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扫描法定性定量研究了六种花茶对羟自由基(oOH)诱导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桂花茶、复合花茶、绿茶和芍药花茶的保护作用要优于红玫瑰花茶和金莲花茶,且各花茶的保护作用在0~1mg/mL范围内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芳香新塔花茶对小鼠的镇静催眠、生长发育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芳香新塔花茶灌胃,用自发活动记录法记录60 min内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利用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法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实验,观察芳香新塔花茶镇静催眠作用.用称重法,观察法及计量法研究芳香新塔花茶对小鼠生长发育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芳香新塔花茶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走动次数、举双前肢数、入睡时间、体重,免疫器官指数作用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给药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状况更加良好.结论:芳香新塔花茶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促进生长发育及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评价花茶抗氧化性的方法.花茶中的抗氧化性成份和抗坏血酸(VC)都能还原氯金酸形成金纳米颗粒,采用光谱法对金颗粒的浓度进行定量测定,即可把花茶抗氧化性用参照物VC的浓度来评价.利用该方法对竹叶青、玫瑰、薰衣草等7种花茶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传统的DPPH法一致.  相似文献   

4.
陈林  卢秉国 《武夷科学》2003,19(1):197-200
"荷花茶"系含苞待放的荷花花蕾烘干制品.本文对其内含物成分进行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荷花茶"蛋白质中除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较小,其余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与FAO/WHO模式相近;总糖、单宁是构成"荷花茶"可溶性成分的主体物质;"荷花茶"含有钾、钙、磷、镁等矿质元素,其中钾元素含量高达1.19%,且黄酮甙、维生素C含量亦较丰富.由此认为"荷花茶"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白花茶藨子(Ribes fragrans Pallas)是茶藨子属(Ribes)的落叶灌木。白花茶藨子的发现对当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茶藨子属的分类和起源的研究或有助益。【方法】对白花茶藨子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相似种臭茶藨子(R. graveolens Bunge)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花粉进行观察,并描述了花粉形态特征。【结果】结果表明,白花茶藨子在中国的分布区为大兴安岭西坡,为该种的自然分布区最南端。【结论】白花茶藨子是中国被子植物新记录种,目前只发现1个种群,亟需保护。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NEFI)。  相似文献   

6.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黄花茶在中国的适生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稀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Y.K.Li)在自然分布区内数量缩减,存在濒临灭绝的风险.为分析当前气候环境条件下小黄花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本研究运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对小黄花茶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四川泸州、宜宾,贵州遵义,云南昭通、昆明以及重庆江津、綦江是小黄花茶的高度适生区(适生指数0.54),黔、川、渝交界处是其核心分布地.刀切法(Jackknife)检测结果表明,影响小黄花茶分布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热季平均气温(Bio10)、最热季降水量(Bio18)以及最冷季降水量(Bio19),累计贡献率高达90.8%.适生区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最热月最高气温为22.5~27.5℃,最热季平均气温为11.1~18.0℃,最湿月降水量为290~500mm,最热季降水量为4.4~6.6mm,最冷季降水量为16.7~24.8mm,海拔为450~1 000m,坡向在-40°~190°范围内,而坡度在20°~64°之间是小黄花茶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本次研究预测了小黄花茶适生区,除已知报道的三处自然分布区外,预测结果显示可能还存在尚未发现的小黄花茶生长地,有待进行实地勘测.  相似文献   

7.
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意义上的性状极性比较分析和生物地理学方法探讨了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的物种起源与狭限分布问题。小黄花茶喜温喜湿 ,苞被未起分化且数目较多 ,是山茶属中一个较原始的类群 ,它与短柱茶组 (Sect .ParacamelliaChang)和金花茶组 (Sect .ChrysanthaChang)植物具有某些相似表征性状 ,但进化发育的形态结构却有较大差异 ,隶属于山茶亚属下一较原始的独立组—小黄花茶组 (Subgen .Camellia ,Sect .LuteofloraChang)是比较恰当的。根据物种形成原理结合小黄花茶生境与狭限分布的生物地理学特征分析 ,可以推测小黄花茶的物种起源于异域物种形成中的分替 (vicariance ,allopatriespe ciation)型式 ,即来源于地理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11,(3):57-58
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这自古传下的锦句,也道出了饮茶的玄机.给自己沏一杯芬芳的花茶,藉由花茶的清香芬芳来缓解恼人的春困,依托这浓郁的香茶来驱散冬日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神清气爽的同时,还能养生又瘦身,花引茶香的美好,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9.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10.
<正>春饮花茶——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夏饮绿茶——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的作用。秋饮青茶——秋天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绿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扦插生根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扦插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并构建生根效果指数,研究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插条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对显脉金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最大,插条浸泡时间次之,激素浓度的影响最小,只有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3个因素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当激素种类为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激素浓度为300mg·L-1,浸泡时间为12h,扦插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时,显脉金花茶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扦插繁殖技术开展显脉金花茶的大规模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枇杷花茶中微量元素钙、铁、锰、镁、锌、镍和铜的含量,并对枇杷花茶进行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浸泡次数微量元素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茶中微量元素丰富,含量顺序为:钙铁锰镁锌镍铜。溶出特性研究表明,钙和镁最易溶出,而铁和锰较不容易溶出,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浸泡时间呈现良好对数关系,单泡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冲泡次数呈负指数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枇杷花茶中钙、铁等元素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合常规分析;枇杷花茶最佳饮用条件为浸泡时间30 min,浸泡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13.
赤水桫椤     
正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总面积为13300hm,以古老子遗植物桫椤、珍稀植物小黄花茶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属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一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花茶窨(薰)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茶、花原料精选,茶、花均匀拌和,窨花,通花等多道工序。其中茶、花均匀拌和是决定花茶质量的关键性工艺之一。对于少量手工花茶窨制,茶、花均匀拌和是容易实现的。但对于数以百担计的大批量花茶生产,茶、花按预定比例输送──茶花配比──是花茶生产的关键性环节。 早期机械化花茶联合窨制机通常是把茶、花坯料分别储存于斗箱A和较均匀地摊放在传输平带B上,如图(1)。尔后操作人员借助目测随时调节箱体的斗门g的开度或平带B的传输速度v来控制茶、花的输送比例,实现茶花配比。显然这种控制…  相似文献   

