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7,(3):86-87
当前,限于文化普及层面的国学热日益升温,在学术层面的海外汉学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海外汉学的翻译、介绍、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诸多成果。海外汉学研究以对海外中国问题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进行反向研究为研究对象,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现有的高校比较文学教材,大都没有将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纳入学科体系。海外汉学包含有对中国文学、文化观察和研究的独特的学术视野、学术思想和方法论成果,在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流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立足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对话的立场,将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纳入比较文学教材建设,对于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破除"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的影响,加强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和自我反思,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学"起源于欧洲,旨在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二战以后,"汉学"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且汉学研究的兴趣也逐渐偏离早期汉学家的初衷。"汉学"被"中国学"取代,政治、经济、军事等研究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顾立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 ,他的汉学研究在美国和世界汉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国内对他的汉学研究译介和了解得不多 ,本文试通过阅读其主要汉学著述 ,对其汉学研究全貌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并对其研究成果做出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汉学人类学自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中国大陆,自60年代后,在台湾地区得以接续。几十年来,汉学人类学者不断尝试将西方人类学理论应用于本土研究,在亲属关系,地域、经济与交换关系,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汉族社会的了解已累积至一定深度,但与人类学所寻求的全貌观相比仍有一段距离,许多问题仍企待解决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诂经精舍作为当时浙江省的最高学府与学术研究中心,对19世纪浙江学术(尤其是汉学)之发展影响甚大。第一,诂经精舍的教学内容注重汉学;第二,诂经精舍注重汉学研究;第三,诂经精舍培养了一大批汉学人才;第四,诂经精舍开创了一代学风,促进了汉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暨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汉学大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等单位协办。参加本次会议的60余名汉学研究学者代表分别来自于近40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单位,包括美国耶鲁大学、美国普林斯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汉学研究中,以法国汉学与鲁迅最有不解之缘。一是因为鲁迅的文学活动最早由翻译和介绍法国小说开始,二是因为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译介鲁迅作品的文化重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鲁迅在法国的译介历程已经历了80余年,其小说和杂文、散文诗都被陆续译成法文。米歇尔.鲁阿夫人、弗朗索瓦.于连等都是法国鲁迅研究者中的代表人物,后者更是突破传统鲁迅研究模式,第一次做到了让鲁迅"自己说话"。当今,法国汉学界对于鲁迅作品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9.
何谐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2):52-54,47
16世纪以后,带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大批西方传教士离别故土,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这些来华传教士成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17—18世纪间,法国耶稣会士成为在华传教的主角。他们致力于对中国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进而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本文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入手,论证了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即刺激了欧洲本土对中国的研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在法国汉学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奠定了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谢芜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俳句,他在遵循俳句创作的民族化艺术道路的同时,通过化典、借鉴和创新,使其俳句散发着古典美和传奇的趣味。考究与谢芜村的艺术人生,对照其俳句风格与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谢芜村成功的俳句艺术特色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汉学情结是其创作出清新自然俳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汉语、汉字是汉学的载体。汉学是汉语、汉字和汉族智慧的结晶。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具有整体性、形象性特点,是朴素辩证方法的产物。汉字难学,但学习汉字的过程,是接受思维系统训练与美育教育的过程。这是中国人聪明的根源。与拼音文字相较,汉字的抽象性不及拼音文字,在思想方法上没有进入形而上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无缘了。  相似文献   

12.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大櫆的“息争”思想,即学术研究应该相互包容,而不要相互敌对。这一思想是在当时汉学的强大的攻势下提出的,主张汉宋调和与兼收,这一思想和方苞、姚鼐敌对汉学的态度明显不同,实践证明这一思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刘墉生当汉学(朴学)极盛的乾嘉时代,但却私淑宋明之学,这与其家学渊源和鲁中地方学术风气影响有关,对当时已流于繁琐支离的朴学,也能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评析了海外人类学家研究汉族社区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学术路向,展示了英语世界汉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推崇和学理及其博大情怀,在充分肯定其学术业绩的前提下指出其理论方法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17.
论典籍英译的译者素质——罗慕士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汉学家罗慕士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三国演义》全译本的成功入手,探究罗慕士的优秀译者素质,希望从中发现对典籍英译的示范性启示。认为典籍英译者为了能够以自然流畅的译文再现汉语和中国文化,须具有丰富的汉学知识、扎实的译语能力及娴熟的翻译技艺。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近代史上的"中国通",往往被当作日本浪人来看待。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中国通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然而,通过考辨其历史成因得知,真正的中国通有别于日本浪人,他们是一些精通汉文化的、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说,只有具备汉学或中国学素养的文人学者,才有资格被授以这种称呼。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熹训诂学是宋学代表,其训诂特点明显区别于汉学,有人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就是理学,而给以“空疏”、“义理”的特点。本文通过《论语》朱注和何注的比较,说明朱熹训诂学是把传统和时代相结合的训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