原料湿度以及不同携带剂对裂殖壶藻粗脂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虽然对产油量影响不大,但是通过预处理缩短了反应时间;试验前最好对微藻藻粉进行干燥处理.经对比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发现萃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考虑到甲醇的毒性和安全问题,可使用乙醇做携带剂.超临界CO_2萃取裂殖壶藻粗脂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0MPa,温度65℃,时间1h,液固比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18.7%.  相似文献   

11.
铜藻膳食纤维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铜藻为原料,采用化学与酶解结合的方法,经酶解、碱提取、沉淀、漂白、活化、烘干等工艺处理提取膳食纤维,研究了酶解、碱提取、漂白工艺条件对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铜藻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知,酶解工艺的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90U/g、木瓜蛋白酶用量5000U/g、酶解时间1.5h;碱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20倍的200g/LNa2CO3溶液、处理时间2h、处理温度85℃;漂白工艺的最优条件为:3倍的0.3%Na-ClO溶液、pH7、漂白时间40min。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5.4%,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为78.6%,膨胀力为85.8mL/g,持水力为4220.0%,蛋白质含量0.45%,总灰分含量为18.3%。该方法所提取的铜藻膳食纤维的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 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3.
收集对数生长期紫球藻细胞,用50 mmol/L EDTA 25 mmol/L DTT溶液在30℃下恒温处理30 min,离心收集细胞.然后转入含1.5%蜗牛酶和2.0%的纤维素酶的混合液中,以0.2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在pH6.8,30℃下轻微振荡酶解去壁,6 h后收集紫球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率达60.23%.适当稀释后接入再生培养基再生,40%的陈旧培养上清液可提高再生率,再生率可达55.17%.25 d后从再生平板中分离到一株变异藻株,其叶绿素b含量比出发藻株提高53.13%,胞外多糖产量提高22.42%.  相似文献   

14.
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及其对滇池含藻水的絮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技术,进行四元St-OA-AM-DMDAAC聚合,合成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研究其对滇池含藻水的絮凝.结果表明:在m(St):m(AM):m(DMDAAC):m(OA)=4:8:1.5:0.6时,40℃反应3 h,单体转化率达92.4%,接枝率63.8%,黏均相对分子质量3.26×106,阳离子化度7.3%;在处理pH为6.0的滇池含藻水时,加入量为15 mg/L时,透光率及CODCr去除率分别达93.5%,71.3%;市售PAM-C为91.3%及69.2%;同时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用量在10-25 mg/L,pH在6-10范围内,对滇池含藻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苦瓜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分离及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中分离和纯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测定其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过氧化物酶以邻苯二胺为底物时λmax=425nm,Km=4.6×10-3,Vmax=0.137unit/s,最适pH值为4.6,最适温度是50℃。在温度为50℃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最大,酶活性较高。在温度为6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升高,在温度为70℃以上时过氧化物酶基本失活。抗坏血酸和半胱胺酸对过氧化物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失活率分别达到94%和92%;Al3 的抑制作用稍弱,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为69%;EDTA的抑制效果最不明显,过氧化物酶的失活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见淡水普通小球藻为材料,用反冲超滤法从自然水体中分离到1株能裂解普通小球藻的病毒,并用空斑法对病毒进行了纯化,命名为WH-1株.电镜观察显示,WH-1株病毒为球形多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1 nm;噬藻斑显示,64 h后所形成的空斑直径约为3 mm.由于与已报道的小球藻病毒株具有明显的差异,认为WH-1株是一种新型的小球藻病毒.  相似文献   

17.
季铵阳离子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季铵阳离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均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和絮凝沉降作用,去除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相同用量的条件下,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效果比塔玛亚历山大藻好.质量浓度为0.012 g·L-1时,作用24 h后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率可达85%,72 h后达95%.质量浓度为0.016 g·L-1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除藻率不到50%;48 h时,为77%;72 h时,超过85%.在实验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未改性黏土对两种赤潮藻的除藻率均未超过70%.这些结果表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改性黏土具有很强的除藻能力,且作用时效长,作为除藻剂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温度对鱼腥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研究了鱼腥藻FACHB-82在10、25、35和40℃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群体形态的变化及其响应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鱼腥藻的光合活性和生长速率增加.与对照组25℃相比,低温(10℃)条件下鱼腥藻群体尺寸变小,藻丝变长,单个藻细胞变宽,具有更小的藻丝和细胞比表面积;而高温(35、40℃)条件下鱼腥藻形态变化趋势相反.对多糖含量分析发现,鱼腥藻在低温条件下胞内多糖含量减少,胶被多糖含量显著增加,表明鱼腥藻倾向于积累胶被多糖以抵抗低温胁迫;而在高温条件下,鱼腥藻累积胞内多糖,溶解态多糖与胶被多糖比值较高,胶被结构松散,表明鱼腥藻形态调节更多的是依赖胶被物质而不是胞外溶解性多糖.由此可见,鱼腥藻FACHB-82的胶被结构在温度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高温条件下鱼腥藻以快速生长的方式使群体尺寸变大,胶被结构变得松散进而可能影响热传导以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渗溶液组成及浓度、酶的组成与质量分数、预处理方法、温度和pH等因素对雨生红球藻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细胞数约为106·mL-1的对数生长期细胞,于50 mmol·L-1EDTA和25 mmol·L-1 DTT缓冲液,30℃下恒温处理1h,再于质量分数2.0%蜗牛酶和质量分数1.0%纤维素酶,温...  相似文献   

20.
以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甲基汞(MeHg)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对MeHg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随着MeHg浓度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0~5 min时,活、死椭圆小球藻和鱼腥藻吸附MeHg速率较快,随后变缓,最终在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5 min时,活、死椭圆小球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