16.
我校自动化研究所在福州茶厂协助下研究成功CH型茶花自动配比控制装置。经过一个花季的生产运行,证明装置性能良好,花、茶比例均匀,它解决了花茶生产连续化、自动化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该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1.茶计量累积误差不大于5%。 2.花计量累积误差不大于.6%。 3.配比间隔平均误差不大于7%。 4.茶(花)流量应满足1小时内完成200担茶叶的配比指标。 5.花、茶比例设定能适应各种窨次的配比要求. 6.装置设有花、茶瞬时流量指示,花、茶流量累积记录显示。 茶花配比是窨(熏)制花茶的关键性工艺,但是在我国的花茶生产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17.
邹天才 《贵州科学》2001,19(2):60-65
本文对引种栽培于贵州省植物园的小黄花茶 (CamellialuteofloraY .K .Li)、美丽红山茶 (C .delicataY .K .Li)、威宁短柱油茶 (C .salenensisStapf.ex .Bean .)、狭叶瘤果茶 (C .neriifoliaChang)和四球茶 (C .tachangensisF .S .Zhang)等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报道 :(1) ,均为C3植物 ,其CO2补偿点在 6 0 μL/L左右 ,光呼吸速率与总光合的比值为 2 5% ,光补偿点是 80 0~ 2 50 0lx ,光饱和点 16 0 0~4 10 0 0lx ;其中小黄花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低 ,威宁短柱油茶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最高。 (2 ) ,净光合速率 (Pn) 6 .0 0~ 15.0 0CO2 mg/ (dm2 ·h) ,光呼吸速率 (Pr) 2 .0 0~ 5.0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Pn及Pr均较高 ,四球茶的Pn及Pr均较低。暗呼吸速率 (Dr) 0 .70~ 2 .6 0CO2 mg/ (dm2 .h) ,其中威宁短柱油茶的Dr较高 ,小黄花茶的Dr较低。 (3) ,Pn、Pr及Dr相互间呈正相关 ;Chl.(a b) (叶绿素 )含量 7.6 0~ 12 .50mg /dm2 ,其中小黄花茶的含量较高 ,威宁短柱油茶的含量较低。这一结论对研究其观赏植物学特性和扩繁栽培等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严国利 《广东科技》2014,(18):139-139
通过对云西南地区红花茶种质资源的情况调查,详细阐述了西南地区红花油茶种质资源的种植技术利用的现状,并且对该资源的经营管理现状和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有关对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护及对其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威廉 《贵州科学》2000,18(1):93-98
贵州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自然条件复杂,具有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第一批公布的保护植物名录中,贵州共有67种。据我们调查研究,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我国特有植物,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珍植物和我省特有的稀有植物,可以划分为3类。1级保护植物:有9种,璜桐、银杉、秃杉、桫椤、喙核桃、连香树、观光木、燕尾蕨、小黄花茶。2级保护植物:有37种,梵净山冷杉、钟萼木、柄翅果、十齿花、马蹄参等。3级保护  相似文献   

20.
花茶的窨制技术是花茶必须而最重要的工序,本研究是以茶树花窨制红茶的囤窨和堆窨技术为研究对象,设定两种窨制技术为A、B,通过设定的技术参数,分析两种窨制技术对茶树花红茶品质和加工过程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起花时处理A和处理B的含水量分别增加为10%和40%,叶温分别为32.5℃和37℃,窨制品烘焙的时间分别为100 min和120min,品质综合得分分别为95.30分和91.80分。感官品质以处理A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